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其基因组结构十分精密,仅约3200bp(3182~3221bp),是已知真核细胞中最小的DNA病毒.HBV的复制特点是:以mRNA为中间体的逆转录复制,由于这一过程缺乏校对酶的作用容易发生碱基配对错误,因而HBV基因突变十分频繁.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1979年克隆出第1株HBVDNA全序列后,相继有160余株HBVDNA全序列被相继克隆并收录入Genbank中,而至今尚未发现2株序列完全一致的HBV株.为了更好地研究HBV,根据HBV基因序列差异的多少,将HBV划分为不同的基因.近年来研究发现,HBV基因与HBV流行病学特点、HBV标志物的表达、致病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及转归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与HBV血清比较,HBV基因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现将HBV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 血清型
  • 简介:1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结构HCV-1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含有大约9400个核苷酸,在3'末端有一个"多肽A尾巴",核酸序列包含有由341个硷基组成的5'非翻译区,一个含3011个氨基酸的多肽蛋白的巨大的开放读码框架(Openreadingframe,ORF)和由约27个硷基组成的3'非翻译区.据推测,三种N-末端HCV蛋白(C.E1和E2/NS2)是结构蛋白,而四种C-末端蛋白(NS2,NS3,NS4和NS5)在病毒复制中起作用.每种HCV基因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的长度存在着特异性的差别,HCV-1中ORF长度约9400个核苷酸,而HCV-2中ORF长度是9099个核苷酸,HCV-3长度是9063个核苷酸.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检测 基因结构 氨基酸 多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地区诺如病毒流行特征及主要流行株的基因。方法采集2016年哈尔滨市哨点医院监测的301份疑似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RNA,并对阳性标本进一步测序分析。结果哨点监测病例诺如病毒阳性率20.93%,对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出4种基因诺如病毒,分别为GⅡ.P12/GⅡ.334株、GⅡ.Pe/GⅡ.415株、GⅡ.1711株及GⅡ.P16/GⅡ.24株;结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毒株仍以GⅡ组为主,GⅡ.P12/GⅡ.3与GⅡ.Pe/GⅡ.4是2016年哈尔滨地区主要流行株。

  • 标签: 诺如病毒 基因型 流行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且分析女性健康体检者HPV基因及高危因素,进一步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2012年05月至2014年05月在我院进行妇科门诊检查的1000位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作为临床试验标本,对临床试验标本的HPV基因及其高危因素进行临床检查和判断分析,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危基因的感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同时200例HPV阳性患者,包括单纯感染、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其中HPV58感染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10.00%,在阳性检出标本中所占百分比达到了50.00%,剩下的依次是HPV16、HPV18、HPV45、HPV59、HPV33。这说明不同病理原因造成的体检者的HPV基因检测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妇女发生HPV感染的状况比较严重,其中HPV16、HPV33、HPV18、HPV52、HPV58等都是临床检发现的宫颈癌患者常见的高危基因。因此加强对妇女门诊诊断和检查过程中进行HPV基因检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性健康体检者 HPV基因型 高危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病毒基因与临床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3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475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HBV基因检测,并对基因与临床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基因一共分为C基因、B基因以及D混合基因三种,其中C基因有327例,B基因有130例,D混合基因有7例,不确定有11例。在性别上以及年龄上,基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耐药性上,基因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基因与性别和年龄存在一定联系,与耐药性则不存在关系。

  • 标签: 乙肝病毒 基因型 临床相关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07—2012年广东省内HIV-1感染的静脉吸毒者(IDUs)中HCV基因的种类和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2007—2012年HIV-1抗体阳性IDUs样本进行HCV抗体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提取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HCV核心基因Core片段和非结构基因NS5B片段,目的片段测序后通过分子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分析。结果209份样本分别来自惠州、东莞、阳江、云浮、清远、佛山、中山和江门,以阳江和东莞为主,占36.84%(77/209),以男性为主,占93.78%(196/209),年龄在18-49岁之间。HCV抗体阳性166份,阳性率为79.4%。进化树显示样本序列分别与标准株1a、1b、2a、3a、3b和6a等6种亚型聚集在一起,la、lb、2a、3a、3b、6a基因亚型构成比分别为10.6%、9.9%、1.4%、22.7%、11.3%、44.0%。结论6a是广东省内被检测HIV-1感染IDUs中HCV主要流行亚型,其次为3a亚型。

  • 标签: HIV感染 肝炎 丙型 基因型
  • 简介:目的了解湖州市老年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布特征,发现在湖州市老年患者中的结核菌主要流行株。方法应用VNTR分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的13个位点。通过聚类分析对菌株进行基因。结果65例老年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共分4,其中Ⅰ占64.6%,Ⅱ占15.4%,Ⅲ占3.1%,Ⅳ占16.9%。结论Ⅰ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为湖州市老年结核病患者的主要流行株。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老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炎病毒基因与抗病毒治疗反应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HBV基因分为A、B、C和D四组,每组3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肝功能、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结果:A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C组的这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HBV基因与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反应有密切关系,A患者的治疗反应最佳,C患者的治疗反应最差,B和D患者的治疗反应相似。HBV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CHB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抗病毒治疗 治疗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郑州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的VP4分子基因。方法收集郑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9-12月住院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80份,采用TRIzol方法抽提大便中的核酸,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基因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以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net-PCR)PCR法进行轮状病毒的VP4基因。结果80份粪便标本中,40份检测到A组轮状病毒RNA基因,阳性率为50%,对40份标本进行VP4基因研究,P8为33例(82.5.%),P66例(15%),P8和P6混合感染1例(2.5%),未发现其他。结论郑州地区A组RV以P8为主要流行基因,并发现P6和P8混合.

