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不同速率冲洗方法对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选用35-37℃0.9%氯化钠注射液为冲洗液4-5,采用三种冲洗方式冲洗膀胱A组快速冲洗组(120-150滴/min);B组匀速冲洗组(80-100滴/分钟);C组分时段快速冲洗组(每天3次,以120-150滴/min冲洗30分钟),观察三组在冲洗过程中出现膀胱痉挛患者的例数、痉挛发生频率、引流管堵塞次数。结果C组膀胱痉挛发生例数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发生引流管堵塞的次数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膀胱痉挛发生频率上,AC两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时段快速冲洗可有效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的频率,减少引流管堵塞次数,从而缩短术后冲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 标签: 膀胱痉挛 膀胱冲洗 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不同速率冲洗方法对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选用35-37℃0.9%氯化钠注射液为冲洗液4-5,采用三种冲洗方式冲洗膀胱A组快速冲洗组(120-150滴/min);B组匀速冲洗组(80-100滴/分钟);C组分时段快速冲洗组(每天3次,以120-150滴/min冲洗30分钟),观察三组在冲洗过程中出现膀胱痉挛患者的例数、痉挛发生频率、引流管堵塞次数。结果C组膀胱痉挛发生例数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发生引流管堵塞的次数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膀胱痉挛发生频率上,AC两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时段快速冲洗可有效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的频率,减少引流管堵塞次数,从而缩短术后冲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 标签: 膀胱痉挛 膀胱冲洗 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冲洗速度改变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膀胱冲洗速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在快速持续膀胱冲洗(160~180d/min)的基础上,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整冲洗速度,而对照组则直接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整冲洗速度(80~120d/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膀胱痉挛发生率和引流管堵塞率(2.8%<8.5%,2.8%<11.4%)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膀胱冲洗量(9.86±1.74)L>(14.25±3.26)L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当中,膀胱冲洗速度的合理调节和控制,进而有效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风险,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 标签: 膀胱冲洗速度 前列腺切除术 膀胱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实施留置导尿管、间歇性导尿、制定合理的饮水计划等基础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包括膀胱训练及心理干预等措施,对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护理。结果20例患者,6例患者能够自行清洁导尿,8例患者已恢复自主排尿,4例患者能够在家人或护工帮助下自行清洁导尿。结论应用留置尿管、间歇性导尿及膀胱训练法进行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膀胱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置留导尿管 饮水计划 膀胱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73例,术前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声像图特征。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明确诊断为膀胱癌68例,准确率为93.15%。菜花状超声声像图特征显示膀胱内壁存在回声,部分病例无血流信号;乳头状超声声像图特征显示膀胱内壁为单个回声,均有血流信号;混合状超声声像图特征膀胱内壁增厚,部分病例无血流信号。结论膀胱癌临床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比较准确的诊断效果,可作为常用诊断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膀胱癌 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