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承受着压力。在ICU的特殊环境及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需要调整护理工作流程和模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加强心理疏导和护理等,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 标签: 急诊 重症监护 病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择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考组与实验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参考组75例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高达21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28%;实验组75例患者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6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8%。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对于尿路感染的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十分显著的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尿路感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分析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且出现肺部感染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收集患者痰培养结果,分类统计各类菌株占比,同时分类统计患者通气方式。结果机械通气者(42.00%)、气管切开者(40.00%)占比显著高于气管插管者(18.00%),差异显著认为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痰培养均呈阳性,共分理出菌株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54.12%),显著高于真菌(27.06%)和革兰阳性菌(18.82%),差异显著认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以格兰阴性菌为主,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通气方式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应做好相应干预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 细菌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将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依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诊治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的50例患儿分组,实验组以及参照组各有25例患儿,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措施予以实验组患儿,将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予以参照组患儿,观察和分析2组患儿的依从合计数值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合计数值。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依从合计数值对比于参照组患儿,统计检验后P<0.05,明显差异和统计意义形成,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合计数值对比于参照组患儿家长,统计检验后P<0.05,明显差异和统计意义形成。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实行于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能得到良好依从性,使患儿家长护理满意数据提高。

  • 标签: 小儿 重症监护病房 人性化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由于社会的进展,各种大手术及严重疾病患者的增加,ICU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医疗科室之一。"ICU综合症”的发生率也居高不下。护士在其中已不再是单纯的医嘱执行者,要在各个方面对病人施行心理护理,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

  • 标签: ICU综合症 预防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测定NYHA心功能分级、EF值、体重指数(BMI)、上臂围(MAC)及三头肌皮摺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经过4周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在心力衰竭治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及针对性护理包括加强饮食指导和积极预防并发症及健康教育,可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有效地阻止心力衰竭恶病质的进展。

  • 标签: 心力衰竭 恶病质 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参与监督对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采用现场观察与患者调查的方法调查ICU护士手卫生实施情况,并于2016年2月开始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2016年2-5月)与干预前(2015年11月-2016年1月)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共纳入患者81例,干预前组38例,干预后组43例.患者看见、听见或回忆护士进行了手卫生干预前后分别占52.63%(20/38)和88.37%(3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7,P〈0.005);ICU护士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在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4个方面均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患者参与对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切实可行,并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参与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VAP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VAP发生率(25%)比较,研究组的(5%)较低;与对照组的E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缩短,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76例使用了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ICU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使用了呼吸机的重症患者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析一般护理干预与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P<0.05);观察组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体内含量(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及体内炎症因子含量,并能增强患者免疫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探讨和研究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抽签的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中挑选1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入组的1386例患儿发生122例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NI率)为8.80%;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常见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17(12.27%)、14(10.10%)和14(10.10%)。通过单因素分析NICU危险因素发现,胎龄、体质量、是否接受辅助通气、男性、是否置尿管和NICU院内感染发生紧密相关;其中胎龄在37周以下、体重低于1.5kg、接受辅助呼吸以及留置尿管是诱发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NICU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对诱发其发生的独立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院内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疼痛患者9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镇痛、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77.78(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是神圣而美好、平凡而伟大的,她的职责是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它的实质是知识、技术、爱心的结合。通常情况下,重症监护室(ICU)的护理工作量较大,且由于护理风险较高、患者病情极为复杂、病情变化快、抢救伤患多、患者病死率高等原因,造成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加之当前形势下,愈加严峻的医疗形式和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增加了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本文主要探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ICU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并给予解决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 护理工作 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仪器主要包括呼吸机、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多种设备及器材。而如何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与保养,使其正常运转,减少使用过程中故障发生的次数,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成为目前临床着手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仪器设备 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生命随时处于死亡威胁之中,患者与家属分离,心理状态与一般患者不同,容易发生焦虑、抑郁、幻觉、恐惧等精神症状。我所老干部8年来入住ICU有6人,其中有2人发生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得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治疗难度加大,死亡率增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痛苦和负担。有的患者离开ICU后,经过心理治疗很快能够缓解,有的需要长时间服用精神类药物。因此,应及时了解、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并给予治疗。

  • 标签: 重视 重症监护室 心理变化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婴儿1,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他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新生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与年长儿有着很大的差别,体内各脏器发育尚不完善,临床变化也有很多的特殊性,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因此,须加强监护和护理,注重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作为重症监护室护士应懂得通过全面整体的观察与评估新生儿目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因素,做好预防,减少并发症1-2;同时,还要通过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现结合临床实践,将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305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2例,对照组15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回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回访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肿瘤患者中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监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40例,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抑郁情况观察。结果护理后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1.70±9.60)分、(39.20±5.95)分低于护理前(61.00±4.50)分、(62.00±8.50)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护理中,对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重症监护室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ICU患者进行音乐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lCU2015年10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尝试每日800和1500为患者播放舒缓温馨的音乐,每次音乐持续时间为2-3h。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患者和ICU护理人员对音乐护理效果的评价,比较分析在进行音乐护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及患者对音乐护理效果的评价。结果绝大部分ICU护理人员和患者认为进行音乐护理能有效的掩盖噪音、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和护患关系、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或情绪,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护理有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可有效改善患者关系,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音乐护理是指临床整体护理过程中利用能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音乐,为患者提供有利于其心理、精神、身体等方面全面康复的环境。有研究表明,在ICU中播放舒缓温馨的歌曲能有效缓解患者交感神经过度紧张的状况,促使患者情绪的稳定,有效的减轻患者由于压力导致的临床症状或表现,预防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ICU综合征。为了探究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护理的临床意义,本院自2015年10月开始尝试在ICU播放背景音乐,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音乐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NRS评分、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重症监护室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缩短ICU入住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本院治疗的60例重症患者实施分析,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抑郁状况、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管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文关怀理念指导可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危象发生风险,提高活动能力,促使其早日康复,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人文关怀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