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其所产生的疗效做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探讨和总结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全部临床资料和对病人的随访结果。结果第一阶段在手术中修复以胆管端端吻合为主,后期发现的损伤修复则以胆管空肠襻式吻合为主。第二阶段术中发现的损伤常用的修复技术是以胆管修复+T管引流为主,后期修复则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一期手术修复成功率分别为41.18%和30.77%,二期手术修复成功率分别为54.55%和68.42%,经计算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时应即使发现并果断在手术中进行修复,对手术中发现的损伤胆道修复为首选,后期则应该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为第一选择。

  • 标签: 医源性 胆道损伤 外科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酶联免疫法(ELISA)和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在检测乙型肝炎样血液样本中的不同进行比较。(HBV)表面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下简称乙肝对半)的结果,探讨这二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对15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用ELISA法与MEIA法进行检测,将种方法检测的抗-HBs、HBsAg、、抗-HBe、HBeAg和抗-HBc的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种方法检测乙肝对半的HBsAg、表面抗体(HBsAb)和e抗原(HBeAg)无显著差异(P>0.05),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LISA法是一种易观察、高灵敏度的方法,对于检测大规模标本比较适合。MEIA法的特点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特异性强,能够对乙肝对半进行定量检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应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液样本 酶联免疫法 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
  • 简介:小儿哮喘发作,如果处理不及时,有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经过临床案例调查显示,哮喘反复发病的原因与用药方法不当和未遵医嘱坚持治疗有很大关系。治疗哮喘,通常情况下是依靠吸入制剂进行控制,所以如何正确使用洽喘吸入剂非常重要。尽管哮喘的治疗原则统一,但吸药方法错误,哮喘的治疗也会打折扣。所以当小儿在经过长期治疗却没得到良好控制时,家长应该注意是不是患儿吸入药物的方法不对。

  • 标签: 小儿哮喘 反复用药 坚持治疗 哮喘发作 临床案例 用药方法
  • 简介: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秋。立秋一过,夏日的余威尚在,却可以感受到一些秋天的凉意了。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天气阴睛不定,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都需做好手准备,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薄衣御秋寒保暖不能忘“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夏秋之交是最难选择衣物的时候:穿得薄了,早晚会觉得冷;穿厚些吧,中午又热得难受。

  • 标签: 养生 二十四节气 昼夜温差 气候特点 饮食起居 夏秋
  • 简介:一、不必强烈凸显性别男女性应先做好独立自主的人,再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尽管宇宙无限辽阔,“我”是独一无二的,从前不会有人像“我”,以后也不会有另一个“我”。我就是我,包括所有的缺点优点都是自己的,人不必刻意去像某个人。

  • 标签: 性别角色 婚姻 爱情 感情生活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甲肝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的可行性,为预防和控制甲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13.0对中山市2004-2009年的甲肝月发病人数资料建立ARMA模型,并对2010年上半年数据进行2步递推预测,通过对拟合残差的白噪声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采用绝对误差百分比、均方根误差评价预测效果。结果AR(1)是拟合中山市2004-2009年甲肝逐月发病数较为合适的模型,模型为yt=5.137+0.435yt-1+at,其AR1系数为0.435(t=4.026,P〈0.001);模型拟合残差的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在不同时刻均无统计学意义,Ljung-BoxQ统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6.609,P=0.636),残差检验符合白噪声,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绝对误差百分比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9和0.856,预测效果良好。结论AR(1)模型能较好的模拟中山市甲肝发病情况,且能较好地预测未来短期内的发病趋势。

  • 标签: 肝炎病毒 甲型 模型 统计学 预测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轨迹分析模型在追踪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轨迹分析模型可分析异质性的追踪数据,探索分析群体的多条发展轨迹。通过对264名学生四次自我概念测量的数据,利用轨迹分析模型拟合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通过多次轨迹模型的分析,可将264名学生的自我概念测量的发展水平分为3个亚组,第1组为低分组,占25%,这部分人群呈三次曲线发展趋势,在4年级略微下降,5年级迅速下降,到6年级时略有上升。第2组为中分组,占56.3%,该亚组呈二次发展趋势,在3~5年级持续平稳下降,到6年级时略有回升。第3组为高分组,占18.7%,总的来看呈缓慢上升趋势。

  • 标签: 轨迹分析模型 追踪数据 潜分类增长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癌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早期乳腺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择辖区内自愿参加“癌”筛查的35~59岁农村户籍妇女,宫颈癌筛查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巴氏分级Ⅲ-Ⅳ级,需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乳腺癌筛查进行乳腺的视诊、触诊,对乳腺临床检查可疑者和高危人群进行乳腺彩超检查。对乳腺彩超检查可疑或阳性者,行钼靶X线检查。结果宫颈癌筛查5392例,检出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轻度)13例,发病率0.24%,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度)7例,发病率0.13%,CINⅢ(宫颈上皮内瘤变重度)4例,发病率0.07%,宫颈癌4例,发病率0.07%。乳腺癌筛查4522例,检出乳腺癌2例,发病率0.04%,其他乳腺疾病225例,发病率4.98%,乳腺增生1597例,发病率35.32%。结论通过对农村妇女“癌”筛查,及时发现早期宫颈癌、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通过开展癌筛查工作,可早发现、早诊断宫颈癌、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以便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保障了妇女生命健康,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

