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病人成分输血情况加以调查,以了解成分输血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血液制品应用情况,以了解三年间医院成分输血情况。结果调查发现,2011年的成分输血率为80.0%,2012年的成分输血率为84.3%,2013年的成分输血率为92.8%,医院成分输血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结论成分输血具备纯度高、浓度高、体积小、效果佳以及运输便捷等特点,采取成分输血不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液的不必要浪费。

  • 标签: 成分输血 用血总量 血液制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增加血液利用率,分析儿童血液病成分输血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儿童血液病患者所有成分输血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红细胞悬液输注率63.9%,血小板输注率19.4%、少白红细胞输注率10.2%。主要疾病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不良反应红细胞悬液1例,血浆1例,血小板5例,表现为发热、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结论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手段,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风险,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 标签: 成分输血 儿童 血液病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分析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检验指标和成分输血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未输血治疗,实验组采用输血治疗。观察分析亮组患者的病原体检测结果以及不同血型患儿输注成分血的品种和数量。结果实验组77.5%(31/40)患儿体内检测出病原体,对照组60.00%(24/40)患儿体内检测出病原体。实验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成分血最多的是新鲜冰冻血浆,700mL/人,其次是悬浮红细胞,4.44U/人。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最大成因是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多处脏器受损,多项指标异常。成分输血治疗能够极大的提高患儿的存活机率,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普遍推广。

  • 标签: 儿童 噬血细胞综合征 检验指标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技术与其它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受血者临床资料,均予以盐水法与凝聚胺技术对受血者及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将盐水法试验所得资料作为对照组,凝聚胺技术试验所得资料作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检测抗体灵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非特异性凝集消失时间6-10s和11-20s例数的概率高于21-3min和>3min的概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聚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中优势显著,灵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输血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输血是临床经常使用的一种诊疗措施,必须做到安全有效,分析常见输血问题,减少临床输血隐患。方法建立一级化的采血供应机构,并对现有采血车的安全、消毒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优化,大力推进无偿献血,确保固定献血人数,对血液质量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安全性。结论输血安全直接影响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与用血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对于输血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应以于重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合理用血,实施输血质量管理。

  • 标签: 血液质量 输血安全 输血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血型鉴定与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4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在输血前所进行血型鉴定,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体筛查,比较两组患者因意外情况而造成的不能及时治疗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由于意外情况发生而不能及时治疗的几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与抗体筛查能够减少各种输血反应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前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临床输血安全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护理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78例输血病人的配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输血前、中、后的护理,其中部分病人出现了寒战、发热、荨麻疹、心慌、胸闷、头痛等症状。结果经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后,病人症状消失。结论规范的临床输血护理对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输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术中开放性输血及限制性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大中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开放性输血,观察组主要采用限制性输血,对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4(16.43%)、输血量390U、并发症发生率24.43%、死亡率7.8%,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1(2.3%)、输血量300U、并发症发生率6.32%、死亡率1.2%,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观察组的各项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大中型手术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可以有效的节约血液资源,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术中 开放性输血 限制性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促进输血安全。方法分析血型实验室现执行的制度和措施,总结其要点。结果在血型实验室现执行的制度与措施过程中,没有出现输血安全相关的问题。结论对血型实验室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制度与措施,能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件发生,保证医疗的输血安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通过加强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把本院2009年1127例,2010年1296例,2011年1-4月305例输血病例科学合理输血血合格率加以统计。结论加强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提高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方面起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质量控制 输血 科学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2008年1月-2015年6月本研究组收治的需要术中输血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术中开放性输血,观察组实行术中限制性输血,对比两组平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输血量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限制性输血较开放性输血优势明显,能够节约血液资源、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手术和术后恢复无影响。

  • 标签: 手术 开放性输血 限制性输血 不良反应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当前安全输血存在的问题,探析保障安全输血的有效策略,以减少和预防输血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以及血液标准,再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探析安全输血的保障性策略。结果对于安全输血主要需要从加强对于血液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以及临床输血管理,不断提高血液制剂的质量标准以及对采供血机构的要求以及进一步研发新的血液成分以及血液制剂加工剂保障临床应用三个方面着手,促进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疗效。结论只有全方位实行安全输血的策略,不断创新,努力开拓才能在根本上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各类输血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的安全。

  • 标签: 安全输血 血站 质量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胡索的活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浸膏得率和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作为考察指标,分析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提取溶剂用量及对延胡索生物碱的提取效果影响,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延胡索生物碱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提取3次,45min/次,加入7倍量的50%(体积分数)乙醇。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合理、经济可行,适用于延胡索活性成分生物碱的提取。

  • 标签: 延胡索 活性成分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检验流程环节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300例输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8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传染病0例、对照组2例.上述结果中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检验流程环节质量的控制,能有效避免输血检验流程中的错误,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了临床传染病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临治

  • 标签: 输血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