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方法 将XX院ICU护理人员总共31名、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将2023.05-2023.12 期间收入30名患者为无缝隙管理组(增加无缝隙护理管理),另外选取2022.09-2023.04期间期间收入30名患者为常规组(依据常规护理管理),两组管理期间均是同一批护理人员(31名),比较两种管理方式对ICU的31名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影响。结果 无缝隙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病房管理、护理文书、护理沟通等评分均比常规组高;无缝隙管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高于常规组80.00%(P<0.05)。结论 在ICU护理人员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使其护理质量得到改善,对疾病患者的恢复有显著作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危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是在病人病情危急时为其提供完善医疗手段,挽救其生命的重要手段。当病人进入重症监护室时,往往是病人身体遭受重大疾病威胁时,此时病人不仅身体上正在遭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负担,因此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在加强对病人身体护理时,也应关注病人的心理发展。本文提出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关注,积极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需求,使病人的心态一直保持在积极、乐观、开朗的状态, 有助于病人病情尽快恢复,有助于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治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患者心理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进行护理标识管理,与2021年9月-2022年9月间未进行护理标识管理的88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对比。观察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应用护理标识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未采用护理标识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5%,差异显著(P<0.05);应用护理标识的患者满意度为97.73%,未采用护理标识的患者满意度为8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可提供统一的护理标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还可规范护理行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投诉纠纷,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谵妄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谵妄发生情况、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谵妄发生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谵妄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该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选取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以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实验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基础护理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基本护理各项指标均明显参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本院的62例在ICU 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1例ICU 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另31例ICU 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长、住院总费用、护理质控考核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 ICU 护理中,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展现了显著的应用价值。它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提高了 ICU 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22.02-2023.02时间段当中,60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化分组(样本数量为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早期护理干预,统计对比:(1)心理健康评分;(2)临床指标;(3)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各项指标有明确的改善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中,护理价值明确,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危重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对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12-2023.10收治的3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实验组给予重症监护室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1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以及重症监护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应用可以缩短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时间,改善疼痛情况。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新生儿 重症监护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儿童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CVC)拔除后应用循证护理的实践情况。方法  严格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应用方法,检索关于儿童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CVC)拔除的相关文献资料,从而制定出六条最佳的证据以及审查指标,并分析存在的障碍因素以及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在进行检索时,选取的是2012年3月5日至2022年3月5日,并且在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将其应用到医院内的儿童重症监护单位,对比患者护理实践情况。结果  在对证据进行再次审查之后,各个分中心从CVC中提取的六项证据显示出更高的应用依从性(P<0.05);应用证据前后都未出现导管并发症。结果  通过在临床中合理应用中心静脉导管(CVC)拔管的循证护理,在规范护士行为的同时,还可确保护士自身的循证依从性得到提高,更好地预防重症患儿出现并发症。

  • 标签: 儿童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 拔除 循证护理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重症监护室患儿在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其护理干预下重症监护室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1月份至2022年11月份期间接收的88例重症监护室患儿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重症监护室患儿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重症监护室患儿优质护理模式。每组各有44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重症监护室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经过优质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患儿在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模式,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此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措施 儿童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发生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对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12-2023.10收治的3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实验组给予重症监护室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1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以及重症监护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应用可以缩短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时间,改善疼痛情况。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新生儿 重症监护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重症监护患者为观察对象,共200例参与,均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临床收治患者,入组后,选择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组,一组观察组(n=100)予以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一组对照组(n=100)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比较不同镇静镇痛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用药后,观察组镇静程度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低于对照组,镇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将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方案引入重症监护患者中,可提升患者的镇痛、镇静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定 重症监护 镇痛镇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在重症病房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22.2-2023.9收治的80例重症病房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即实验组给予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运动功能水平。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的应用可以显著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

  • 标签: 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 重症病房脑出血 运动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