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80例小儿腹泻患儿,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整体护理程序。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排便恢复正常的时间、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排便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程序效果确切,可加速病情缓解,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整体护理程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腹泻治疗中采用整体护理程序,观察该种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 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一组(采用整体护理程序)和二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结果:(1)一组和二组止泻时间和住院时间对照中,一组分别为1.17±0.61(天)、4.98±1.24(天),二组分别为3.16±0.55(天)、7.69±1.33(天),(t=5.683,p=0.000),两组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治疗效果对照中,一组分别为90.90%、100.00%,二组分别为63.63%、72.72%,(x2=5.219,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小儿腹泻治疗中采用整体护理程序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小儿腹泻 整体护理程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进行分组,47例单号为对比组;47例双号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组和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2.34%、95.74%,对比结果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护理应用在脑出血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脑出血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9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比1的配比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X2=6.5241,P=0.0252)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理(t=5.2013,P=0.0022)、心理(t=7.5210,P=0.0136)、睡眠(t=7.5001,P=0.0071)、自理能力(t=4.5236,P=0.0246)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帮助脑出血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脑出血 护理分析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程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52),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严格遵循护理程序(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急诊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程序 急诊科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程序在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此研究心绞痛患者选取时间2020.1-2021.1,随机取100例心绞痛患者。并分为采用基础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规范化护理程序的实验组,评价护理效果。结果:通过规范化护理程序的实验组患者评分显着高于采用基础护理的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ICU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采用程序化镇静整痛策略;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的镇静镇痛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用于颅脑损伤术后的价值。方法:2019年7月-2021年4月本科接诊颅脑损伤病患76例,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VAS评分,试验组(4.02±0.56)分,比对照组(5.57±0.71)分低,P<0.05。针对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2.63%,比对照组18.42%低,P<0.05。结论:于颅脑损伤术后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疼痛感的缓解。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 颅脑损伤 并发症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例数为76,选取时间开始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例数为76,选取时间开始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标准化护理程序在ICU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诊收治的60例ICU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为参照组患者提供的护理方式为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的护理方式则为标准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ICU心力衰竭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化护理服务应用于体检中心护理管理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9月到2019年12月我院接受体检中心服务的90例体检者进行研究。基于不同护理方案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提供单纯体检引导服务。实验组提供程序化护理服务。基于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对于患者的护理服务评价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在体检中心护理管理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提升体检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服务 体检服务中心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泵入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阵痛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天NRS评分、Ramsay评分、ICP水平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5天其疼痛程度明显改善、镇静效果及颅内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颅脑损伤 程序化镇静镇痛 镇静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8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甲组、乙组,甲组42例(常规护理),乙组42例(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乙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甲组(23.81%),差异显著(X2=4.459,P=0.035);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95.24%>80.95%),具有明显差异(X2=4.086,P=0.043);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乙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 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预见性护理程序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医学科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重症医学科的8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42例,实验组患者应用的护理方法为标准化护理程序,对照组患者则按照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心率、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统计意义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明显度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统计意义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统计意义明显。结论: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医学科心衰患者护理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不仅能够保持良好的血压和心率水平,同时也缩短了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重症医学 心衰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上应用程序化护理对患者视力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至12月于我院眼科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15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按照所实施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将其进行随机、数字化的分组,每组75例患者,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将选择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全部纳入对照组,将选择程序化护理模式的患者全部纳入到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的比较在临床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上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加快了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获得良好的预后结局,值得在我国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视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孕产妇接诊急救工作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择取80例在我院急诊接受急救护理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为分组标准,同期展开不同护理管理。对照组40例为前期择取病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40例为后期择取病例,采取程序化护理管理。将两组患者不同护理管理期间,抢救及接诊情况进行比较,并拟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展开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及抢救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质量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质量考核分值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诊 孕产妇 接诊 急救工作 程序化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在胆囊息肉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选取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排便、肛门排气和住院所需时间均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应用在胆囊息肉患者围术期,取得显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胆囊息肉 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手术室任职;将以上1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交接班制度;将剩余1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对其实施程序化的交接班制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工作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代表其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高;实施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专业素质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观察组专业能力(60.67±3.28)、思维能力(51.87±5.05)、专业素质(57.32±4.09)优于对照组(51.11±4.82)、(47.08±4.22)、(50.08±4.33),P<0.05。结论:护理人员实施程序化交接班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可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对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式对我院选取的100例ICU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建立对照组(n=50)和程序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程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谵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疼痛程度、镇静状态、睡眠质量和谵妄发生率。结果:程序组谵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疼痛程度、镇静状态、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谵妄发生率比较,程序组(14.00%)低于对照组(32.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对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利于改善谵妄患者状况,降低谵妄发生率。

  • 标签: 程序化护理管理 ICU患者 谵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