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镇痛深度的影响。方法 病例选择2020-2021年我院96例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剂量分为对照组(0.2mg/kg)、观察A组(0.4mg/kg)与观察B组(0.3mg/kg),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不同诱导时间段的麻醉深度,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麻醉深度时间比较,观察A组短于对照组与观察B组(P0.05);药物补救发生率比较,观察A、B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对来年患者而言,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不显著,但起效时间比较,小剂量的瑞马唑仑更长,需要及时进行药物补救。大剂量的瑞马唑仑起效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存在低血氧症的发生风险,0.3mg/kg与0.4mg/kg瑞马唑仑相比较,0.4mg/kg瑞马唑仑的起效时间更短,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 标签: []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全麻诱导 镇静深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过程中预防误吸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1~2022.1本院收治的60例不配合治疗的患有口腔疾病的儿童,所有儿童均在深度镇静下实施口腔疾病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并配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结果。结果 60例儿童治疗过程均顺利,术中无异常情况发生。治疗持续时间(25.63±2.47)min,苏醒时间为术后(8.63±1.21)min;在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治疗后随访均无异常发生。结论 在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误吸等并发症发生,促进儿童预后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深度镇静 口腔疾病 误吸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针对ICU患者而言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其中研究对象自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本院ICU患者中随机抽取,共计抽取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出现缓解,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镇痛镇静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后续康复。 

  • 标签: 镇痛镇静护理 ICU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患者中以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1.01-2022.02期间,在我院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的90例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均分为2组,在施治期间提供常规护理与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统计组间施护价值。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镇静镇痛 ICU 管理小组 施护价值
  • 简介:摘要病人自控镇静术(patient-controlledsedation,PCS)是继病人自控镇痛术(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术中镇静技术,其目的是探索一种安全、有效,能满足在局麻、各种阻滞麻醉下手术的病人对不同程度镇静要求的镇静方法。本文就PCS的起源、药物选择及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 术中镇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海市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最近公布,患有失眠症的都市人群,高达82%的人存在着对镇静睡眠药的药物依赖性(成瘾)。目前医患双方都倾向于单纯依靠镇静睡眠药物治疗失眠.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药物睡眠不同于生理睡眠,镇静睡眠药引入的睡眠表面上似乎保证了睡眠时间,实际上却使患者长期处于睡眠亏损状态,损害身体健康。

  • 标签: 镇静 失眠者 慎用 医疗协作中心 药物依赖性 都市人群
  • 简介:摘要:镇静药物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小剂量时可引起安静或嗜睡状态,为镇静作用;较大剂量时引起类似生理性睡眠的催眠作用。在临床工作中,经无创呼吸支持不能满足患者后行气管插管,有些患者因神志清醒不能忍受插管的刺激或烦躁不安导致插管困难[1],镇静药物已成为重症患者治疗的一部分,能起到有效治疗及促进患者舒适的目的,若镇静治疗应用不恰当将会引起许多不良后果,如镇痛镇静不足会导致患者出现人机不协调、焦虑、躁动、意外拔管等[2]不良反应或事件,而深度镇静与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增加有关[3],所以镇静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

  • 标签: 镇静药 嗜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烦躁不安的镇静镇痛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捆绑制动、肌注氯丙嗪和静脉和静脉泵入曲马多合剂的三种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心电监护和颅内压监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束带捆绑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波动大,颅内再出血发生率高;肌注氯丙嗪组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致死率为8.57%;曲马多合剂组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变化均无差异,颅内再出血发生率为2.12%。结论静脉泵入曲马多合剂一种比较理想的镇静镇痛方案,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镇痛 镇静 曲马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唑吡坦镇静催眠应用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为一非BDZ类催眠剂,通过选择性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卓受体——GABAA受体的一部分,以增加GABA的传递,产生药理作用。

  • 标签: 唑吡坦 镇静催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部分镇静催眠药的临床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催眠作用温和而可靠。羟嗪适用于轻度的伴有胃肠道症状的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状态,以及绝经期的焦虑和不安等精神和神经症状;亦用于失眠、麻醉前镇静

  • 标签: 镇静催眠药 临床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世元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100)【中图分类号】R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80-01近年来,各大医疗中心广泛应用内镜检查与治疗,推动了疾病确诊以及微创治疗的开展。依托静脉麻醉技术的发展,日间手术量不断增加,其中最为长见识的消化内镜加的治疗与检查,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术式包含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随之产生的无痛内镜术,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患者能够在浅睡眠的情况下有效的完成内镜治疗与诊断,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以及恐惧情绪,不仅可以充分确保诊疗过程的舒适与安全,同时也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相应的诊疗操作。在无痛内镜技术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对于麻醉以及镇静要求也相应的提升,原则上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诱导平稳、快速;其次,内镜操作进程中呼吸循环稳定;最后,苏醒迅速以及舒适。按照镇静深度的差异性,用于内镜操作的相关镇静方法包含了全麻、深度镇静以及中度镇静。中度镇静指的是患者对轻刺激以及指令依然有反应,不需要进行辅助通气。在深度镇静的时候患者通常很难被唤醒,只会对一些强烈的刺激会产生反应,经常需要适当辅助通气来保持正常血氧饱和量。全麻则是在疼痛刺激的情况下也无法环境患者。因为自主呼吸受到了抑制或者是药物诱导抑制了神经肌肉功能,所以需要采取正压通气。内镜镇静与麻醉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术前评估。和其他手术患者相同,接受麻醉以及镇静的内镜检查患者,需要进行术前评估,部分患者要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补充,对于存在特殊用药史与疾病史的患者,麻醉医师与内镜医师要展开密切的沟通,制定出完善而又合理的麻醉与治疗方案。尤其需要关注的患者包含了以下几种类型。(1)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2)存在幽门梗阻、胃潴留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患。(3)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肥胖患者。(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存在明显鼻塞、喘息以及咳嗽等相关症状的病患。第二,全麻与镇静的选择。选择何种麻醉方案通常受到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操作难易程度的影响。中度镇静只适用于体质较好,同时操作比较简单的内镜检查患者。对于深度麻醉患者则要密切的关注其生命体征,做好必要的时候进行气道插管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体位相对特殊,同时操作比较困难的患者,气管插管下的全麻依然是有效而又安全的麻醉方案。第三,术前准备。在内镜中心的监护、供氧、麻醉器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镇静治疗是重症学科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结构,伴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镇静治疗工作也不断开展,在镇静治疗过程中,一旦治疗过度就会导致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发率升高,从而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镇静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镇静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升护理疗效。

  • 标签: ICU 镇静治疗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镇痛、镇静治疗期间的监测及护理。方法配合镇痛、镇静治疗进行监测与护理。结论除了监测24小时心率、血压、呼吸及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依病情测动脉血气分析外,还要加强基础疾病病情的观察,要定时检查病人的局部和全身情况,及时发现异常。ICU病人理想的镇静水平是既能保证病人安静入睡又容易被唤醒。使用镇静剂后病人处于被动体位,容易发生压疮、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等。因此,每两小时给病人翻身更换体位,肢体保持功能位,定时放松约束带,检查皮肤情况。

  • 标签: 镇痛 镇静治疗期间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严密监测下行清醒镇静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除按常规的胃镜检查作好术前准备外,检查前5-10min缓慢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病人进入嗜睡状态后(镇静达Ⅱ一Ⅲ级),立即行胃镜检查。术前、术中、术后利用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结果298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严重副反应。术后一般5-10min内清醒,大部分患者认为效果满意,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结论在严密监测下行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镜检查的诊断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镜检查 清醒镇静 咪唑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