  • 标签: 轮状病毒 VP4 基因型 腹泻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城区2014年分离的麻疹病毒基因,及时发现输入性麻疹病例。方法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采集的标本进行病毒核酸鉴定、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共采集81例麻疹疑似患者的82份标本,其中咽拭子63份,尿19份。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RT-PCR扩增、测序获得基因序列40份,麻疹病毒培养阳性毒株37例。种系进化树分析显示,获得的40份麻疹病毒基因序列与H基因簇代表株Chin9322/H1a,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代表株MVi/Hunan.CHN/0.93/7/H1在同一分支上,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8%~98.9%、96.9%~97.8%;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7.3%~99.3%、95.3%~98%。结论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病例以本土基因(H1)病例为主,进一步加强麻疹病例病原学监测对麻疹输入性病例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麻疹病毒 核酸检测 H1基因型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北京基因结核分枝杆菌与耐部分一线抗结核药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evMan5.0软件分析纳入的15个独立研究。结果北京基因结核分枝杆菌与异烟肼耐药、利福平耐药、乙胺丁醇耐药及MDR的合并OR值及其置信区间分别为1.83(95%CI1.22~2.72)、3.05(95%CI1.98~4.69)、2.12(95%CI1.29~3.49)及3.01(95%CI1.85~4.91)。结论北京基因结核分枝杆菌与异烟肼耐药、利福平耐药、乙胺丁醇耐药及MDR存在相关性,与链霉素耐药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北京基因型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结核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病毒基因、耐药突变基因的检测,明确其基因,确认患者是否耐药,从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和耐药突变基因。结果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血清HBVDNA定量为(4.5±2.3)×103~(5.8±1.5)×108copies/ml(2)HBV基因C77例占77.5%,B24例占23.5%,D1例约占1%(3)其中79例未采取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未出现耐药,23例使用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一个疗程以上的,耐药突变点变异为M204V/I的13例,L180M的为5例,L180M+M204VI的为5例,未检出其他突变基因。23例耐药基因中HBV-C基因占20例,3例为HBV-B基因。结论本地区HBV基因以C为主,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C基因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耐药,且以M204V/I突变型为主。检测HBV基因和耐药突变型是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HBVDNA HBV基因型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韶关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感染HPV的状况和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136例标本,进行HPV分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6种HPV亚型,其中包括11种高危HPV,4种低危以及1种中国人常见亚型。高危中HPV-16是最常见的,其次是HPV-52,HPV-58居第三位,而且10例宫颈癌中有2例都有HPV-59感染,HPV-11居第四位,且宫颈病变HPV感染主要集中在21~68岁之间,其中21~50岁系高发年龄,占92.65%(126/136)。结论韶关地区HPV流行亚型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组织中,低危HPV的分布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宫颈病变HPV基因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基因芯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的应用,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亚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检测147例HCV-RNA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基因亚型,并对部分样本进行RT-PCR扩增测序验证;同时检测血清HCV-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147份HCV患者血清样本中1b120例(81.6%);2a13例(8.8%);3a1例(0.7%),6a4例(2.7%),未分9例(6.1%);基因芯片对基因亚型检出率为93.9%,分结果与测序符合率100%。1b患者与非1b患者比较,HCV-RNA、ALT、AST、TBil等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因芯片技术适合对临床样本丙肝病毒基因亚型的快速检测,本地区慢性丙肝患者病毒基因亚型以1b为主,其防治工作值得引起相当重视。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芯片 基因亚型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与前C基因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为临床优化乙型肝炎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征集98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测序进行基因。同时对前C基因及BCP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HBV基因为:A:11例(11.2%);B:20例(20.4%);C:56例(57.1%);D:8例(8.2%);B/C混合:3例(3.1%)。与其他基因相比较,基因B和C的患病率较高。基因C的前C基因突变率为46.9%(46/98),较其他基因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1);基因C的BCP突变率为41.8%(41/98),较其他基因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14,P<0.01)。结论HBV基因以B、C基因为主。基因C与BCP和前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基因型 突变 启动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2011年本地流行株VP1基因特征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本地手足口病患者临床标本332份,进行EV71荧光定量RT-PCR鉴定,采用RT-PCR对15株分离到的EV71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序和分析。根据VP1测序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各基因基因亚型EV71VP1序列进行同源性和亲缘进化分析。结果165份标本鉴定为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7.5%~99.9%和99.4%~100%。与C4a亚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最高。亲缘进化树显示,本地株全部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结论本地区分离的EV71与近几年国内其他地区EV71分离株亲缘关系很近,有共同进化的趋势,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并存在多个传播链。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基因特征 遗传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