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黄疸又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是因为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出现异常引发。患有该疾病的新生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病情恶化的时候会严重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损害,甚至发生死亡。目前,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换血治疗、抚触治疗、游泳治疗、针灸治疗、照射治疗和蒙脱石散的应用等。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这些方法效果不一,进行综合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因此,本文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治疗进展 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对疗效及黄疸指数产生的影响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 我院 2017 年 12 月 -2019年 12 月期间儿内科收治的 68 例 新生儿黄疸患儿 作为此次分析对象 ,依据就诊时间进行分组护理,先就诊的 34 例患儿定为 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给予临床常规护理; 34 例后就诊的患儿定为 观察组,治疗期间给予 综合护理干预,将最终护理效果给予对比 。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儿护理治疗有效率 明显提高,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显著降低,黄疸得到尽快消退, 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 0.05)。 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治疗效果 ,使患儿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尽早改善。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黄疸指数 影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分析乳腺慢性化脓炎症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2月 -2019 年 1 2月我 院收治的 92例乳腺慢性化脓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肿块的直径大小将其分为研究组(肿块直径 6cm以上)和对照 组(肿块直径为 3~6cm),每组各有患者 46例。对照 组采取乳腺脓肿的切开引流术治疗,研究组采取乳腺区段的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4.3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乳腺慢性化脓炎症患者治疗中应用乳腺区段的切除手术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 应用。

  • 标签: 乳腺 慢性化脓性炎症 外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脓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2017年至 2019年期间泌尿外科收治 结石脓肾患者 68例进行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3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运用腔镜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手术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出现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对结石脓肾患者运用腔镜技术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并且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几率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泌尿外科 腔镜技术 结石性脓肾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大肠癌合并同时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措施与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25例大肠癌合并同时肝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最佳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通过资料回顾分析,总结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病情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治疗有效率高达100%,且术后1年存活率较高,但是患者在手术应激操作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伤口感染、腹水等并发症,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结论 大肠癌合并同时肝转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病情,确保取得最佳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需要加强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标签: 大肠癌 同时性肝转移 外科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及有效沟通,探讨中医诊疗及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运用是否可行,达到提高中医会诊率,让更多患者受益。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以神经外科的及中医辅助科室不同人群(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为对象,按各人群百分10%-20%人数发放问卷,并采用质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访谈,并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整理提炼主题。分析中医诊疗护理在神经外科是否可行。结果: 1.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缺乏中医理论知识,未能及时提供合适建议与帮助。2、神经外科医生工作量大,非紧急情况很少请他科会诊,院内程序繁琐,非急会诊诊疗不及时,时效差。3、神经外科绝大多数患者因疾病特点不需请中医治疗。4、护理人员在神经外科的护理及治疗量大,基础宣教时间都是挤出来完成的,对于自己非专业的知识未能提供宣教。5.会诊科室门诊量大,没办法提供大量的会诊时间。6、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治疗知识缺乏,不敢主动提诊疗意见。结论:1、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知识体系基本为西医知识结构,缺乏中医理论知识,未能提供合适建议与帮助。大体愿意通过再学习,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2.吸纳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3、医院简化会诊流程,中医科直接安排专人院内会诊,给病患提供更多选择及便利。

  • 标签: 中医诊疗 中医护理 神经外科 综和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间我院中收入的新生儿黄疸儿童6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所有儿童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儿童则选择抚触护理,对所有儿童的黄疸治疗效果以及退黄时间等治疗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治疗完成后,两组儿童通过有效的蓝光照射,病情均得到改善,两组儿童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而实验组中儿童的各项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新生儿黄疸儿童护理时,将抚触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降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时间,对于儿童的肝功能保护来说,有积极的效果,能够有效加速退房产生的临床可用价值良好。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新生儿黄疸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普 外科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 - 2019 年 12 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 患者 9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 分为相同例数的 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有 45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 传统护理方法,观察 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6.6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4.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 普外科手术 患者术后尽快康复,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 临床上大力的 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普 外科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引流管护理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其重要分析。方法 本次所选病例均选取自 2016年 7 月至 2019 年 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中 , 共 84例 ;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 (施予常规护理 ) 和护理组 (施予引流管护理 ) , 每组 42例 , 对比 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引流管拔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 (P<0.05) , 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引流管护理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显著 , 可推广。

