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影响。方法:从2019.05~2022.06这段时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100例展开研究,以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2组护理,对照组患者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样5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对2组患者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临床实施早期康复的效果最佳,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 脑梗死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脑梗死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康复护理,治疗四周后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脑梗死患者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临床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护理单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风护理单元 中风 临床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月到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1例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不同护理结果。结果不同组别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显示,护理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护理组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干预前后生活能力状态分级情况分析显示,护理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护理组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可明显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应加强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接受责任护士定期电话随访及上门家庭随访。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家庭随访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或改善患者焦虑症状。

  • 标签: 脑卒中 家庭随访 日常生活能力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康复护理组和临床护理组(对照组)两组。结果早期介入康复护理,Barthel指数康复护理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给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ADL。

  • 标签: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研究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梅毒孕妇采取心理护理模式对于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能力的临床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梅毒孕妇进行对照分析,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5例。心理组采取心理护理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心理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能力(ADL)评分和情绪(SCL-90)评分。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1.12±5.04)分明显高于常规组(82.36±6.21)分,两组护理前的ADL评分和SCL-90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ADL评分和SCL-90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梅毒孕妇采取心理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能力

  • 标签: 心理护理模式 梅毒孕妇 负性情绪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系统康复干预治疗在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社区服务中心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取早期系统康复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发现研究组各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系统康复干预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病情稳定,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生活能力 早期系统康复 脑梗死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我科2023年4月到2024年3月选取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1的比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每组30例,对比两组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FMA、AD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后及早进行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arthe评分比对照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康复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明显的提高(P<0.01),且实验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全面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全面康复训练 急性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康复组(40例)与常规组(40例),康复组应用早期相符护理干预措施;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结果在未进行分组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Harris评分不具有差异性,即P>0.05。当分组护理之后,康复组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Harri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的数据优异,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比较显著,同时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升高,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生活能力 肢体功能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延续性护理对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收集于2022年1月~2023年4月,选择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6例帕金森患者为观察主体,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评分指标差异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帕金森 认知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脑出血患者70例,治疗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n=30例)采取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L、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出血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促进精神状态的提升。

  • 标签: 高压氧 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的40例设为对照组,配合系统性健康教育的4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①护理前,组间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组间差异明显(P<0.05)。②观察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2.5%(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系统性健康教育 脑卒中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86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研究对照组(n=43)和康复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基础上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差异,并随访半年,采用FMA、ADL评估表对治疗后1、6个月肢体运动及生活能力水平改善情况评估。结果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比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在治疗后1、6个月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情况,FMA和ADL评分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是有必要的,从临床疗效角度,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且远期肢体运动及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具有明显优势,提高预后和转归,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05例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心理支持护理组)5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上述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支持护理。两组患者于心理支持护理前(干预前)与护理后4周(干预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心理状况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有17例HAMD评分达17分,占34.0%,试验组有19例HAMD评分达17分,占34.6%。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下降(P<0.01),但试验组下降更明显;干预后对照组仍有5例HAMD评分达17分,占10%,试验组无一例HAMD评分达17分;干预后试验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1例达60分。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但试验组Barthel指数上升更明显;干预后试验组达60分者34例,占61.82%,对照组达60分者11例,占22.00%;干预后试验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可纠正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并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护理 心理支持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桥式运动对脑梗塞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早期进行桥式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artheI指数量表(BI)评测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急性期偏瘫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早期指导进行桥式运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桥式运动 脑梗塞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