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灸配合认知训练对颅脑外伤致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这段时间内收治的颅脑外伤致认知障碍患者5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26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配合认知训练;26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认知训练;分别测评并记录下两组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用以评定其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MSE总分及各单项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MSE总分及各单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总分及除即刻记忆力以外的各单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刻记忆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MoCA总分及各单项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oCA总分及各单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oCA总分及除命名以外的各单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命名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颅脑外伤致认知障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针灸 认知训练 颅脑外伤 认知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康复护理对其认知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展开分组研究,即A组45例,B组45例。A组配合基础护理,B组配合认知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MMSE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评分高于A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前AD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评分高于A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过程当中,积极配合有效的认知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积极推广运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康复护理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借鉴临床护理的实践与理论,探讨临床护士优质护理认知现状,更好的优化护理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指标筛选的标准和专家意见及建议。结果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指导,对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的全面护理,但要完全改变长期以来的功能制护理模式。

  • 标签: 临床护士 护理质量 认知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需要实施全髋关节置管术的90例老年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组予以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使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评分、术后POCD发生率以及苏醒时间。结果手术之后,试验组认知功能的评分比对照组高,对照组POCD的发生率比试验组高,试验组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比较组间麻药用量,全数患者异丙酚以及芬太尼量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将硬膜外麻醉法应用在需要实施手术的老年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认知功能评分高,疾病的恢复状况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治疗颈动脉狭窄改善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04例,其中52例患者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记为Ⅰ组,另外52例患者采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记为Ⅱ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采用MoCA评分、MMSE评分的方法,对患者的认知障碍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的MoCA评分及MMSE均显著由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外科治疗的方法治疗颈动脉狭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认知障碍,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外科治疗 颈动脉狭窄 改善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了解医疗卫生监督员对执法的认知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综合监督执法能力。方法对医疗卫生监督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其基本信息及对执法的认知情况,利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执法困难的主要原因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足的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93.15%,认为执法困难的主要原因为经费、设备、交通工具缺乏的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87.33%,认为执法困难的主要原因为人力不足的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85.62%,其它还有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淡薄、物质装备不足、行政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行政干预、受害人不配合、与行政主管部门关系没理顺、监督员自身原因等各种因素。结论医疗卫生监督员执法困难影响因素较多,执法环境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应通过加快立法步伐,明确监管职责,加强政府投入,转变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效能。

  • 标签: 卫生计生监督 卫生监督员 认知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的麻醉管理方式对老年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6月—2013年3月间在该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4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2例患者行全身麻醉,研究组72例患者行硬膜下麻醉,探究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手术前研究组MMSE评分与对照组基本无差异(P>0.05)。手术后1d,研究组MMSE评分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手术后一周,研究组MMSE评分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局部的硬膜外麻醉明显好于全身麻醉,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障碍程度,值得临床运用与普及。

  • 标签: 麻醉管理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56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对照组28例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28例为在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均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6.31±0.76分,对照组9.36±0.91分,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与HAMA均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7.28±0.62分,对照组9.21±0.84分,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AMA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5.69±0.53分,对照组7.82±0.68分,P〈0.05)。结论表明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

  • 标签: 脑梗死后失眠 认知行为治疗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海口市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及认知状况与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以后有效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区、龙华区、秀英区四个区内共4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统学分析。结果26.52%的患者有家族高血压遗传史,12.47%的患者饮食习惯不均衡,17.15%的患者相关知识缺乏,3.98%的患者情绪容易激动,30.32%的患者活动量不足,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占9.56%。结论海口市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认知状况都有待改善,我们应针对海口市人民的生活习惯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

