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我们时常被噪音所包围。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居民,无时无刻不受到噪音的干扰和危害。据20个城市统计,65.5%的居民生活于高噪音区。噪音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的噪音;二是建筑工地建筑机械的噪音;三是娱乐场所制造的噪音;四是家庭噪音。随着环境意识加强,环境噪音已成为大众谴责和清除的对象,但家庭噪音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家庭噪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同样是一个毫不逊色的“无形杀手”。医学研究表明,在家电噪音中,为害最烈的要数录音机和组合音响,它们的高频噪音一般都超过2000赫兹。洗衣机马达的噪音可达70分贝,窗式空调的噪音达65分贝,吸尘器的噪音一般在75分贝左右,电冰箱发出的低频噪音由于跟人的心跳频率接近,因而容易引起心血管病变,老年人尤其容易受到它的损害。除家电噪音外,高声尖叫、大声争吵、放喉高歌也是家庭噪音的主要

  • 标签: 环境噪音 家庭 医学研究 分贝 环境意识 场所制造
  • 简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危害因素直接影响着工人身体健康。噪声作业已成为威胁工人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我们对某铸造厂296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噪声 职业危害 心电图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探讨噪声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文于2003年6月对363例接触噪声的某纺织厂作业人员的心电图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3年6月我们对某纺织厂的织布车间363例(男78名、女285名)作业人员(接触组)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对象均为接触噪声工龄1年以上,平均7.5年,年龄20~40岁,平均28岁.为分析接触组心电图的改变,另外以非接触噪声的工作人员(医院医护人员、行政人员)310人作为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9.1岁,工龄2-28年,平均工龄8.3年.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基本相同.

  • 标签: 噪声 作业人员 诊断 调查 心电图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触噪声工人听力状况并结合研究结果探索有效地应对措施,减少接触噪声工人出现听力损伤的几率。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来我院耳鼻喉科门诊进行体检的120名接触噪声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询问以上研究对象的耳毒性药物史、自觉症状、吸烟史以及防护情况等,之后进行常规耳鼻喉检查,掌握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结果以上接触噪声工人中,总检出率为32.50%,工龄低于5年的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8.21%,5到10年之间的检出率为30.77%,超过10年的检出率为56.25%;根据工人工种的不同,包装的检出率为16.00%,裁床为40.42%,填充为33.33%。结论针对接触噪声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以及实际的作业环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非常必要。建议相关行业积极宣传听力防护的相关知识并组织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测试,在平时的工作中佩戴好相应的听力防护用具并互相监督,以减少出现听力损伤的几率。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伤 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作业者的听力所受到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进行听力检查的检查资料6000例,根据接受检查者的工作类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00例,为非噪声作业者;观察组3000例,为噪声作业者。比较两组作业者的听力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的听力正常率为99.6%,观察组的听力正常率为83.5%,两组检查者的听力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对人体的听力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噪声作业者的听力保护措施。

  • 标签: 噪声作业者 听力检查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聋造成的危害,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1-2022.12期间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192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的年龄段和工龄,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对诱发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不同的年龄段,症状与年龄的增加成正相关,年龄较高的患者相比于年龄较低的患者,噪声聋症状的严重程度更为显著,比较P<0.05。患者的工龄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的轻重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工龄越长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越严重,比较P<0.05。结论:年龄、工龄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程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工作中应做好自我防护。

  • 标签: 职业性噪声聋 危害程度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选择贵州某煤矿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检测,并对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125名噪声作业工人的纯音听阈检测中,高频听力损伤检出810人,检出率为72.0%,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1.90,P<0.05);耳聋检查67人,检出率为5.6%,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7.25,P<0.05)。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有较大影响,随噪声作业工人工龄增加听力损失率增加。企业应加强噪声源控制,并做好工人个体保护和健康监护工作。

  • 标签: 噪声 工龄 高频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消毒供应中心噪声与听力损伤风险关系,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对不同性别、工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纯音气导听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工龄越长,听力损伤风险越大( P < 0.01 );不同岗位之间听阈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噪声存在听力损伤风险,应针对噪声源、传播介质、接受者三个方面进行防治,以降低职业危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噪声 听力损伤 防护消毒供应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药物治疗噪声性听力损伤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噪声性听力损伤患者166例,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后,根据疗效的结果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对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6例患者经治疗后,78例患者听力改善判定为有效,88例为无效。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噪声强度、噪声环境中所处的时间、听力阈值、重金属暴露、粉尘暴露为影响药物治疗噪声性听力损伤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噪声性听力损伤属综合性损伤,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不是非常满意,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加强预防以降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噪声性听力损伤 药物治疗 影响疗效因素
  • 简介:为了解船舶作业噪声对巡检工人健康的影响,为噪声治理和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提供依据,2000年12月对某轮驳公司噪声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 标签: 噪声 轮机工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将大连市2012年委托本单位检测的企业的噪声结果按规模、经济类型进行分析,以便为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进行测点选择和噪声强度〔dB(A)〕测量,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分析超标情况。结果从企业规模分析,大、中、小型企业的噪声超标率分别为26.9%、24.7%和5.3%。大、中型企业的噪声超标率高于小型企业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1和33.27,均P<0.01)。从经济类型分析,外商经济、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噪声的超标率分别为22.7%、10.9%和11.7%。外商经济企业的噪声超标率高于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和4.45,P值均小于0.05)。结论大、中型企业的噪声危害大于小型企业噪声,外商经济企业的噪声危害大于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 标签: 职业噪声暴露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种因素与汽车制造厂工人患高血压的关系,分析患高血压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广州市某汽车制造厂的661名男性噪声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噪声作业人员(38.09±7.1岁)共661名,高血压患者137人(20.7%)。单因素分析结果为不同年龄、工龄、不同体质指数(BMI)、不同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之间高血压的患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高频听阈测试、振动、尿糖、高血压家族史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年龄的OR(95%CI)值1.048(1.019~1.082)(P=0.009),高血压家族史的OR(95%CI)值2.291(1.424~3.685)(P=0.001),BMI的OR(95%CI)值1.239(1.155~1.330)(P=0.000),高频听阈的OR(95%CI)值2.316(1.521~3.525)(P=0.000)。结论:噪声作业工人的年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均与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噪声作业 高血压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