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全自动生化校准规范颁布实施以来,诸多计量工作者都在研究校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经过系列全自动生化校准过程中,对于生化校准规范中出现的一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 1 综述 2012年 5月 30日 JJG464-2011《半自动生化校准规范》实施,规范不适用于全自动生化的检定,自此诸多学者都在研究全自动生化的计量特性溯源工作。 2019年 3月 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 JJF1720-2018《全自动生化校准规范》实施,在校准规范中阐述了“吸光度示值误差、吸光度重复性”的校准方法,但大多数全自动生化在具体的计量校准中,怎样查看吸光度值仪器不同操作程序不同,一些仪器需要进入特定界面才能查看吸光度反应曲线、读取吸光度值。所以,对于全自动生化吸光度校准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 全自动生化的原理 全自动生化主要依据朗伯 -比尔定律进行定量,朗伯 -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中: A——吸光度; I——透射光强度; I0——入射光强度; T——透过率; k——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L·mol-1·cm-1; l——光程, cm; c——物质的浓度, mol/L。 全自动生化一般由加注、控温、反应、检测、清洗等多系统组成,根据检测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分立式和流动式,分立式是指每个待测样品与试剂混合间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别在各自的反应皿中完成,流动式是指测定项目相同的各待测样品与试剂混合后的化学反应在同一管道流动的过程中完成。根据光路分光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前分光或后分光,前分光仪器将光源发出的光先经单色器分光后成为单色光,单色光被比色杯内待测溶液吸收,通过检测器测量吸收前后单色光的强度,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后分光仪器先将一束复合光照到比色杯上,再用光栅分光,在光栅后面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不论前分光的仪器,还是后分光的仪器,都是根据郎伯 -比尔定律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3 全自动生化吸光度校准 医学临床中,全自动生化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反应溶液中待测物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在仪器校准界面,空白校准选择 Blank;一点终点法、两点终点法、连续监测法及部分比浊(少于两个浓度点)一般选择 2 point;多于两个以上的浓度点选择多点校准( Full)。在计量工作中,我们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吸光度值来衡量仪器吸光度准确性的,进而衡量仪器的计量性能。 3. 1吸光度标准物质的选取 JJF1720-2018《全自动生化校准规范》中对吸光度标准物质规定为“应该使用经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颁布的标准物质”,我们需要选取具有标准物质证书 GBW( E)的标准物质例如选取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定值的吸光度标准溶液 GBW(E)130260和 GBW(E)130261。 3. 2测定吸光度值 在现行下的诸多型号全自动生化中,试剂中位置是预先设定,样品位可以根据需求排序,清洗机构无法简单拆卸的,我们采用的普遍方法是样品位和试剂位的溶液中均加入吸光度标准溶液,在这里我们要首先搞清楚试剂位设置的是单试剂还是双试剂,准确记录试剂位位置号,不能放错位置。 3. 3检测项目的选择 JJF1720-2018《全自动生化校准规范》 7.2条中表述为“新建或编辑一个检测项目使其反应溶液均来自样品位和试剂位的吸光度标准溶液”。但是新建或编辑一个检测项目对于计量检定工作者或临床医务工作者操作性不强,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全自动生化方法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按照校准规范要求,查看全自动生化试剂盘中各个项目的设定参数,选定符合校准规范条件的项目作为检测项目。我们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检测项目的时候要注意选定项目波长值为 340nm,双试剂的选取主波长为 340 nm的项目,如果有单试剂测试项目为 340nm,我们优先选取单试剂测试项目;波长的设置是根据厂家试剂来确定,我们需要每次开展校准前查看参 数,不可以经验选取。以东芝 TBA-120FR系列生化为例,其 ALT(或 AST)试剂位即可符合校准规范规定的条件,我们即可按照要求用空白、干净,我们也可以在规定试剂盒中插入一次性塑料试管,防止交叉污染,将试剂位 R1、 R2换成计量校准用标准物质,样品位放置 3个样品,按照临床设置参数进行测试,测试完毕查看吸光度反应曲线,在反映数据列中读取吸光度的最大值。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测试 0.5和 1.0的生化校准用标准物质(吸光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 3 .4校准过程中吸光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JJF1720-2018《全自动生化校准规范》中明确要求采用终点法读取吸光度,在现行下诸多全自动生化中试剂常用方法为为终点法或者速率法,我们选取终点法。如果所有项目在 340 nm没有终点法的选项,我们可以将速率法更改为终点法,测试完毕后再还原为原临床使用参数。如果计量技术人员或者临床医务工作者能够清楚并熟练的新建或者编辑检测项目,应优先选择新建检测项目,我们可以在空闲试剂位保存为“ JL340-0.5、 JL340-1.0”,这样便于来年校准工作方便。 3 .5 吸光度值的读取方法 JJF1720-2018《全自动生化校准规范》采用的是终点法读取吸光度,但在实际计量校准中怎样读取吸光度值是一个关键。生化临床上读取的结果是浓度 g/L,而我们需要的是吸光度,是无量纲的单位,一般用 A表示。读取吸光度的方法每个厂家仪器不尽相同,其关键是要在特定任务栏中查看反应曲线,其反应曲线表征的就是吸光度 OD的值。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BS450型为代表的国产生化能够在操作界面直接读取反应曲线和数据,以日本东芝生产的 TBA-120FR为代表的生化的反应曲线需要在特定任务栏里,需要厂家说明书提供查看方法,再找到反应曲线后查看反映数据列。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一定要读取主波长 340 nm时的吸光度值。如果是双波长,仪器本身自带的是一个主波长和副波长之间的若干波长值,我们一定要读取特定波长,即标准物质定制波长值 340 nm处的吸光度值。以东芝 TBA-120FR全自动生化实验对象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表 1 340nm处吸光度示值误差实验数据 吸光度 标称值 As Ai A平均 △A 1 2 3 0.5 0.4992 0.492 0.493 0.493 0.493 -0.006 1.0 0.9973 0.992 0.992 0.993 0.992 -0.005 表 2 340nm处吸光度重复性实验数据 As Ai A平均 RSD% 1 2 3 4 0.9973 0.991 0.993 0.992 0.991 0.992 0.11 5 6 7 / 0.992 0.993 0.994 / 4 吸光度测量结果的表示 在进行全自动生化吸光度校准时,需要对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记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值,在校准证书中给予明确表示。 参考文献 [ 1] JJF1720-2018《全自动生化校准规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2018年 12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实验中,为了不断提高检测的数据和结果的精确程度,需要保障仪器和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在对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测时,首先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申请上报,进行定期的规范检测。除此以外,还需要及时进行自检和自查工作。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相关的检测工作,需要利用各类新型的技术。作为一种检测分析方法,离子色谱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成熟,投入了广泛的使用。本文从仪器、试剂和相关实验条件出发,接着详细进行了离子色谱的参数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 标签: 离子色谱仪 基线 水质检测 实验室操作优化 自检自查
  • 简介:摘要:油品分析实验是进行油品质量检测、研究和评估的重要场所。一个高效、有序的实验能够为油品的质量控制、研发以及政策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因此,油品分析实验的管理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油品分析实验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对实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油品分析实验的管理措施,对于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油品分析 实验室 管理 措施
  • 简介:摘 要:实验给院校来说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研究科学成果的地方。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对实验的管理,因为实验的管理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转的情况,对高校科学研究领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还要加强学校监督部门的监督功能,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对实验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实验的监督,使实验能够正常运转情况,来满足实验人员的要求。 

