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不同基因与其对托米夫定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序列测定法检测广东地区经拉米夫定(100mg/d.口服12月)治疗的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结果87例患者中检测到HBV基因B44例(50.6%).C43例(49.4%).未发现其他基因。C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比例依次增高,C与严重肝损害有关。拉米夫定治疗12m时有效应答B31.8%(14/44)高于C14%(6/43),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转阴者在B36例(81.8%),C27例(62.8%).B与C问有显著差异,P〈0.05。B和C间HBeAg转换、ALT复常及YMDD变异率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HBVDNA含量B基因(4.4±1.9logcopies/ml)较C基因(5.8±2.6logcopies/ml)水平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东地区C基因与严重肝损害有关。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应答率高于C。B和C发生YMDD变异率无差异,但是变异后C较易复发。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拉米夫定/治疗应用 免疫 广东
  • 简介:目的:为了评价CYP2D6的基因和表型的联系以及基因芯片在CYP2D6多基因分析中的应用。方法:242健康志愿者,口服dextromethorphan后收集认测定其代谢率,收集20ml血提取DNA,并通过基因特异性PCR和/(或)基因芯片分析CYP2D6*2-*11,*17和多拷贝CYP2D6基因,其中5个基因(*3,*4,*6,*7和*9)用PCR和CYD450基因芯片同时分析。结果:CYP2D6基因比表型更富有信息和更能反映CYP2D6酶的表达。CYP2D6*3,*4,*6,*6和*9的基因检测在CYP450基因芯片和基因特异性PCR中显示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基因芯片在检测基因多位点的多基因中是一个有发展前途和可靠的方法。

  • 标签: CYP2D6 表型 基因型 PCR 寡核苷酸微陈列杂交
  • 简介: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C130例(73.5%)和B43例(24.3%),偶见D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以C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主要为B基因.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和B为优势基因,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存在.HBV基因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山西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流行病学 肝硬化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文成县支原体肺炎患者肺炎支原体分子基因以及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文成县13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肺炎支原体的基因,同时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减轻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13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P1-Ⅰ97.73%明显高于P1-Ⅰ占2.27%(x2=236.3742,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减轻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527~7.501,P<0.05);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4.24%)(x2=9.570,P<0.05)。结论文成县支原体肺炎患者肺炎支原体基因以P1-Ⅰ为主,激素联合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 基因型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了解华北油田矿区已婚适龄女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华北油田矿区所有医院就诊的11292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行本地区感染率较高的高危HPV基因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段感染情况。结果本研究中HPV阳性2000例(17.71%)。<25岁组与>55岁组总HPV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但是复合感染率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不同年龄段组5种高危HPV亚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岁组各组中HPV16与52感染阳性率高于其他型别(P<0.05)。结论本地区高危HPV感染主要以16和52为主,<25岁组与>55岁组的总HPV感染率较高,重视高危HPV感染的筛查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及早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宫颈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人细胞色素P450(CYP)1D6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CYP1D6基因的关系。方法(1)体外试验:取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正常肝组织制备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0、0.015、0.050、0.100、0.100、0.400、0.800mmol/L)及美托洛尔,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美托洛尔代谢产物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以此反映CYP1D6酶活性。(1)体内试验:以18名健康男性[年龄19~16(11±4)岁,体重61~75(69±7)kg]为对象,其中CYP1D6基因为*1/*1、*1/*10、*10/*10者各6名。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采用两阶段交叉试验设计。将受试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1组。第1阶段(第1~11天):1组连续10d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另1组不给药,第11天清晨1组受试者均口服美托洛尔100mg;第1阶段(第11~17天):1组均不采取任何措施;第3阶段(第18~18天):第1阶段未服药组连续10d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另1组不给药,第18天清晨1组受试者均口服美托洛尔100mg。第11和18天口服美托洛尔100mg后收集受试者连续8h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美托洛尔及α-羟基美托洛尔浓度,以二者之比反映CYP1D6酶活性。结果体外试验显示经0、0.015、0.050、0.100、0.100、0.400、0.800mmol/L葛根素处理的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分别为(0.018±0.001)、(0.015±0.001)、(0.015±0.001)、(0.011±0.001)、(0.011±0.001)、(0.010±0.001)、(0.005±0.001)mmol/(mg·h),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总体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50,P=0.000)。两两比较显示,0.100、0.100、0.400和0.800mmol/L葛根素组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明显低于0、0.015、0.050mmol/L葛根素组(P﹤0.05),0.100、0.400、0.800mmol/L葛根素组明�

  • 标签: 葛根素 细胞色素P450 1D6 基因型 CYTOCHROME P4501D6
  • 简介:在朝鲜,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重要的医院致病菌。而且大多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分离株已归类于VanA表型-vanA基因的菌株。2001年,我们在某大学医院经历了一次vanB表型-vanA基因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爆发流行。这是朝鲜来自人的vanB-van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首次报道。