  • 标签: 引流管护理 普外科 护理工作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择取我院一年内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时代时期如何提升基层外科护理服务质量回顾临床分析。方法:进入新时代,医患关系成为最复杂的亟待破解的问题,外科护理是整个医疗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层外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势必会成为改善医患关系的一个助推力。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本着为患者服务、患者至上的护理理念,大力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水平,让基层外科护理工作更加专业、更加具有科学和人文,让基层人民都能够获得安全、高效、舒适等的护理服务。结论:笔者就新时代下如何提升基层外科护理质量谈几点体会。

  • 标签: 新时代时期 基层外科护理 服务质量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疼痛、安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设置研究时间段为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以此间我院诊治的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后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 45例患者。其中,对于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 P< 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针对护理干预,在改进临床护理质量同时,提升患者护理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外科手术 针对性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 安全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前者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后者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患儿的血清蛋红素水平,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白蛋白;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多发于一周内的新生儿,临床表现主要有患儿的皮肤、黏膜以及巩膜等出现黄染的现象 [1]。该病病死率十分高,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儿的神经系统将会受到极大的损伤,大脑的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2]。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探讨,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治疗,效果显著,现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 50例患儿中男 30例,女 20例,年龄在 3~ 40d;其中 20例阻塞黄疸患儿, 18例溶血性黄疸患儿, 10例感染黄疸患儿, 2例其他类型患儿。观察组 50例患儿中男 35例,女 15例,年龄在 2~ 40d;其中 22例阻塞黄疸患儿, 20例溶血性黄疸患儿, 6例感染黄疸患儿, 2例其他类型患儿。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基础资料具有可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使用蓝光双面光疗箱进行照射治疗,其蓝光照射的波长是 425~ 475nm,灯管长度在 20~ 25cm之间,并且距床面在 38~ 42cm之间,必须按照要求规范严格操作;②每天三次,每次口服四分之一袋的茵栀黄颗粒,连续口服 5d进行治疗 [3]。   观察组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蓝光照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②在蓝光照射之后,将 1g/kg的白蛋白溶于 15~ 20ml 10%的葡萄糖溶液之中,每天一次进行静脉滴注,要注意对于滴数的控制,保持先慢后快;连续滴注 5d进行治疗 [4]。    1.3 临床指标   ①显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在经过治疗后明显得到改善或者完全恢复正常,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在经过治疗后得到一定改善,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也有一定的下降;无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或者痊愈之后复发,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②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轻微腹泻、轻微发热以及皮疹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组 50例患儿中显效 33例( 66%),有效 15例( 30%),无效 2例( 4%),治疗总有效率为 96%;对照组 50例患儿中显效 15例( 30%),有效 25例( 50%),无效 10例( 20%),治疗总有效率为 8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请见下表。   ②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 5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 2例( 4%),其中出现 1例轻微腹泻患儿, 1例轻微发热患儿;对照组 5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发生出现不良反应 11例( 22%),其中出现 3例轻微腹泻患儿, 3例轻微发热患儿, 5例皮疹患儿。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 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直肠良性疾病包括的疾病较多,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慢性便秘和炎症肠病等又是难治性疾病,治疗进展迟缓,临床医生不太重视结直肠良性疾病的诊治和临床研究,因此,导致结直肠良性疾病诊治欠规范。

  • 标签: 结直肠外科 良性疾病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约束护理在神经外科躁动病人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约束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保护约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质量评分、约束错误(方式选择、体位、松紧度)、约束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倒床、输液外渗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P<0.05);约束护理模式选择错误、约束紧绷部位和程度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约束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病人(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人(家属)倒床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实施保护约束护理管理,可减少约束相关并发症及其他不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巡视记录的填写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保护性约束护理 神经外科 躁动患者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黄 疸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新生儿黄 疸者计 110 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55 )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 n=55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黄 疸持续时间、黄 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新生儿黄 疸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儿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 黄 疸 胆红素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光疗法对84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涵盖的对象是2019年3月-7月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结合其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蓝光治疗黄疸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治疗黄疸的方式,将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采用间歇蓝光治疗黄疸的方式效果要优于持续蓝光治疗方式,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距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光疗法 新生儿黄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实验探讨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是否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了在2019.02到2020.02期间来医院进行手术的病人共90人,随后将他们无差别的分为2组。一组是测试组,在腔镜手术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另一组是参照组,在腔镜手术围术期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最后对比两组病患在手术结束后身体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和对其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 测试组病患在经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护理后,身体各项生理指标的康复情况与参照组病患的康复情况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且P<0.05,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通过问卷调查,测试组病患对于所受到的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是97.78%,与参照组的64.44%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此种护理模式,对于接受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来说,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也有助于增强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疗实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 泌尿外科 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