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普外科、骨外科等科室收治的下肢手术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黑箱摸球分组,42例纳入硬膜外组,48例纳入腰硬组。对比血压变化差值、術后腰痛VAS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腰硬组手术期间HR、SBP、DBP峰值与谷值差值分别为(7.54±1.65)次/min、(17.43±5.58)mmHg、(13.65±5.16)mmHg低于硬膜外组(11.47±5.51)次/min、(23.52±6.33)mmHg、(18.26±5.46)mmHg,腰硬组术后腰痛VAS评分(1.3±0.5)分、术中呼吸循环紊乱发生率22.92%低于硬膜外组(2.5±1.0)分、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手术更适合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 标签: 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下腹及以下部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费那个发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实验组给予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麻醉起始时间要短,辅助药使用较少,局麻药用药量少,而且成功率高(P<0.05);术后均未发生头痛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集中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麻醉作用迅速、完善、麻药用量少、可控性强等,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采用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的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30例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及有效护理措施,其中29例产妇均顺利经阴道分娩,1例行剖宫产术。结论选择低浓度以及小剂量镇痛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对于产痛的显著减轻以及产痛快速消失可以做出充分保证,并且不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以及肌力产生严重影响,从而使得剖宫产发生率以及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无痛分娩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行自然分娩,观察组在则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时疼痛、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产时痛感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非医疗原因的剖宫产,从而提高新生儿质量。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镇痛 产妇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两种方法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产妇应用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法。从麻醉平面达T6时间、骶神经阻滞不全率、低血压发生率、麻醉效果四方面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的临床疗效更好,其麻醉平面达T6时间更短、骶神经阻滞不全率与低血压发生率更低,麻醉效果更优,经比较,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手术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阻滞的麻醉方法,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腰-硬联合阻滞 硬膜外阻滞 剖宫产手术 临床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本文的写作是为了探讨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可行性及麻醉效果。在方法选择上,笔者选择了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其实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手术时进行调查,笔者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了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实行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同时为了便于观察,这两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操作、局麻药浓度及给药程序方面都完全相同。经过笔者的观察和调研,观察组的病患麻醉效果Ⅰ级率和优良率分别达到了83.3%和100%,但是相同操作形式的对照组的Ⅰ级率和优良率却只有23.3%和73.3%,这就说明,观察组的麻醉效果要远远好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反映方面,观察组在手术中的牵拉反应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这些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麻醉效果,同时由于针刺麻醉技术起到辅助作用,就可以减轻硬膜外麻醉的麻药用量,进而能够有效减轻病患在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反应。因此,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技术可以用作阑尾切除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技术。

  • 标签: 针刺麻醉 硬膜外 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产科分娩的5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产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作为对照组,25例产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麻醉优良率、镇痛效果和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84.00%,P<0.05;观察组产妇给药后疼痛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罗哌卡因总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产科分娩中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其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明显的优势,且对新生儿的健康也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麻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下腹部短时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下腹部短时手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置管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置管出血量、置管困难及麻醉失败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困难率及麻醉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部短时手术患者采用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优于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 下腹部短时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分娩中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48例,按照自愿选择生产方式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开展无痛分娩,对照组选用自然分娩的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和产程时间上的差异。结果在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中,观察组的麻醉Ⅰ级例数较多,Ⅳ级例数为0;而对照组Ⅳ级例数最多,由此可以说明,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产生对比中,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少,P=0.01.结论在开展无痛分娩中,运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并有效缩短患者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麻醉 无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84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仅行全身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阶段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无意义(P>0.05),麻醉后各个节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右美托咪啶在行硬膜外麻醉术的下腹部手术中的辅助镇静作用。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择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啶镇静,对照组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问内脏牵拉反应、寒颤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牵拉痛发生率、寒颤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中采用右美托咪啶镇静,安全性和有效性高。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硬膜外麻醉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84例外科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患者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42例。干预组患者予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常规组患者予以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患者麻醉拔管前后生命体征,同时比较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为(91.4±5.2)mmHg、常规组为(99.3±6.6)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79.4±4.9)次/min、常规组为(86.5±4.2)次/min;干预组患者拔管后平均动脉压为(93.7±6.2)mmHg、常规组为(104.9±5.3)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81.2±5.5)次/min、常规组为(88.4±4.5)次/min,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常规组为35.7%,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更高,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7年2~5月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SAⅠ~Ⅱ级,常规L2~3间隙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两组M组,关腹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0.04%吗啡5mL,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EA)配方为吗啡4mg+0.75%盐酸罗哌卡因20mL/100mL;Q组手术结束前关腹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0.04%羟考酮5mL,PCEA配方为羟考酮4mg+0.75%盐酸罗哌卡因20mL/100mL,两组均于手术结束时接电子镇痛泵PCEA。两组电子镇痛泵参数设置为背景剂量2mL/h,追加剂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镇痛持续48h。分别测定术后6h、24h、48h两组切口痛、宫缩痛、Ramsay评分,记录术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结果Q组术后6h宫缩痛评分(1.1±0.2)分明显低于M组(1.8±0.4)分(P<0.05);Q组术后24h宫缩痛评分(1.3±0.2)分明显低于M组(2.0±0.4)分(P<0.05);Q组术后48h宫缩痛评分为(0.9±0.2)分明显低于M组(1.5±0.3)分(P<0.05)。Q组术后48h内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羟考酮用于剖宫产硬膜外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吗啡低。

