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非细胞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332例非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8例)和实验组(1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聚焦解决模式,均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中文版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分及生命质量简表(SF-36)进行评测。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PBS、CD-RISC及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PBS评分降低,CD-RISC及SF-36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降低非细胞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增强患者应对疾病和应激的能力,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亲情护理 非小细胞癌 自我感受负担 心理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拟金米益汤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4例非细胞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金米益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金米益汤联合化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化疗耐受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临床毒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拟金米益肺汤 TP化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肾嫌色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对肿瘤组织进行大体、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和进行随访。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1~74岁,平均53.5岁。肿瘤直径为2.4~14.5cm,平均6.29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免疫组化示EMA和Kspcadherin全部(+),13例CD117(+),12例CK7(+),3例胞质CD10(+);vimentin均为(-),Ki-67阳性计数<3%。结论肾嫌色细胞是一种临床少见、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瘤体较大,预后较好。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电镜及遗传学改变,为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非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非细胞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CT检查方式,对照组采用TM检查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检查结果显示,CT对于非细胞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6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测方式能有效提高非细胞肺癌的检出准确性,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T检查 TM检测
  • 简介:摘要异质性是哺乳动物细胞在体外和体内无所不在的特征。即使在最佳的培养条件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是异质性。在成体器官体干细胞也是,含有具有不同再生能力的自我更新细胞的许多亚群。成体干细胞的分化的后代也保留显著发育可塑性。像正常干细胞细胞(CSCs)显示出类似的显著表型和功能异质性,并且子代表现多样可塑性。在这里,将讨论CSCs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背景下异质性和可塑性。通过了解肿瘤干细胞和分化后代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能开发更好的治疗方案,防止肿瘤细胞的变异体能产生新的肿瘤和远处转移。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异质性 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凝血四项在食管鳞状细胞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分析204食管鳞状细胞患者,并进行60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治疗前分别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结果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T和肿瘤临床分期与食管鳞状细胞的预后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TT组的生存期短于高PT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TT水平是食管鳞状细胞潜在的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 纤维蛋白原(Fbg) 凝血酶原时间(P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0901317对急性损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序列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脂多糖处理组(L组)和LPS+T0901317干预组(LT组),测定动脉血气和组织湿/干比值,检测组织内Api6的表达水平,检测CD68在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来观察巨噬细胞的存活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L组CD68显著减少,凋亡指数(AI)显著增加(P﹤0.05),而LT组比L组相比,CD68表达明显增加,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L组和LT组Api6表达均比NC组明显减少(P﹤0.05),而LT组明显比L组表达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PS所致ALI大鼠组织比正常组织相比Api6表达明显减少。2、肝X受体激活后通过上调组织Api6的表达而减轻急性损伤,其机制可能是Api6参与调控组织中细胞的凋亡,主要是巨噬细胞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T0901317 凋亡抑制因子6 TUNEL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原发性(primarypulmonarycarcinoid,PPC)的临床表现及MS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整理收集2005年6月-2015年7月本院经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22例原发性患者的资料,回顾统计和分析该肿瘤不同临床表现及MS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上的表现。结果:临床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10例(45.5%),咳血6例(27.3%),胸痛2例(9.1%),发烧2例(9.1%);无症状2例(9.1%)。CT平扫检查发现右肺14例,左8例,12例为类圆形,密度均匀;呈浅分叶状或不规则状10例,密度多不均匀;双期增强扫描病灶均强化明显。结论:虽然原发性临床及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再结合临床表现,完全可以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 标签: 肺类癌 临床 MSCT 双期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皮肤A431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对皮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苦参碱对人皮肤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碱对人皮肤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在0.5、0.75、1g/L浓度时均能明显抑制人皮肤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35%、23.61%和41.4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IC50为1.21g/L。苦参碱0.5、0.75、1g/L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苦参碱对人皮肤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关系;苦参碱可能是通过将人皮肤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其增殖,发挥其抗皮肤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人皮肤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切口食管根治术与传统切口食管根治术在胸段食管治疗中的疗效及并发症区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6例胸段食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切口组与传统组,各43例。切口组患者采用肩胛下角后外侧切口入路,传统组采用第5肋间前侧常规切口入路。切除癌变食管,清扫淋巴结并术后引流。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切口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及上肢恢复功能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切口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1.63%低于传统组46.5%(P<0.01)。结论采用切口行食管根治术有助于减少术中损伤,加快术后恢复,同时减少术中对组织及喉返神经损伤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胸段食管癌 喉返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63、TTF-1、Napsin-A在527例非细胞鳞癌和腺癌表达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析,探讨这三个免疫组化指标在非细胞肺癌中鳞癌和腺癌鉴别的意义。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63、TTF-1、Napsin-A在非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标准来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灵敏度和特异度两个指标来说明诊断的准确性。结果P63在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98.5%,诊断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83.5%;TTF-1在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3%,诊断的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98.5%;Napsin-A在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3%,诊断的灵敏度为86.3.0%,特异度为98.5%。TTF-1、Napsin-A对非细胞肺癌中腺癌的并联诊断和串联诊断的灵敏度为分别为99.9%和80.3%,特异度分别为97.0%和98.5%。

  • 标签: P63,TTF-1 Napsin-A 非小细胞肺癌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对于晚期非细胞肺癌,无法接受化疗的患者,采用特罗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确诊的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总共22例。这22例患者均为无法接受正常化疗治疗的患者,采用特口服罗凯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按照WHO的相关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和毒性反应。结果在参与治疗的22例患者中,经过口服特罗凯的治疗之后,完全缓解2例(9.09%),病情得到良好改善,即部分缓解的3例(22.73%)。治疗有效率为22.73%。毒性反应主要有腹泻和皮疹。结论经过研究统计之后发现,对于晚期非细胞肺癌无法进行化疗的患者,采用口服特罗凯的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帮助部分患者改善病情,且毒性反应在可控范围之内。可以作为一种可取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特罗凯 临床疗效 毒性反应
  • 简介:摘要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预防食管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研究已有很多的报告。本文将康复训练的评估及方法等综述如下,以期为护理人员选择适宜的康复方式提供依据。

  • 标签: 肺康复 胸肺物理治疗 呼吸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肿瘤科进行根治性手术并接受辅助化疗的NSCLC患者94例,观察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94例患者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静脉炎、口腔炎发生率最低。患者1年存活率为95.1%,2年存活率为84.7%。结论NSCLC术后辅助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配合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能够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化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1例晚期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每21天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CR0例,PR6例,SD14例,PD21例。中位TTP为4.2个月,中位OS为7.1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乏力。结论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 标签: 培美曲塞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非细胞肺癌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发生肝转移后采用手术、单纯全身化疗、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三种疗法治疗效果比较。方法经查阅文献筛选出可能与非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肝转移有关的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初步探索与肝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研究非细胞肺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三种疗法各自的预后,通过比较各自的无进展生存判断各疗法的优劣。结果无乙肝病史(P〈0.001)、病理类型为腺癌(P=0.004)、分期为Ⅲ期(P〈0.001)为非细胞肺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组有效率(65.0%)高于化疗组(31.0%)(χ^2=10.037,P=0.002)。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7.9个月)长于化疗组(6.3个月)(χ^2=2.561,P=0.001)及手术组(5.9个月)(χ^2=3.762,P=0.007),手术组与化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0,P=0.462)。结论无乙肝病史、腺癌、Ⅲ期为非细胞肺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转移后手术短期疗效佳,长期疗效与化疗相似,劣于化疗联合介入。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外科手术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