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中深度镇静下行红外线全身热疗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2例ASAI~Ⅱ级恶性肿瘤患者在中深度镇静下行全身热疗86例次治疗,核心温度(参考肛温)40.0—41.8℃,维持240min以上。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26例次恒温期使用p2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全部例次使用升压药多巴胺,5例次舌后坠影响通气放置了口咽通气道。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深度镇静用于红外线全身热疗简便易行,患者经济舒适,较为安全。

  • 标签: 深度镇静 麻醉 恶性肿瘤 红外线 全身热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深度镇痛镇静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1.9-2023.2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行俯卧位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盐酸瑞芬太尼镇痛+盐酸右美托咪定深度镇静,常规护理。观察组盐酸瑞芬太尼镇痛+咪达唑仑深度镇静深度镇痛镇静护理。对比深度镇痛镇静效果、不同时刻氧合状态、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深度镇痛镇静护理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1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2组均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静滴丙泊酚。结果观察组麻醉后T1、T2及T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2组麻醉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h、3h、12h及24h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NE、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与对照组1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时静滴丙泊酚,剂量标准为OAA/S评分III级最佳,对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镇静深度 用量 外科手术 应激指标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ICU病房中应用镇静护理的具体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儿科ICU病房的患儿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镇静护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儿科ICU病房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儿科ICU病房 镇静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在北美,欧洲,疼痛的诊断被规定为医院的一次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疼痛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五大生命体征,每日的临床查房,镇痛镇静药的使用情况也是医护人员必须汇报的内容之一。护士需要训练有素,具有认真观察正确评估能力,能建议用药方案的护理团队。我们应该让患儿更舒适的度过最痛苦艰难的治疗和检查阶段,护理人员最先接触到病人,最能了解病人的情绪以及痛苦,所以很有必要参与镇痛镇静工作中来,更好的为患儿服务。

  • 标签: 儿科 镇痛镇静药物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众所周知,当患者的病情危重 时或者行大手术术后 ,就需要 进入 ICU病房进行严密监护 治疗,由于伤口和各种管道所致显性疼痛或长期卧床及医疗性操作所致的隐性疼痛或环境改变等因素,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甚至攻击行为 ,因此,镇痛镇静是 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镇痛镇静在 ICU病房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常用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关于此类问题的相关介绍。

  • 标签: ICU 镇痛镇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镇静护理作为口腔学科的一门分支,也是所有口腔护理人员想提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的一门专业技能,对此有必要论述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本次探讨主要对口腔镇静护理的继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对应的对策参考建议。

  • 标签: 口腔护理 继续教育 镇静护理
  • 简介:摘要: 目前,国内外在重症监护室( ICU)机械通气的研究中, 关于 ICU机械通气镇静镇痛管理的内容相对局限,也缺乏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指导性护理措施和规范化标准,不利于过程监控与护理质量管理。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应用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并探讨在 ICU机械通气镇静镇痛管理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 ICU 气管插管患者进行镇静镇痛集束护理,分析该护理对患者谵妄的影响。 方法: 从 2017 年 9 月到 2019 年 9 月之间,入住我院 ICU 的气管插管患者中,选择 80 人作为研究的对象,然后对其进行平均分组,研究组 40 人,对照组 40 人。给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镇静镇痛护理,给研究组进行镇静镇痛集束护理,观察两组的身体情况并记录下来。 结果: 研究组的谵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对 ICU 患者进行护理时,镇静镇痛集束护理的效果要比以往的常规护理效果要好,谵妄发生率也比较低,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临床镇静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148例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n=74)和研究组(n=74)。两组患者均应用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研究组维持剂量和速度在0.2g.kg-1.h-1。对照组维持剂量是研究组的2倍(0.4g.kg-1.h-1),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时刻点的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研究组患者应用的0.2g.kg-1.h-1的右美托咪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所以,在椎管内麻醉中,应该首选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必要时加大剂量。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椎管内麻醉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措施。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患者的情绪状态较为稳定,在面对各项护理措施时能够积极的进行配合,从而实现护理流程的顺利开展,降低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保障患者生活水平,值得参考。

  • 标签: 程序化 镇痛镇静护理 脑出血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患者施以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干预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施以咪达唑仑及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观察对患者镇静及唤醒、疼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Ramsay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患者唤醒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定 重症监护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疗效。方法:我院ICU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分为对照组(40例:未开展舒适化浅镇静护理而行传统镇静护理)与实验组(40例:开展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症状自评表(SCL-90)得分以及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 传统镇静护理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拔牙手术中,采取笑气-氧气混合吸入的镇静技术,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间,于我院行拔牙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局部麻醉,观察组则在此技术上采取笑气-氧气混合镇静,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焦虑、合作情况,观察组自如人数明显较多,P<0.05。观察组患者局麻时和手术室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拔牙手术中采取笑气-氧气混合镇静技术,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有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笑气 氧气 镇静技术 拔牙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护理中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效果。方法:选取ICU患者1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各83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可有效改善ICU患者疼痛情况,减少并发症。

  • 标签: ICU 并发症 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 治疗时间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