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输血服务及输血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对临床输血服务及其意义、开展输血服务的要求等方面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输血服务质量的措施。结果采用最小成本获得的疗效最佳,使普遍存在于输血中的不合理用血情况得到最有效地避免。结论输血工作由传统工作模式向参与临床用血方案制定,使其安全有效、对输血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输血服务等方面进行转变,在输血中减轻不良反应,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合理,经济有效。

  • 标签: 输血 临床治疗 初步探讨
  • 简介:目的研究输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高输血质量的策略。方法分析文献中输血存在的问题,包括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疾病、输血质量管理等不安全因素。结果输血过程存在很多风险因素。结论输血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对于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尽可能消除输血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输血问题率甚至消除输血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输血 问题 输血质量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外科临床输血护理效果、输血风险以及输血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外科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输血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心理情况、输血风险和误差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风险和误差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外科临床输血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输血风险和误差,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外科临床 心理状况 输血风险 输血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适用于新生儿的输血前检验方法及输血策略。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8例,采集全部患儿血清样本,并利用准备的ABO同血型血样采用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检测两种不同配血方式结果差异及直抗试验的相关性。结果直抗阳性的患儿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均高直抗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种方式在检测血红细胞放散液时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凝聚按技术配比灵敏度不足。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极为适合,可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与患儿相容性或同血型血样进行输血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ABO 新生儿溶血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输血工作是临川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医护工作。在临床医学中,必须保证输血技术的规范性,才能使病患得到合理的救治,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输血是对病危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但是不合理的射血也村子着安全隐患。如果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操作的技术手法不能符合医学界的标准规定,病患的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本文将针对临床医学治疗中,输血技术的规范进行简要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工作参考。

  • 标签: 临床医学 输血 技术 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南阳市某医院收治的618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恶性肿瘤构成特点,为该地区肿瘤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病例上报系统中2014年1月-2016年5月登记的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诊断编码信息及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提取ICD-10诊断编码对患者按照疾病进行归类并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构成比位于前3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消化系统肿瘤(17.74%)、呼吸系统肿瘤(16.19%)及生殖系统肿瘤(15.81%)。不同性别恶性肿瘤构成比不同,男性位于前3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消化系统肿瘤(23.46%)、呼吸系统肿瘤(18.20%)及中枢系统肿瘤(16.69%);女性位于前3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乳腺肿瘤(26.37%)、生殖系统肿瘤(22.15%)及呼吸系统肿瘤(13.97%)。年龄〈40岁、年龄40-60岁及年龄〉60岁的男性患者分别有894例(44.24%)、1009例(53.16%)及1345例(59.41%),而相同年龄段的女性患者分别有1127例(55.76%)、889例(46.84%)及919例(40.59%)。不同年龄段男女恶性肿瘤患者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15,P=0.000)。结论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南阳地区恶性肿瘤患者所患肿瘤类型及构成不同,可能与各群体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因此,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应从社区入手,结合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群体实施个体化的防治措施。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感冒药物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几种常用的抗感冒药品种,对其药物成分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我国的抗感冒西药以复方制剂为主,其中的成分包括解热、镇痛、止咳、抗组胺和减轻鼻充血等。在抗感冒药西药的临床应用中,应坚持对症用药、避免重复用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应用抗感冒中药时,需对风寒和风热感冒给予辨证治疗。结论临床药师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抗感冒药的药物成分、功效、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况选择药物,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药物成分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柴胡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方法通过对这些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统一的整理及分类查阅的过程,了解到了柴胡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并通过草本考证、生物学研究及药用成分分析的形式,对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的统计分析处理,明确柴胡要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结果通过对柴胡进行临床分析,可知柴胡的药用成分包括皂苷类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学成分、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多糖类化学成分。柴胡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结论柴胡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在使用中应以临床为依托,加大对柴胡进行开发,明确有效成分及与临床药理之间的关系,完善柴胡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柴胡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成分制备环节中血液报废率的因素和方法。方法将我单位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制备的成分血液为研究对象,对出现血液报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2016年度我站成分制血共27112袋,其中血制品报废率为3.81%(1032袋);报废血制品中脂肪血比例为65.89%显著高于其它因素的报废率(乳糜血314(30.43%)、溶血2(0.19%)、凝块2(0.19%)、破袋34(3.29%)),比较差异值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成分制血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尤其是采血环节需严加管理,加强对献血者的咨询、检查等,以降低脂肪血的比例,在制血过程中需严加控制并切实按照成分制血操作规程操作,对涉及的制血设备应定期检查校核,以降低成分制血的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