  • 标签: 朝鲜 替考拉宁 低等耐药 中等耐药 vanA基因型 万古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山西地区家庭聚集性HBV感染患者基因特征与病毒载量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临床确诊家族聚集性的慢性HBV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5例和轻型CHB患者65例。分别进行HBV基因、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HBV基因显示:B7例,HBVDNA主要为低载量(57.14%)病理损害程度较轻。BC混合11例,HBVDNA以低、中载量为主(45.45%、36136%),病理损害多为轻至中度≤G210例(90.91%),S29例(81.82%)。C82例,其中ASC29例,HBVDNA以高载量为主(72.41%),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100%);CHB53例,HBVDNA主要为中、高载量(39.62%,49.06%),病理损害≥G2者38例(71.70%),≥S2者25例(47.17%)。结论山西地区家族聚集性ASC和CHB以基因C为主、病毒载量高、肝组织病理损伤较严重.为乙型肝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家族聚集性ASC不仅存在HBV病毒高载量.而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损伤.临床可视肝组织病理结果酌情抗病毒治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ASC和CHB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测手段,为规范CHB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病理学
  • 简介:对近些年采用病毒载体(腺病毒、腺相关病毒、慢病毒、副流感病毒、仙台病毒)治疗囊性纤维病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此法有望成为治疗囊性纤维病的新手段。

  • 标签: 囊性纤维病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在HPV基因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开始至2021年1月期间应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检测HPV基因亚型选取945例作为观察对象。结果:检测出HPV感染346例,检出率为36.6%,其中低危检出率为9.9%,高危检出率为26.7%,且21岁到50岁人群的感染率较高。结论: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在HPV感染基因中的应用价值高,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HPV基因分型 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
  • 简介:目的了解福建东南沿海某战区医院MRSA感染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情况,为制定院内MRSA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试纸片法初步鉴定MRSA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ecA基因,最终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所检测出的MRSA菌株,并通过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所检测的MRSA菌株进行基因研究。结果经PCR对MecA基因检测,从临床标本及医护人员身上共分离出42株MRSA菌株。采用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细菌进行基因,根据同源性分析,42株临床菌株共可以分为12。其中Ⅰ共7株,Ⅱ共2株,Ⅲ共4株,Ⅳ共4株,Ⅴ共7株,Ⅵ、Ⅶ及Ⅷ各1株,Ⅸ共8株,Ⅹ共2株,Ⅺ共3株,Ⅻ共2株。结论本院MRSA菌株存在相似度大小不同的遗传距离,医院内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 PCR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自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人们就把健康长寿当做永恒的追求。齐威王、燕昭王都曾派方士人海寻仙求药,秦始皇派人人海求药未果之后,直到死前还东临芝罘(今烟台)射大鱼,终因成仙无望、气数耗尽,病死于返京途中,而在此之后,我国上至君王、下至臣民对长生不死这一美好愿望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他们诵经、净坐、体悟、食仙草、吃丹药,

  • 标签: 长寿基因 追踪 健康长寿
  • 简介:几千年来,人类对癌症的认识长期沉沦在蒙昧的迷雾中。不过希望的火苗从未熄灭,进入近代以来,观察力敏锐的人很快发现,有不少因素能够导致癌症,比如经常抽烟的人患上肺癌的风险很高,赤身清扫烟囱的人易于“结缘”睾丸癌,辐射也能导致癌症等。

  • 标签: 基因 破译 癌症 睾丸癌 抽烟
  • 简介:本文就有关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的发展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最基本内容并列举近几年来在AIDS、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几个疾病治疗中的资料作一综述。

  • 标签: 基因治疗 AIDS 肿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福州市民陈女士的母亲,在经历了与乳腺癌长迭10年的抗争后,于清明节前1个月病逝。目前,30岁的陈女士来到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福州总医院肿瘤科门诊,要求进行专门的防癌体检。陈女士说,如果不是因为看到安吉丽娜·朱莉的故事(编者注:3年前,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公布她因为携带有BRCA基因突变从而导致患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大大上升,最终决定接受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术),她从未因母亲患癌而担心过自己。

  • 标签: 基因突变 乳腺癌 中西医结合肿瘤 福州总医院 家族 乳腺切除术
  • 简介:尽管临床医学知识和疾病的诊断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至今为止,临床医师还不能预测某一特定的药物及其剂量对某一特定的病人是否具有疗效,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ADR)。目前,临床医师一般只能根据药物临床研究获得的信息,凭借自身的临床经验或查看病人的病史记录作出临床判断,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判断药物是否有效也只能针对病人的

  • 标签: 药物基因方法 新药开发 药物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的多态性对宁夏地区回汉民族2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宁夏地区回族、汉族的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基因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两个民族中,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在同民族2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CNQ1基因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个民族大致相同,回族T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本组汉族人群;(3)两个民族正常糖耐量人中,CC组与TC+TT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糖尿病组,回族与汉族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腰围水平BMI和腰臀比显著高于CC组(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CC组(P〈0.05)。结论KCNQ1基因变异与宁夏地区两个民族2糖尿病不相关。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CT+TT基因可能与回汉族2糖尿病的腹肥胖有关,且携带T等位基因者可能对回族2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KCNQ1基因 基因多态性 回族 汉族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