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接柳郎祠."()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据载:"()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平王建成后称,后宋人旺,改称今名."是个约有1300人左右的自然,村里大部分人家姓宋,只有一个家族姓张,就是我们,现有21口人.这篇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口碑资料主要来自我的父亲,以及我爷爷的弟弟即我的二爷爷,我父亲的四哥即我的四大爷,还有80岁的村民李淑云(女).父亲所提供的资料中有一部分是他所亲见亲历的,还有一些是他听老一辈人说的.对于本村的民俗事象,我们无疑最有发言权,因为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都是住在龙王西侧的道房里,负责管理这些庙宇的.庙里奉行道教,过去是由这里的道士管理.据家谱记载,清朝咸丰末年以前我们家族的姓氏已无从考究,斯时迁来此地,随原住于此的道教师傅改为张姓,成为这里的道士,从而对本村的主要民俗事象有着较多的了解.

  • 标签: 宋家双庙村 龙王庙 “海眼” 民俗研究 中国 山东
  • 简介:<正>高平市位处山西东南,居上党腹地,相传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故里,著名的长平之战便发生在此。高平夏商为冀南之域,春秋属晋,始称泫氏;西汉置泫氏县属上党郡;北魏永安二年(529)析泫氏而置高平县;唐贞观以后,高平属泽州府,即今之晋城市,迄今未变~②。企院,位于高平市区西北2公里处,原名"弃甲苑",是赵军兵败,弃甲而逃之地,故名。现有村民400余户,1200多口,徐、张为大姓,主要靠务农为生,过

  • 标签: 高平市 泫氏 二仙庙 高平县 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
  • 简介:又名承恩镇,历史悠久,庙宇众多。其中玉帝、祖师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明清建筑。其保留了明清时历史风貌及建筑特点,对研究明清建筑及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焦作恩村 玉帝庙 祖师庙 建筑结构 彩绘价值
  • 简介:中国祠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祖先崇拜,诞生于周代宗庙,经历汉代墓祠,到唐代发展成为。“”一词是唐代法制上用来称呼官人依唐制所建立起来的宗庙。适应唐代统治集团巩固统治的需要,唐代《开元礼》对家礼制、建筑、地点、祭祀礼仪以及继承相续等有关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唐代“”对宋代家祠、明清祠堂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标志中国祠堂发展到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 标签: 唐代 祠堂 家庙
  • 简介:民间信仰是否是一种宗教,取决于人们对宗教下定义的内涵宽窄。根据宗教社会学有关宗教类型的划分,民间信仰是与制度性宗教相对应的一种泛化性宗教,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并不逊于制度性宗教。

  • 标签: 民间信仰 宗教社会学 制度性 下定义 影响力
  • 简介:我觉得,《颜氏碑》的字里行间,郁结着苍厚老茧。这块被捶拓得黝黑光亮面如包公的峨峨大石,在西安碑林,站成了一道沧桑老父般的山梁。它让我瞬间想起了罗中立那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十指沿着碑字凹凸作冰冷而又温热的游移,我才深深悟出,千多年来,

  • 标签: 家庙 西安碑林 《父亲》 写实主义 罗中立 瞬间
  • 简介:关于郑和的家世与出身,由于史料记载的缺失,所以人们知之甚少。《明史·郑和传》仅言其为“云南人”。经过学术界的不懈努力,陆续发现了《赛典赤家谱》、云南《郑和家谱》与南京《郑氏家谱首序》等几部家谱数据,这才搞清楚了郑和家世源流与出身。

  • 标签: 郑和 发现 家庙 太仓 江苏 史料记载
  • 简介:文章以赣南井前为个案,从乡村社会的信仰仪式与宗族关系的视野入手,分析了该村与宗族整合的方式,并指出以井塘张公、赖公信仰为中心所形成的跨村落、跨宗族的祭祀圈既是不同宗族之间的粘合剂,又是地域乡村联盟形成的基础。

  • 标签: 宗族 赣南 井塘庙 祭祀圈
  • 简介:在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有一座祠堂式的建筑,也许许多人尚不知晓。如若提起清末爱国将领,抗法、抗日名将刘永福,知道的人就不少了。这座建筑就是刘永福主持建造的刘氏

