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ICU进行床边护理交接的过程中,使用交接核查前后是否有护理质量方面的差异之处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相关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在本院ICU所有所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6例进行对比对照研究,将其随机分组,设定为观察和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床边护理交接方面的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常规进行床边交班,而观察组则建立交接核查对其进行床旁交接。对两组分别加以交接之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交接不详细地发生率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评价临床相关方法应用之后的效果和价值。结果 在分别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床旁交接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而交接不详细地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效果方面差异之处。结论临床ICU进行床边护理交接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交接核查之后,总体的护理质量得到了优化和提高,最终护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发生风险显著降低,有助于更详细地进行交接,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地进行。

  • 标签: ICU护理 床旁交接班 交接班核查表 临床应用 效果 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变革理论的护理安全核查单在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床旁交接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护理安全核查单,应用计划变革理论,按“解冻-变革-再冻结”阶段,推进格式化护理安全核查单在交接中的应用。2019年1月~4月为改革前阶段,采用传统交接;2019年5月1日至12月1日为改革阶段,采用格式化的护理安全核查,比较改革前后护理交接合格率、护士在变革期间进行护理安全核查的执行依从率以及护士使用结构化安全核查单的满意度。结果 改进后床旁交接合格率为85.3%,高于改进前的7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38,P<0.05),且未发生一例因交接核查不到位而造成的不良事件;变革期间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核查的执行依从率维持在96.05%~98.74%;护士对使用格式化的安全核查单的整体满意度为100%。结论 基于计划变革理论的护理安全核查单在NICU临床实践中能规范交接内容,促进护士注重安全核查,规避护理风险,提升交班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 标签: 计划变革理论 NICU 护理床旁交接 安全核查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交接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我院600名二甲医院的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组织支持感量表、工作倦怠感量表、护士交接评价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600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护理交接水平最高评分(6.38±0.71)分;互动和支持评分(6.25±0.85)分;各维度得分情况的信息质量评分(6.41±0.84)分;效率评分(6.42±0.73)分。交接水平四个维度均受到最高学历的影响;护士交接水平受到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组织支持感的正向影响;受到工作倦怠感和工作压力源的负向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交接水平直接关系着临床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应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技术培训、进阶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感情上给予其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和倦怠感,提高自我效能。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现状 自我效能 工作压力源
  • 简介:摘要:该文主要综述了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交接中断的相关概念和中断情况,提升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护理中断事件的重视程度,提出ICU交接护理中断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提升ICU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有效性,进而提升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ICU 交接班 护理中断 问题 解决路径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床头交接中应用引导式交接法的效果。 方法: 以本院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500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交接 法 )和观察组(引导式交接法),对比两组患儿护理质量。 结果:组间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3.2% 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4%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 P<0.05 ) 。 结论:在新生儿床头交接中应用引导式交接法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交接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床头交接班 引导式交接法
  • 简介:【摘要】:通常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内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患儿的病情通常发病急促,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与此同时患儿自身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很难真正表达清楚自身的需求与不适的状况,这些因素都将会致使交接时关于患儿的信息量变得相对较大,而护理人员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关于患儿的详细资料进行整合,并将准确有效的信息,详细地传达给医师,以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更有效的交接模式。SBAR交接模式便是一种标准化的病情交流模式,主要内容包括S(Situation现状)、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这种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详细快速地掌握患儿的信息,同时有效促进了医护沟通,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信息的完整度,从而进一步确保患儿的安全。

  • 标签: SBAR交接班模式 儿科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通常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内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患儿的病情通常发病急促,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与此同时患儿自身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很难真正表达清楚自身的需求与不适的状况,这些因素都将会致使交接时关于患儿的信息量变得相对较大,而护理人员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关于患儿的详细资料进行整合,并将准确有效的信息,详细地传达给医师,以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更有效的交接模式。SBAR交接模式便是一种标准化的病情交流模式,主要内容包括S(Situation现状)、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这种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详细快速地掌握患儿的信息,同时有效促进了医护沟通,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信息的完整度,从而进一步确保患儿的安全。

  • 标签: SBAR交接班模式 儿科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该文通过分析SBAR沟通模式的起源、发展及特征,总结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交接中的应用现状,发现SBAR沟通模式的优势,从而使护理人员能更好掌握患者病情,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增加医护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促进医护和谐,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护理交接班 满意度 医护关系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交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CQI对护理交接三级监控体系进行改善,然后对交接质量急性考核观察,在CQI实施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对交接质量以及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缺陷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采用CQI工作之后,1个月时,重症患者中存在的缺陷病理为123份,总人次为276次,统计重症患者人数为210,因此,患者的缺陷率达到了131.43%;而在采用CQI3个月时间后,其缺陷次数为193次,重症患者人数为234例,缺陷率为82.48%;在实施6个月时间之后,重症患者人数为248例,缺陷记录病例为59份,其中缺陷频次为85次,缺陷率达到了34.27%。此外,通过对交接的护理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得知,采用一个月时间的CQI时,其不合格率为19.52%,实施CQI6个月时间之后,不合格率降到了2.02%。结论对于CQI工作,其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质量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等特点,且在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接护理质量。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晨间交接流程再造在ICU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ICU优质护理中的晨间交接流程进行再造,然后对再造钱的晨间交接所花费时间和交接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晨间交接流程进行再造,发现其所花费的时间有明显减少,且交接后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了解更加清楚,再造前后的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晨间交接流程再造,其能够有效改进我国的交接模式,使交接流程更加简便,但交接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更强,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 标签: 晨间交接班 流程再造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BAR交接模式在胸外科以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7月1日前实施常规交接管理,2021年7月后实施SBAR交接模式管理,SBAR实施前后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患者各选取34例,对比SBAR实施前后我院交接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后各项生理功能评分较高,交接时间显著缩短,每次交接检查项目多于实施前,患者满意评分较高(P