  • 标签: 降低 成分制备 环节 血液 报废率
  • 简介:摘要人们都知道黄芩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它的主要功效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对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痢疾、咳血、高血压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除此之外,黄芩中含有黄芩素、黄芩苷等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 标签: 黄芩素 黄芩苷 自由基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输血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的输血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输血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以及SDS评分显著的低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输血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2015年收治的567例输血患者,将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567例输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输血前实施常规检验程序,观察组输血前给予质量控制流程,比较两组安全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交叉配血不合格率为3.6%(11/309),对照组交叉配血不合格率为19.0%(49/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职业暴露、输血性传染病及输血前后消毒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问卷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检验控制流程能有效提高交叉配血合格率,降低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输血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06月到2017年02月期间在我院输血治疗的525例患者,在输血之前检查患者体中是否具有不规则的抗体,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25输血治疗的患者中,不规则的抗体检出率是9.52%。其中,特异性的抗体占比为9.52%,非特异性的抗体占比为1.90%。在特异性的抗体之中,1例患者为抗-M、2例患者为抗-D2、1例患者为抗-E、1例患者为抗-C。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对确保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筛查 临床输血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的发展,推动着临床输血医学的不断进步,血液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输血效果和患者的安全,而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也成为提高输血安全性、节约血液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鉴于此,文章首先对血液成分的制备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分析了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措施。

  • 标签: 血液成分 制备质量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金银花资料,来分析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结果通过对金银花进行临床分析,可知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包括有机酸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病毒、抗氧化,保肝利胆,抗菌,消炎。结论金银花中含有药用成分,在临床上展现出了较强的药用价值,对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金银花 药用成分 临床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7月9862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对其进行输血反应统计分析。结果本院近两年9862例进行输血的患者当中发生了78例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79%。其中血液替代制品输血不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成分输血引起的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滤除白细胞输血为0.65%,自体输血为0.34%。输血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结论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血液替代制品<自体输血<滤除白细胞输血<成分输血

  • 标签: 血液替代制品 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术 白细胞滤除技术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在新生儿输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为指导新生儿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红十字妇幼保健医院、矿务局总医院、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输血治疗的277例新生儿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在277例输血新生儿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207例,占74.73%。FFP输注患儿常见疾病排序早产儿36.71%、新生儿败血症22.22%、消化道出血4.35%、新生儿肺炎3.86%、新生儿贫血2.42%、新生儿溶血病1.93%。FFP输注的目的主要为补充凝血因子52.66%、免疫支持10.14%、防治DIC9.18%、血浆置换2.90%。FFP输注前后比较,APTT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TT未见显著影响(P>0.05)。结论我市各大医院新生儿FFP不合理输注仍占一定比例,需要临床医生的进一步重视,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与凝血功能检测等实验室指标综合决定,避免盲目输注。

  • 标签: 新生儿 输血 新鲜冰冻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嫩肤水光针的成分及其安全性的研究。方法从2016.2-2017.2年间来我院实施嫩肤水光针患者中随机选出4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48例患者在实施嫩肤水光针治疗之后之前之后皮肤是否紧致,是否美白,是否减少雀斑,患者是否满意。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之后可以发现,行手术前皮肤紧致人数5例,美白人数3例,减少雀斑人数6例,患者满意人数46例。行手术后皮肤紧致人数48例,美白人数48例,减少雀斑人数31例,患者满意人数48例。p<0.05为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嫩肤水光真能够紧致皮肤,唤醒患者皮肤细胞的新生,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消除患者面部斑痕,安全无痛值得我们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嫩肤水光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