  • 标签: 吗啡 羟考酮 剖宫产术 硬膜外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9例,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29例,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肌肉松弛满意度与麻醉优良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 腰麻-硬膜外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从疼痛与产程两个方面,观察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116例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年龄、体重以及孕周等临床数据,将他们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58例,保证两组产妇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照组产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麻醉,在助产士的指导下进行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同样接受助产士的指导,并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接受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并在麻醉的作用效果下进行分娩。结果接受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的疼痛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的镇痛优良率达到了96.55%,而对照组产妇的镇痛优良率仅为82.7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长平均为(506.85±192.69)min,对照组产妇为(571.69±244.78)min,观察组要明显的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分娩镇痛作用,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的疼痛感,同时还能够加快产程,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力度。

  • 标签: 分娩 罗哌卡因 瑞芬太尼 镇痛 产程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腹腔镜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消化外科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124例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比较麻醉前(T_1)、插管后5分钟(T_2)、气腹后15分钟(T_3)、拔管后5分钟(T_4)、术后2小时(T_5)时,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天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T_1,T_2时,两组患者MAP与HR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T_5时,联合组患者MAP与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内,两组患者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根治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方案效果较为满意,安全性良好,有利于其预后恢复。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老年 腹腔镜 根治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后感染情况及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行腹部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TO)、术后2h(T1)及术后1d(T2)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CD4+、CD4+/CD8+、皮质醇、血糖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感染状况。结果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TO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与TO比较,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较高(P<0.05);与TO比,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皮质醇、血糖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皮质醇、血糖较低(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5.89±6.52)min和(22.14±8.96)min高于试验组(9.57±5.67)min、(14.62±7.75)min(P<0.05)。

  • 标签: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联合硬膜外麻醉 腹部手术患者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科手术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胸科手术的96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组48例,分别实施静吸复合全麻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查看术中BP、HR,和术后的恢复状况。结果本研究选择的96例患者中都没有出现患者死亡,麻药停止后,全部患者自主呼吸都在5-10min的恢复时间。对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每一项指标实施对比发现观察组每一项指标比对照组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清醒时间、吸入麻药药量,发现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的麻醉药剂量明显要少,明显更早的清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以稳定患者的呼吸功能,使麻药使用量降低,清醒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胸部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94例.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认知情况.结果: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30min及手术完成时,全身麻醉组患者动脉血压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12h,24h及72h时硬膜外麻醉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全身麻醉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实施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的均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并且硬膜外麻醉还可以降低POCD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 骨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甲组及乙组,每组30例。甲组采用全身麻醉,乙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乙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比甲组患者短,语言恢复时间明显比甲组患者短。两组患者麻醉前的MMSE评分相当;乙组患者麻醉后6h、12h、24h、72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老年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