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ABC分类管理法、CVA库存管理法、相对零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药品请领方式等提高药品周转率的应用方法,同时通过单品种库存金额、库存量上下限设置、末期库存估算、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方式提高药品周转率,优化药品管理各环节工作,有效控制药品库存。

  • 标签: 药品库存 药品周转率 ABC分类管理 零库存管理模式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我院综合药房药品库存管理模式和药品请领方式,为提高我院药品周转率提供先行建议。方法 通过对综合药房近3年来单品种药品库存销售数量统计,设置药品库存量上下限、警戒线,利用EXCEL函数公式、VBA编程设计自动领药系统,对药品库存管理进行分析。结果 药品周转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7.25%。ABCDE分类模式下药品周转率与传统药供模式下药品周转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品周转率提高的同时,药品短缺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新的药品库存管理模式和药品请领方式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同时也提高了药品周转率。

  • 标签: 药品周转率 药品短缺率 药品库存 自动领药系统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手段和研究成果也不断的在进步,库房药品也在持续上涨供应,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库房药品周转天数过高,直接导致部分药品损失,也引发相关医药部门的紧密关注。现在就药房药品周转天数过高,如何降低的管理方法展开探讨。

  • 标签: 库房 药品 周转天数 管理方法 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检验科标本周转率,保证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报告结果。比较圈活动前后的标本周转效率,探讨了品管圈(QCC)在提升检验科标本周转效率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检验标本的周转效率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结果活动前统计6442份标本,活动后统计6625份标本,前后比较,标本周转时间缩短,效率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标本在检验科的周转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标本 周转效率
  • 简介:在医院中,干净整洁的环境对病人的康复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无菌、舒适的环境不仅能提供给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能减少感染的风险,进而加快其康复进程。本文将探讨清洁环境如何对病人的康复速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糖尿病病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分析大连大学医学院附院(116021)刘桂荣,刘岩梅我们对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测定,试图确定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资料和方法30例病人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0~66...

  • 标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临床分析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病人 胫神经 尺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静脉滴注不同速度20%甘露醇对血压的影响,为甘露醇引起高颅压等不良反应提供依据,以及为相应不良反应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5名术前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25min组,比较三组在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输注20%甘露醇过程中会使血压降低,且输注的速度越快血压下降的速度越快且下降幅度越大,甘露醇输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血压,必要时需减慢输注速度或升压药物处理。

  • 标签: 甘露醇 输注速度 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堵管率,寻求一种能降低堵管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420例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46例)和对照组(174例)。实验组采用在术后前12h冲洗速度保持在100滴/min以上的冲洗方法;对照组按照根据尿液颜色调节冲洗速度的方法,术后12h内最慢滴速60滴/min,最快完全开放调节器。两组进行尿管堵管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术后前12h冲洗速度保持在100滴/min以上的冲洗方法与术后12h内最慢滴速60滴/min,最快完全开放调节器的冲洗方法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实验组发生尿管堵管率小于对照组。

  • 标签: 冲洗液速度 疏通尿管 更换尿管 冲洗方法 降低堵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用中医脉象的方法和原理认识学习天体重力加速度。方法:通过资料分析计算整理比较。结果:认识到中医脉象新的重力加速度方程与已知方程计算值完全相等。有可比性。

  • 标签: 中医脉象 天体重力加速度 新方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冲洗速度改变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膀胱冲洗速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在快速持续膀胱冲洗(160~180d/min)的基础上,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整冲洗速度,而对照组则直接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整冲洗速度(80~120d/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膀胱痉挛发生率和引流管堵塞率(2.8%<8.5%,2.8%<11.4%)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膀胱冲洗量(9.86±1.74)L>(14.25±3.26)L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当中,膀胱冲洗速度的合理调节和控制,进而有效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风险,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 标签: 膀胱冲洗速度 前列腺切除术 膀胱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在防止外渗的过程中应该使用静脉套管针,同时分析静脉套管针的使用方法以及其注射速度对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 年1月—2018 年10月期间作为研究时间段,调取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200 例接受 CT 进行分组并对其研究分析,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0 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明显较低,其中对照组的造影剂外渗率为 2.36%,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为 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静脉套管针以及其在合理的注射速度内对防止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现象的出现有十分好的制止作用,能使造影剂外渗率减低的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套管针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 外渗
  • 简介:目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缺血性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程度.方法选取因心前区疼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检查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31例、心肌梗死组25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分析心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前壁、前间隔、后壁、侧壁、下壁及后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结果心肌梗死组左室的旋转运动存在多节段上不同一性,幅度及形式上也与对照组存在不同,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段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段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底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前间隔及后间隔收缩期旋转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壁、后壁、侧壁、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收缩期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组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余各节段收缩期旋转速、舒张期旋转速、收缩期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尖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后壁、侧壁及前间隔收缩期旋转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及前间隔舒张期旋转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前壁及下壁舒张期旋转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早期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 标签: 心肌梗塞 速度向量成像 左心室心肌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层级链式护理模式影响小儿肺炎患儿症状康复速度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层级链式护理,对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相比,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级链式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显著效果,可以显著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具备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层级链式护理模式 小儿肺炎 症状康复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及对患者康复速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选46例结直肠癌病人,研究组(n=23),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n=23),常规护理,比较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恢复情况显著(P

  • 标签: 直肠癌 综合康复护理 康复速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对其康复速度的改善。方法:研究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镇痛联合基础护理,实验组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联合疼痛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疼痛程度与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为Ⅰ级的例数32(88.89%)相比对照组的16(44.44%)要多,且实验组的下床时间(35.21±3.14)h、排气时间(22.82±2.03)h、伤口愈合时间(4.47±1.41)d相比对照组的下床时间(51.36±3.87)h、排气时间(26.84±2.35)h、伤口愈合时间(5.87±1.59)d要短。P

  • 标签: 静脉自控镇痛泵 疼痛护理 剖宫产术 康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