  • 标签: 两癌筛查 宫颈癌 乳腺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进入冬季以后,体内贮藏功能逐渐增强,特别是在三九严冬时期,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若在此时进补,则能萌发元气,蓄精养锐,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为来年开春以及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故有“入九进补”、“冬补三九”之说。因此,每当天气开始转冷后,许多人开始熬上热乎乎的禽肉汤锅给家人滋补,尤其是小巧的野生鹌鹑是最佳选择。鹌鹑,原是一种野生鸟类,古称鹑鸟、奔鹑,诗经里就有“鹑之奔奔”等赞美鹌鹑的诗句。它每年春后迁往北方,冬天飞回南方避寒,体重只有100克左右。鹌鹑及鹌鹑蛋自古以来供作食用,占埃及的金字塔上和圣经的旧约上都有关于食用鹌鹑卵的记载。

  • 标签: 鹑之奔奔 鹌鹑蛋 鹌鹑卵 鹑鸟 野生鸟类 战国时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陪伴导乐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院内符合纳入标本的180例产妇随机的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分别为观察1组即GT-4A组、观察2组即活跃期分娩镇痛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GT-4A组使用无创伤分娩镇痛的设备导乐仪GT-4A进行分娩镇痛;活跃期分娩镇痛组为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至3cm时,行联合腰麻而达到分娩镇痛的目的;对照组采取常规经阴道分娩。比较三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后发生尿潴留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1组及观察2组的第一、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O.05),3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1组及观察2组的产程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1组及观察2组阴道分娩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产后出血量、产后发生尿潴留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及观察2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GT-4A分娩镇痛仪及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均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了产妇的妊娠结局。

  • 标签: GT-4A 活跃期分娩镇痛 产程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种人工饲养湖北钉螺方法,建立实验室钉螺饲养的最佳方法。方法保持实验室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一致,采用泥钵饲养法和搪瓷盘草纸饲养法,对湖北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统计各自钉螺死亡率。结果泥钵饲养法钉螺的累计死亡率为19.08%,月平均死亡率为9.75%;搪瓷盘草纸饲养法钉螺的累计死亡率为30.08%,月平均死亡率14.28%。种饲养方法钉螺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泥钵法饲养钉螺在提高钉螺存活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此法操作较为繁琐,大规模饲养时劳动量大,有待作进一步改进。

  • 标签: 湖北钉螺 人工饲养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种不同的办法进行乙肝母婴阻断,比较种方法阻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80例乙肝母亲所分娩的婴儿分别用种方法进行阻断,待婴儿1岁左右时做乙肝对半检测,查看婴儿有无感染乙肝。结果尽管第一组做了很多阻断步骤,最终结果没有差异。结论进行乙肝母婴阻断不需要接种多次乙肝免疫球蛋白。

  • 标签: 乙肝 母婴阻断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的相对比较探讨其在尿液潜血当中的相关应用效果以及种方式在尿液潜血检验当中的相对应用价值。方法我院选用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在我处相关门诊与住院部门所保留的各种尿液样本,并对其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种方式进行相关的检验,并对种方法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大概为27.20%,而显微镜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3.30%,组数据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当中尿液分析仪针对潜血方面的检测其的敏感度大约为92.33%,同时分析仪对其检测的假阳性率大概为7.36%,假阴性率大约为8.56%。结论在临床进行医疗中如将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同时应用于尿液潜血的相关检测,可大幅度的降低相关漏诊与误诊,能有助于高效的提高在临床医疗检验中的相关准确率。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检测 尿液潜血的比较与分析
  • 简介: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空腹血糖升高者比正常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5.2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者比正常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10.3倍。而同时联合使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个指标筛查时,这个指标同时都升高者则比正常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25.2倍。

  • 标签: 糖尿病 筛查 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水平 空腹血糖 正常者
  • 简介:目的: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ICU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它包括CVVH(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DF(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SLED(sustainedlow-efficiencydialysis)等多种治疗方式。其中以CVVH应用最为广泛,依据操作者的经验及设备条件,可运用全身肝素化、低分子肝素抗凝及体外枸橼酸抗凝等方式进行抗凝治疗,但较少有人对上述抗凝方式进行比较。本研究对ICU2011年2月-2013年1月进行CVVH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采用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抗凝,观察组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以比较种抗凝方式的优劣。

  • 标签: CVVH 肝素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腹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临床剖宫产术切口。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需行再次剖宫产术的患者110例,按首次剖宫产术为改良后新式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分为组,每组55人,实验组的患者首次剖宫产采用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对照组的患者首次剖宫产采用新式剖宫产,对比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粘连的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41.13±3.06)min,胎儿娩出时间(10.25±9.26)min,粘连的发生率为14.54%,患者满意度81.82%;对照组的手术时间(52.27±3.12)min,胎儿娩出时间(14.69±7.14)min,粘连的发生率为27.27%,患者满意度67.27%,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选择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手术可以缩短再次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并且可以减少盆与腹部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再次剖宫产术 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 新式剖宫产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小儿高热的护理,对高热患儿进行安全、有效的降温,以及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主要是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以及选取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专业护理组(A组)和常规护理组(B组),将其降温效果和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上述物理降温的方法的运用,小儿的高热体温在30~60分钟能够缓解或降至正常,达到控制体温的目的。护理过程中,A组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儿家长满意率大大提高。结论物理降温确实可行、方便迅速,在小儿高热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效果更稳定。

  • 标签: 小儿高热 物理降温 人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根据ICU工作的需要,采取合理的排班模式,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护士的满意度。方法:对科内在岗护士进行“APN”排班及“上下前后”种排班模式,通过自行设计的“护士排班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自2011年10月~2012年4月,采取“上下前后”排班模式,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满意度,科室护理工作维持高质量。结论:任何一种排班模式都有优点和缺点,在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护士健康的需要,寻求一种适合的排班模式。

  • 标签: ICU 护士 排班模式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