  • 标签: SBAR交接班模式 胸外科一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EICU床旁交接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5,3,1”的评分方法,确立“降低EICU床旁交接不符合率”为品管圈活动的主题,进行现状分析,目标设定,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对策检验及努力方向。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床旁交班不合格率降低,护理质量提高。结论QCC活动在床旁交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和研究改良ISBAR模式在NICU护理人员交接的应用,以规范护理人员交接内容,减少交接缺陷率,提升护士交接质量。 方法 基于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结合NICU患儿年龄小,病情危重,护理工作难度升高得特点,设计改良ISBAR护士交接表,并对表格内容进行培训,建立并应用改良ISBAR交接模式,并对其交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改良ISBAR模式在NICU实施后护理人员在交接单填写、患儿病情交接、液体交接、皮肤交接等几条目漏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接质量的平均分由(54.24±5.21)提升至(63.44±2.8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改良ISBAR交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NICU护理人员交接质量,减少交接漏项现象。

  • 标签: ISBAR NICU 护理人员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手术室任职;将以上1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交接制度;将剩余1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对其实施程序化的交接制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工作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代表其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高;实施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专业素质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观察组专业能力(60.67±3.28)、思维能力(51.87±5.05)、专业素质(57.32±4.09)优于对照组(51.11±4.82)、(47.08±4.22)、(50.08±4.33),P<0.05。结论:护理人员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可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SBAR是一种新型护理沟通技术,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交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熟悉患者护理治疗情况,通过利用SBAR沟通模式,有效的缩短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时间。本文通过对神经外科患者采取SBAR沟通模式,同时对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前后总共接收100例患者,医护人员为了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通过采取SBAR沟通护理治疗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病情、治疗方案以及药物情况等等。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期间,为了更好的对比分析出采取SBAR沟通护理治疗患者前后的临床护理治疗效果,通过将2022年3月至6月期间患者与6月至9月期间患者护理治疗前后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神经外科患者护理治疗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康复护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发现,没有采取SBAR沟通护理模式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采取SBAR沟通护理治疗模式的患者,并且前者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容易因为医护人员交接,而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导致神经外科患者护理治疗效果不明显;而采取SBAR沟通护理治疗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并发症次数明显下降。结论:医护人员在对神经外科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SBAR沟通治疗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出现并发症等情况,而且还可以大大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焦灼的医患关系,使医护人员在交接的同时,第一时间了解每一位神经外科患者治疗情况以及用药情况,充分掌握神经外科患者每一项检查结果。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神经外科护理 交接班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对于提高护理床边交接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情况的价值及评价。方法:选取 2020年 1月 -2020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严格执行交接流程,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交接办法。观察比较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严格执行流程管理,对于提高护理床边交接的工作着质量,以及保障患者的安全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流程管理 交接班工作质量 安全分析
  • 简介:摘要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于浅谈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护理床头交接中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十五名护士,组建为一个肿瘤科SBAR沟通模型,作为研究的主体。自研究开始至今,通过比较建立肿瘤科SBAR沟通模型前后的一些现象,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模型进行不断的改进,大大降低了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对护士的好评。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质量控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急诊病区护理床旁交接中使用SBAR沟通模式的价值。方法:纳入30名急诊病区护士,随机分组,有标准组和普通组,涉及的样本量均是15例,前者行SBAR沟通模式,后者行普通交接沟通,研究在2020年9月-2021年9月实施,需统计交接不良事件,调查护士疾病知晓情况。结果:统计交接不良事件等数据,在标准组(2.00%)比普通组(11.00%)低,P

  • 标签: 床旁交接班 应用价值 临床分析 标准化沟通模式
  • 简介:摘要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于浅谈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护理床头交接中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十五名护士,组建为一个肿瘤科SBAR沟通模型,作为研究的主体。自研究开始至今,通过比较建立肿瘤科SBAR沟通模型前后的一些现象,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模型进行不断的改进,大大降低了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对护士的好评。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质量控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化护理床头交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患儿72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床头交接方式;2020年7-12月重症监护病房患儿72例为观察组,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标准化交接方式。对两组交接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了解情况、交接时间、护理风险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了解程度更深入,出现的护理风险较低,且交接时间也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SBAR沟通模式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化护理床头交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新生儿信息,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效率,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新生儿 重症监护 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