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浅谈分娩前的准备。方法配合分娩处理进行准备并护理。结论在临产前,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方法可以保证孕妇的学习效果,医务人员重点评估影响孕妇接受分娩准备和学习程度的各种因素以及希望学习的内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确保教育效果。

  • 标签: 分娩前 准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静脉肾盂造影前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对300例年龄16—78岁准备行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所应用的肠道准备方法进行分析,观察肠道清洁效果,以及他们对所用的肠道清洁方法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规清洁灌肠90例,有82例肠道清洁效果为合格,合格率为91.11%;不良反应15例,其发生率为16.67%。口服番泻叶汁液160例,有157例肠道清洁效果为合格,合格率为98.12%;不良反应6例,其发生率为3.75%。口服甘露醇50例,有46例肠道清洁效果为合格,合格率为92%;不良反应6例,其发生率为12%。结论常规清洁灌肠、口服番泻叶汁液及口服甘露醇各有优缺点,但口服番泻叶汁液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及不能耐受使用其他方法的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如何减轻静脉输液引起的疼痛。方法2010年10—12月入院的20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1年1—3月入院的200例病人为实验组,检验两组病人输液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护理程序可显著减少输液疼痛的发生。

  • 标签: 输液 护理程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以前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电图、X线扫描等。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CT冠状血管成像以其安全、扫描速度快、无创性、操作简便、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且能准确定位,检查费用低等特点,易于患者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对冠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其方法是由周围静脉血管注入造影剂,在CT下使冠状动脉充盈至相关的触发点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后处理图像来获得冠状动脉的分布来发现其狭窄或堵塞情况,从而确定诊断。我院从2011年10月—2012年5月,开展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167例,检查中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并对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检查患者无1例过敏,渗漏,失败,其图像优良,因此高质量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是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前提及保证。

  • 标签: 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 心血管疾病 检查前准备 护理心理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整体护理程序在手术室的应用,加强对手术病人高效有序的管理方法。方法利用整体护理程序制定明确的护理目标和质量标准,完善各项护理目标与职责,有序的运用工作流程。结论通过对手术病人实施有效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手术的配合,降低了并发症、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避免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整体护理 手术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的转运程序及护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患者的院前急救就和直接入院急救的病例资料。采取心电监护,院前溶栓处理,避免干扰,保持安静,及时吸氧,镇静止痛,安全转运。结果45例患者中42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急救下,被送进医院手术室,溶栓33例,死亡7例,院前急救死亡4例,入院24小时内死亡2例,入院7天内死亡1例。院内接诊25例,溶栓18例,死亡10例,其中24小时死亡5例,住院7天死亡3例,住院10天死于合并症2例。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救治就有明显的效果,死亡率明显低于直接入院没有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

  • 标签: 心电监护 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番泻叶在腹部手术术前肠道准备中的服用方法。方法将222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以下称A组)和改良组(以下称B组)采用番泻叶不同的服用方法在术前肠道准备中的疗效观察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肠道准备的疗效观察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改良组使用的番泻叶服用方法,效果较传统组更能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

  • 标签: 番泻叶 服用方法 腹部手术 肠道准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大厅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评估输液大厅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并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及业务水平,减少护理差错,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 标签: 急诊输液大厅 风险管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解除髋关节病造成的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方法对我院骨科2006年9月~2010年8月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病人、不同训练时期的功能锻炼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并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1年,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手术翻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功能锻炼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更多的肿瘤患者所接受热疗的途径。方法通过对热疗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舒适护理。结果增加了热疗患者的舒适感,热疗的完成率达96.07%。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热疗的完成率。

  • 标签: 舒适护理 肿瘤热疗 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清洁效果。方法将实施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68列患者随机分为二A组(硫酸镁组)、B组(复方聚乙二醇组),每组各34例。检查前分别给予硫酸镁和复方聚乙二醇进行肠道准备,根据胶囊内镜检查所见视野清晰度和患者耐受程度,评价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结果B组患者肠道准备及耐受程度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视野清晰度,患者耐受程度,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法,但价格较高。

  • 标签: 胶囊内镜 硫酸镁 复方聚乙二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方法2011年3月~2012年2月(试验组)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程序化管理。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新生儿护理风险项目清单及其各种类型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入院首次护理风险评估由专业组长执行,各班风险评估及其管理责任由带班组长负责,登记此期间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缺陷及投诉情况,并与2010年3月—2011年2月做历史对照。结果实验组发生护理缺陷12例,其中皮肤损伤3起,输液外渗8起,其他1起,护理投诉8起;对照组发生护理缺陷41例,其中皮肤损伤12起,输液外渗25起,其他4起,护理投诉25起。两组护理缺陷及投诉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实施程序化护理风险管理,可增加护理风险管理的预见性,避免风险评估的差异性,进一步明确风险责任,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风险 新生儿病房 管理程序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观察我院手术室从2010年5月至2012年手术室3月1401例手术实施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以来,医护人员均严格执行了三方核查。在确认患者身份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正确后实施手术,未发生手术器械、敷料、遗留;无接错手术病人、手术部位错误、术中用药、输血及病理标本出错。降低了手术风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基层医院防控多重耐药菌(MDRO)院内交叉感染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及总结。结果科学而规范的管理程序可以大大降低医院MDRO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防控工作质量。

  • 标签: 规范 管理程序 防控 MDRO感染
  • 简介:摘要程序式居家护理是对有后续照顾需求的患者,在其居家环境中,严格按护理程序的要求、时间、方式、频率、以及实施流程提供专业性的健康照护性服务,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预防并发症为目的。程序式居家护理能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促进血糖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居家护理模式操作简便易行,既能满足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又能适应社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 标签: 糖尿病 居家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