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探讨蹄铁肛瘘的有效治疗方法避免肛管括约肌的过度损伤和肛门畸形的发生。采用内截跟加开窗留皮桥引流治疗蹄铁肛瘘66例。结果痊愈,无复发及并发症,肛门形态正常。结果表明内截跟加开窗留皮桥引流治疗蹄铁肛瘘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愈合快,能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周组织,操作间便,治疗彻底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蹄铁型肛瘘 留皮桥 手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凝聚胺交叉配血的操作过程讨论凝聚胺交叉配血的稳定性,方便性,重复性结论凝聚胺交叉配血技术既可检测出完全抗体,又可检测出具有临床意义的不完全抗体

  • 标签: 交叉配血 改良聚酰胺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祖国医学、现代医学两方面阐述“面合谷收”的机理,并列举临床案例说明合谷穴对面口部疾病的主治作用。祖国医学从经络理论、根结理论等方面阐述了合谷穴与面口部存在着密切联系。现代医学认为合谷区与面口部的联系可能是通过脊髓以及脑内的神经纤维投射实现的,这为“面合谷收”提供了客观依据。探讨“面合谷收”的机理,将更好地指导临床学习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9例手足病患儿给予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发热、饮食、口腔、皮疹等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29例手足病患儿经过4——14天治疗护理,生命体征平稳,饮食正常,口腔及手、足部位皮疹完全消退,未出现心肌炎,肺炎、无菌性脑膜炎及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手足病患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病情,给予综合治疗及耐心细致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大大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及治愈率,防止大流行。

  • 标签: 手足口病 儿童 临床护理措施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理疗对回肠造周围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肠癌造瘘发生回肠造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使用微波理疗结合氧化锌软膏涂擦,对照组39例单纯使用氧化锌软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1,3,5d的临床效果。结果1d内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3d和5d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理疗在回肠造周围皮炎的护理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微波理疗 回肠造口 造口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膝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膝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患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手术治疗,另外选取40例采用钢丝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率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6%;对照组优良率为74%,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膝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临床效果确切,简单又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空心拉力螺钉 膝后交叉韧带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造患者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肠造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肠造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根据患者护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才能使患者尽快适应造生活。

  • 标签: 肠造口 个性化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病患儿护理体会,总结经验,为今后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科救治的20例重症小儿手足病的患儿资料。通过积极治疗及整体护理,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儿经过10-14天的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均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对于儿童重症手足病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小儿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病74例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手足病患者7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儿37例。对照组患儿入院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合炎琥宁对其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8%,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方式上加入炎琥宁注射液,对小儿手足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患儿治疗过程中无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无并发症出现,在以后的小儿手足病的临床治疗中,该治疗方法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的临床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6例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段小儿发病率及发病时间,调查患儿家属的手足病预防控制知识知晓率及相关知识来源。结果1-4岁年龄段小儿手足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小儿(P<0.05)。5-7月小儿手足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5)。手足病患儿接受治疗方式中门诊接受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居家治疗和住院治疗(P<0.05)。患儿家属手足病认知情况中传播途径知晓率明显高于其他预防控制知识知晓率(P<0.05)。预防控制知识获知途径中电视方式高达51.6%,希望的获知方式中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指导高达72.2%。结论不同年龄段小儿及月份的发病率有所差异,家属获知预防控制知识的途径及接受治疗方式有所差异,临床预防控制应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介入相应的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方法 控制措施
  • 简介:荔枝向来颇受人们喜欢,古时候皇帝为了博贵妃一笑派人快马加鞭采荔枝,现在的家长们自然也不吝买给孩子们吃。不过,近日网上流传某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吃完荔枝发高烧,是由于荔枝浸泡药水后导致的,小朋友吃了还引发手足病!幼儿园甚至提示“请各位爸爸妈妈近段时间暂时不要买荔枝给小朋友吃”“医生说现在的荔枝几乎都是用药水(有弱腐蚀性)浸泡的,吃后会引起发烧,还可能引发手足病”……荔枝真的都是用药水泡的吗?会导致手足病吗?

  • 标签: 手足口病 荔枝 引发 幼儿园 腐蚀性 药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病再发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以2010年至2014年就诊我院的手足病再发患儿21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手足病的病原学、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研究,现采用回顾性病例的方式分析手足病再发的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结果21例EV-71IgM阳性15例,可疑阳性2例,21例在首次患病时血清EV-71IgM阳性10例。另外,再发病例发热者占57.1%,临床特征表现仍以发热、手足口腔斑丘疱疹为主。2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结论再发与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抗病毒能力不足有关,同时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加再次患病的几率。医务人员加强卫生宣教,指导家长建立正确的疾病预防理念有利于防控手足病。

  • 标签: 手足口病 再发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经验和转归,为重症手足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手足患儿早期确诊、综合性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 标签: 手足口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病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住院时间(4.98±2.09)d及治愈时间(3.35±1.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7.90±3.31)d、(5.56±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手足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手足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手足病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据文献报道1,重症手足病有3次大的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2006年马来西亚和2008年我国台湾地区。2014年安徽省阜阳市爆发手足病流行,并出现一些合并脑炎、肺水肿和肺出血的手足病,由于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因此积极治疗、正确护理,尤其是重症病例,这对降低手足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手足病相关的诊治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及护理水平。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预防 控制 诊断 治疗 护理
  • 简介:儿童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在儿童肘关节骨折中排前三位,儿童桡骨颈骨折属于肘关节内骨骺骨折,为不稳定型骨折,为防止影响到肘关节及前臂的屈伸旋转功能,复位的求必须达到解剖复位,闭合复位在稳定性和精确性方面不好掌控,所以一般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克氏针交叉穿针固定在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后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与维持的的作用,使骨折复位后再错位和发生骨折不愈合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针对这类骨折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现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小儿桡骨颈骨折1例进行报道如下:

  • 标签: 克氏针 交叉固定 小儿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MRI诊断和临床诊断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关节镜手术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MRI影像学检查。观察临床诊断和MRI检查的诊断情况,并将关节镜手术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RI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优于临床诊断,(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查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临床诊断 MRI检查 关节镜手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