  • 标签: 实验室 管理体制 规章制度 信息化建设 
  • 简介:摘要:油品分析实验的工作极为关键,实验分析结果是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油品分析实验必须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本质目的是控制实验误差,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最大限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从实验前、实验中以及实验后三个阶段具体探讨油品分析实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 标签: 质量控制 采样 油品分析 评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对于煤炭资源的使用量在逐渐的增加,而煤质检测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在实验中开展煤质检测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检测问题,出现煤质检测误差。本文主要分析实验煤质检测中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结合实际煤质检测工作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实验煤质检测的工作质量,保证煤炭的检测质量达到使用标准。

  • 标签: 实验室煤质检测 误差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水质分析是水环境质量监控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水质的分析,可以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对环境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治理,这是进行水环境监测的重要依据。在进行水质分析时,必须确保分析方法的科学化,并重视对水质分析实验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文章就这个方面展开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 标签: 水质分析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很多企业都具备开设实验的能力,为了有效完成实验的项目,使研发产品能够满足市场发展要求标准和人们的生活需求,则需要对实验的设备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性。技术人员要对实验的设备进行计量化管理,实施开展实验仪器设备校准工作。基于此,笔者主要对研究实验设备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并对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行概述,旨在提高实验设备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实验室 设备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实验不断增加,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化学试剂也越来越多,随之实验废弃物也随之增多,管理难度增大,本文主要探讨实验废弃物的分类及管理以预防环境污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冶金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个冶金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冶金实验化学分析工作来说,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质量控制是指通过统计技术对检测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对和检测有关的各环节进行控制,从而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化学分析质量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从质量控制对实验化学分析质量控制方式进行了探析。

  • 标签: 冶金检测 实验室化学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化工分析实验是化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作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保障、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节约。在实验内,化工产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能可以通过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得到准确的检测和评价,从而为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分析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此外,实验还可以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工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持。因此,化工分析实验的功能和作用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的保障上,更体现在对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上。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化工分析实验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标签: 化工分析实验室 管理 质量控制 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我们技术的发展,实验计量管理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我们各国的计量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因此,应不断更新实验计量的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本文分析了提高实验计量管理系统实施效率的措施,重点是实验计量管理。

  • 标签: 实验室 计量管理体系 应用
  • 简介:摘要:实验中的测量仪器设备种类有很多,在设备质量管理与维护过程中,既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测工作,还要对检测过程进行清晰的记录和状态标记,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有效方法更好地管理、维护好实验仪器设备,确保其持续有效,成为日常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在实验的仪器设备管理中,还需要改进诸多问题,应从这些问题出发,对实验仪器设备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 标签: 实验室 仪器设备 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煤质检测技术应用,接着分析了煤质检测实验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煤质检测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验内测量仪器、器材品种繁多。在设备质量管理与维护期间,既需要做好日常设备检测,又需要明确记录并识别检测期间状态,确保设备选择正常。当前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仍存在许多应待完善的问题。通常,通常针对这些问题要对实验仪器设备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完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筑行业要不断引进先进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有效性,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鉴于此,本文立足当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现状,分析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测的重要性,分析造成工程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建筑材料检测 实验室 管理
  • 简介:摘要:在煤炭中,对煤炭进行检测工作主要是为了让煤炭的检测数据更具准确性与可靠性,使其为煤炭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煤炭检测工作而言,如何有效的提高煤炭检测工作的效率,是我国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想要真正的实现煤炭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就一定要不断的加强煤炭质量的控制,让每个质量控制人员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从而让整个煤炭的检测工作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本文介绍了煤炭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质量监控的类型及方式,包括外部质量监控和内部质量监控,提出了质量监控重点和监控方案,分析了对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结果的处理方法,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煤炭 检测 实验室
  • 简介:摘要: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建筑材料检测是保证材料质量的主要手段,分析建筑材料检测的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与实际方法,最后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与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析建筑材料检测实验管理方法,以此提升实验管理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 标签: 建筑材料检测 实验室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