  • 标签: 刘永福 抗日 刘氏 祠堂 抗法 清末
  • 简介:在泉港、仙游、永春、三县(区)交界处深山里涂岭镇小坝一带,方圆25华里的山沟,分布着11个自然,居住着480多户2750多名出姓村民。"出"姓,这个《中国百姓》中找不到的奇特姓氏,隐名埋姓523年之后,适逢盛世,终于再现蒙古族人的本来面目。居住在中国北疆的蒙古族人,为什么跑到东海之滨的深山里,这里面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不寻常来历。出氏从惠安县城驱车启程,经过了重重山、道道梁,行程32公里,就来到了原惠北今属泉港区涂岭镇小坝行政洪厝坑自然。村里有一

  • 标签: 蒙古族 翰林 小坝 自然村 北疆 居住
  • 简介:宁化是世界客家祖地,祠堂众多,有着浓郁的敬祖穆宗氛围和深厚的祠堂文化,全县有65个姓氏祠堂共235座。宁化也是文物大县,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在这13处中,有4处祠堂属于古建筑,分别是曹坊镇上曹曹氏、淮土乡淮阳刘氏、翠江镇小溪谢氏、曹坊镇下曹古建筑群(主体为敬湖公柯、安俊公厅夏等7处公祠、祖厅),这4处古建筑见证了我国土地革命时期一段光辉岁月,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 标签: 家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文化 元素 宗祠 古建筑群
  • 简介:2008年4月23日,象州县大乐镇鸡村人头攒动、鞭炮齐鸣,人们在为该村桑蚕合作社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来宾市经管处、县农业局、财政局、工商局、县信用联社、象州华佳丝绸公司、大乐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到场祝贺。

  • 标签: 合作社 挂牌 桑蚕 象州县 来宾市
  • 简介:临汾魏牛王舞楼坐落于临汾市尧都区魏村镇魏,系三面观乐楼形制,其前檐西角石柱有铭文'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岁次癸未季春竖',可知始建于1283年。舞楼坐南向北,台基高1米,台面宽7.4米,进深7.15米,略呈正方形,台前部三面敞开,为表演区。舞楼四角立柱,上承大额枋。额枋内侧留有圆环铁钉,演出时为悬挂帷幔的部位,成前后台的分界。

  • 标签: 牛王庙
  • 简介:一山西省河津市阳乡连伯西有后土一座,现存碑刻10通,记载了后土自元代以来的历史沿革。其中明万历十八年(1590)的《连伯里重修后土底创》碑,有重修乐庭的记载。碑高41公分,宽90公分,现嵌于献殿内西墙上。此碑及其它碑文所记乐楼的演变历史、演剧情况,对研究我国戏曲在山

  • 标签: 后土 河津 戏曲文物 碑刻 山西省 明代
  • 简介:山西离石区,战国时为离石邑,西汉置离石县,属西河郡。东汉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复置县,北齐天保三年(552)改为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577)改石州。明隆庆元年(1567)改为永宁州,万历二十三年(1595)永宁州并入汾州府,清仍之。民国元年(1912)改永宁县,次年复称离石县。1996年撤县设市,2003年由县级市改为市辖区。

  • 标签: 圣母庙 山西离石 庙戏曲
  • 简介:景德四年,真宗在拜谒皇陵的来回途中,曾在郑州休憩。大中祥符四年,在西祀汾阴的来回途中,他同样在郑州短暂停留。在这四次驻跸期间,除了处理政务,真宗还宴请郑州父老,遣使祭祀后周皇陵,游幸开元寺,召见隐士杨朴,观赏仆射陂美景,临幸灵显王真宗所作的《驻跸郑州》诗,历来为郑州人所津津乐道。真宗御制的《灵显王赞》碑,至今仍伫立在郑州街头。

  • 标签: 宋真宗 驻跸 郑州 灵显王庙 《灵显王庙赞》碑
  • 简介:唐代长沙窑开辟了釉下彩绘的先河,又将诗文、书法和绘画装饰运用到器物上,为以后陶瓷装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陶瓷装饰的纹样种类繁多,人物装饰是其中的一大类。扒窑属于磁州窑系,是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民窑之一。它的人物装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采用白地黑花的装饰工艺,粗犷豪放的表

  • 标签: 人物装饰 宋至扒 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