  • 标签: 高血压 认知状况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工作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认知自我认定与实际掌握情况;方法对某地区医院护理从业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自我认知评定中,对康复护理知识自认为不了解的为6.73%,了解的为28.97%,熟悉的为41.64%,掌握的为22.66%,但是在护理工作者对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程度的实际情况调查中,错误率非常高,前三项由高到低的条目依次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的方法(68.92%)、痉挛的不利影响(53.15%)、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44.98%);结论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培训非常重要。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误区
  • 简介:目的了解2014年青岛市≥15岁成人吸烟、二手烟暴露状况及对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水平。方法采用2014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问卷,抽取青岛市4349名≥15岁非集体居住的常住居民,使用复杂抽样设计方法对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烟草危害认知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岛市≥15岁成人现在吸烟率为21.31%,现在每日吸烟率为18.18%;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家三类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42.39%、26.62%、40.53%;暴露率在性别、教育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引起中风、心肌梗塞、肺癌和阴茎勃起障碍四种疾病的总体知晓率仅为21.72%,被动吸烟引起的成人心脏病、成人肺癌和儿童肺部疾病三种疾病的总体知晓率为45.19%。结论青岛市≥15岁成人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均低于2010年和2015年全国水平,但流行现状仍较严重,对烟草烟雾危害知识认识不足,烟草控制面临挑战。

  • 标签: 吸烟 烟草烟污染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产时认知行为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产妇13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孕期及产前指导,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认知行为、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分娩知识、分娩态度以及产时应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改善其产时认知能力,对分娩结局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 认知能力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夜间延长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便利法选取对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行夜间延长血液透析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方式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前SAS55.1±8.6,干预后SAS54.7±9.7;干预前SDS61.7±11.6,干预后SDS62.4±12.1,P均>0.05);干预组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前SAS55.6±10.2,干预后SAS46.2±5.4;干预前SDS61.3±8.2,干预后SDS51.4±10.5,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干预前SAS与SDS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别(P>0.05),而在干预后,干预组的评分则显著下降(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缓解夜间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负面情绪 夜间延长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肺癌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血细胞因子IL-12、IL-2以及IL-10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有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更加明显,实验组患者的IL-12明显升高且IL-10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对肺癌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应该引起临床的关注。

  • 标签: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肺癌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认知行为干预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程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对症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疾病知识评分、疼痛自我效能评分以及各项行为遵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3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程度的有效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 疼痛 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伴发睡眠障碍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依据患者的睡眠情况分为2个实验小组,一组睡眠障碍组(50例),另一组为不伴发睡眠障碍组(50例),并同期选择50例正常的人员作为对照组;使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系统对所有实验人员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以此评估实验人员的抑郁症状。结果经过数据结果对比可得,睡眠障碍组和不伴发睡眠障碍组的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伴发睡眠障碍组中影响患者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等。结论伴发睡眠障碍的首发抑郁症患者会存在多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影响因素主要以患者的年龄和婚姻状况有关联性。

  • 标签: 睡眠障碍 首发抑郁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实施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心率、血压、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术后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心率、血压、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前SAS、SD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的S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SD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的SD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有效减轻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能够缓解疼痛,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认知疗法 脊柱骨折 焦虑 抑郁 疼痛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护理本科生对早期接触临床调查对比,探索分析早期接触临床的认知现状,为护理本科生培养良好的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认知感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专业思想、学习动机、综合能力等方面对我院200名二年级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早期临床实践,有94.5%的同学认为专业思想得到了巩固,93%的同学认为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护理观念,分别有97.6%和95.8%的学生认为早期临床实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了的们的学习潜能。结论早期临床实践认知的提升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在专业思想、学习动机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但还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临床教师的培养。

  • 标签: 本科护生 临床接触 实践认知 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合肥市医院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情况及患者的就医习惯,结合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合肥市三甲医院及社区医院的36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8份,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患者中,了解分级诊疗制度的患者有98人(28.9%);有112人(33.1%)患病时首选的就诊医疗机构为基层医院,了解分级诊疗的患者患病时更倾向于选择基层医院,与不了解分级诊疗制度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分级诊疗的知晓率较低,对基层医院的认同感较低,转诊时存在转上而不转下现象,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及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建议加强基层"软"实力与"硬"实力建设;加大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破除交叉竞争机制;扭转居民不科学的就医理念,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 标签: 分级诊疗 认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