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早期干预对母乳黄疸的效果。方法:收集辖区内2018年8月-2020年8月访视的新生儿资料,选取100例母乳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0例,社区人员给予早期干预(产前宣教+新生儿生后0.5小时开始喂奶,并给予妈咪爱口服),对照组50例,社区人员未给予任何早期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及黄疸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母乳黄疸患儿黄疸指数,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 标签: 母乳性黄疸 社区早期干预 产前宣教 妈咪爱
  • 简介:摘要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其致病物质如其组分或毒素可通过直接细胞毒作用或者诱发肝脏微循环障碍或免疫损伤等机制引起黄疸。本文提出感染相关黄疸的定义,并就其常见类型及致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以及利胆治疗策略与方案等进行讨论。

  • 标签: 感染相关性黄疸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黄疸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0例,女51例;年龄为(69±9)岁,年龄范围为39~85岁。121例患者中,112例行开腹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全腹腔镜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后黄疸消退情况。(2)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 U检验,将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术后黄疸消退情况:121例患者中,97例术后黄疸消退良好,24例术后黄疸消退不良。(2)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胆红素、合并糖尿病是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影响因素(t=-2.073, χ2=10.201,P<0.05)。术后胰瘘是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和术后胰瘘是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258,0.129,95%可信区间为0.087~0.769,0.023~0.726,P<0.05)。结论术前总胆红素、合并糖尿病、术后胰瘘是恶性梗阻黄疸患者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病和术后胰瘘是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道疾病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黄疸消退不良 糖尿病 胰瘘
  • 简介:摘要黄疸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临床表现,病因繁多,诊断困难。而遗传因素是代谢相关黄疸的常见病因之一。本文将重点介绍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及其他代谢紊乱相关黄疸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遗传相关性黄疸 胆红素代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可行。 方法: 将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 8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基础护理组,每组 43 例,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病情变化,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治愈率( 97.6% )远高于基础护理组( 79.1% ),且对比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 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综合性护理干预 血清胆红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黄疸行术前减黄最佳胆道引流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黄疸患者166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9例,年龄25.0~80.0(59.9±10.6)岁。依据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分为未引流组85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组56例、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ERBD)组25例;根据术式分为胰十二指肠根治切除术116例、姑息胆肠吻合术50例。分析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下术中抽取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姑息胆肠吻合术不同术前引流方式下围手术期情况的差异。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22.4%(19/85)、28.6%(16/56)、100%(25/25),ERBD组阳性率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种细菌占比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64.0%(16/25)比12.5%(2/16)比5.3%(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致病菌比例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97.8%(45/46)比89.5%(17/19)比66.7%(1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ERBD组长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334.5±48.3)min比(289.4±39.5)min比(303.9±57.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PTBD组少于ERBD组和未引流组[(268.8±128.4) ml比(388.2±181.6)ml比(366.1±220.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引流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相关术后胰瘘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6.8%(4/59)、10.0%(4/40)、29.4%(5/17),ERBD组较未引流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胆肠吻合术患者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接受胰十二指肠根治切除术并且需要术前胆道引流的患者,与ERBD比较,PTBD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常规化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 50例。常规化护理组给予常规化护理,综合护理组开展综合护理。结果:综合护理组的满意度是 100.00%( 50/50),常规化护理组则是 78.00%( 39/50), P<0.05。护理前两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接近, 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优于常规化护理组, P<0.05。综合护理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常规化护理组, P<0.05。综合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加速黄疸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综合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年 4月份至 10月份,收治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包括心理干预、抚触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在皮肤黄染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皮肤黄染消失时间为( 5.1±1.4)天,低于对照组的( 8.4±1.6)天。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实验组为( 114.6±12.9) μmol/L,低于对照组的( 155.2±14.2) μmol/L。实验组护理满意度 97.7%,超出对照组 14个百分点。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综合性护理 蓝光照射治疗 血清胆红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刚出生没几天的宝宝就出现了新生儿黄疸,变成了“小黄人”。正确识别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是居家观察还是及时就医,是每个新手奶爸奶妈面临的难题。下面,新生儿科医生手把手来教您如何护理“小黄人”。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门诊接诊的 60例新生儿黄疸 患儿 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综合护理干预将患儿 分为对照组(30 例:未行综合护理干预而行常规护理 )与实验组( 30 例:行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儿 3 天胆红素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明显( 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 5 天后总有效率( 100.00% )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明显( 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黄疸指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胆总管结石所致良性梗阻黄疸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 Raphy, ERCP)治疗后联合熊去氧胆酸的疗效。 方法 前瞻选取2017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 160例胆总管结石伴梗阻黄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 2组,对照组单纯 ERCP治疗,研究组采用 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 ALT、 AST、 TBIL、 DBIL、 AKP、 γ-GT)水平以及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ERCP术,无结石残留,研究组术后发热消退、腹痛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总管结扎诱导的梗阻黄疸大鼠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2只。所有大鼠均进行胆总管结扎。实验组大鼠用3-0丝线双重结扎且于结间切断胆总管。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 d和7 d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TGF-β1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索排列整齐;实验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不清,并且肝索解离。实验组血清TGF-β1水平术后2 d[(689.42±58.13) ng/L]和术后7 d[(867.53±45.62) ng/L]高于假手术组[(519.92±32.41) ng/L和(536.52±41.29) ng/L,t=8.822、18.6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术后2 d[(6.53±1.29)%]和术后7 d[(8.97±1.85)%]高于假手术组[(1.17±0.24)%和(1.54±0.39)%,t=14.151、13.6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术后2 d[(0.89±0.14)%]和术后7 d[(0.95±0.19)%]高于假手术组[(0.52±1.32)%和(0.31±1.76)%,t=14.693、18.3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灰度值术后2 d(0.62±0.13)和术后7 d(0.78±0.10)高于假手术组(0.21±0.05和0.23±0.06,t=10.197、16.3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总管结扎诱导的梗阻黄疸大鼠TGF-β1表达明显上调,胆管上皮细胞增殖诱导成纤维细胞活化。

  • 标签: 胆总管结扎 梗阻性黄疸 成纤维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perCT技术在恶性梗阻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p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中提高手术精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恶性梗阻黄疸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PTCD术中行XperCT检查;B组(45例),PTCD术中不行XperCT检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首次穿刺目标胆管成功率(术前拟穿刺的段级胆管)、成功规避重要器官率(包括肝内肿瘤)、穿刺次数及时间、暴露辐射剂量及术后并发症(出血、胆汁瘘、胰腺炎、感染等)。结果两组均穿刺成功,首次穿刺目标胆管成功率:A组达到88%,B组51%,P<0.05有统计学意义;成功规避重要器官率,A组可95%规避,B组78%(1例穿刺肿瘤大出血死亡),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时间及次数,A组(14.02±3.23)s、(1.09±0.29)次,B组(63.20±6.22)s、(1.75±0.90)次。暴露辐射剂量A组(6.21±1.35)mGy、B组(21.33±7.38)mGy,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胆汁瘘、胰腺炎等),A组(0.07±0.26)例,B组(0.17±0.38)例,以上A组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XperCT在PTCD中加以应用可以弥补单一透视的不足,指导介入医师实施精确治疗,同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改善PTCD治疗效果。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XperCT PTCD 穿刺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并总结临床粘连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于 张村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 36 例 粘连肠梗阻患者,将其纳入到试验中加以探究。采用随机平均分组设计方式,在患者认可下分别将 18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情况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 0.05 ),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效果的差异明显( P < 0.05 )。结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均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粘连肠梗阻外科治疗手段,其中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身体损伤更小,安全高,可促使患者身体康复,应用价值比较明显,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大肝癌临床十分常见,长期被归为"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肝切除迄今仍是肝癌最佳的治疗手段。大肝癌的外科治疗较为困难,严重制约了肝癌外科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孤立大肝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分子病理学特征和相对好的肿瘤生物学特性。若无血管侵犯,无论肿瘤大小均属早期。虽然瘤体巨大、手术切除困难,风险大,但其手术效果佳,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40%左右,患者生存获益明显。故对于孤立大肝癌应倡导积极开展手术切除,不要轻易放弃手术。作者定义了临界可切除肝癌,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要严格把握并正确判断手术适应证,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安全与耐受,熟练掌握孤立大肝癌的手术技巧。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开展孤立大肝癌与临界可切除肝癌的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孤立性大肝癌 临界可切除肝癌 手术指征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与ABO溶血病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56例确诊为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划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组别,比较血清间胆红素、血红蛋白、溶血检测释放抗体效价、光疗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①三组患儿在光疗时间、住院天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清间胆红素、血红蛋白量指标上有显著差异(P<0.05)。②三组患儿的释放抗体效价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早期组(+++~++++)比例最高,晚期组(+)比例最高。③三组患儿释放抗体效价与血清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和释放抗体效价无明显相关,但和ABO溶血病的血清胆红素及血红蛋白的水平有一定关联。单用某一个指标不能准确评估病情,对于ABO溶血病患儿的诊治要结合临床多方面综合分析。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ABO溶血病 血清胆红素 血红蛋白 释放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