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院取ITP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是否出血划分小组,采集全部患者标本做好血细胞分析,做好凝血功能指标检验,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出血组Fg明显较低,R、K较高,、MA较低(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中,可预测出血风险,指导ITP患者科学输注血小板

  • 标签: 凝血功能指标检验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输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 :选取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冠心病、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 200 例,所有人均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分析监测结果。 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以及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微粒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 P<0.05 ,但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微粒水平无差异, P>0.05 。 结论 :血小板微粒水平可成为预测或诊断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液微粒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情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肾衰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急性脑梗死以及健康体验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以3mm、0.8mm的标准微球作内参对照进行血液中的微粒检测对比工作,通过数据的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急性脑梗死、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以及血液中的微粒显著高于正常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血液中的微粒检测结果与健康者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微粒能够对血栓性疾病做出预测和诊断,因此,应将血小板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小板 血液中微粒 临床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及其给血小板计数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年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血常规检验并出现血小板分布异常的40例患者,分析其基本资料,总结导致其出现异常的具体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质控方案。结果导致血小板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有抗凝剂依赖、小红细胞误导、PLT体积增加、采血因素、乳糜血误导。为患者采取质控措施后,其纠正值和实施措施之前的测定值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测应针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血小板计数的准确。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分布 异常原因 质控措施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联合骨髓涂片对血液疾病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07月到本院治疗血液疾病的患者100例纳入实验组(急性白血病患者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2例),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受检者100例纳入对照组,运用血小板参数检验、骨髓涂片检验方式进行检验,分析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内患者PLT指标、PCT指标显著比对照组低,实验组内不同疾病患者之间的PLT指标、PCT指标显著呈现出降低的趋势,P<0.05;实验组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MPV指标明显比对照组高,而再生障碍性贫血MPV治疗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中PDW指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血小板参数+骨髓涂片联合检验诊断的符合概率显著比单一检验方式高,P<0.05。结论:运用血小板参数+骨髓涂片对血液疾病检验可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血小板参数 骨髓涂片 血液疾病 联合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酶原与血小板检验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 2017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 月期间,选取入我院的 285名的患者,并且这些患者都因肝硬化病症体现入院。将对这 285名患者分别使用凝血酶原与血小板检验诊断和常规的诊断。两种诊断方式间隔不要过长。然后将凝血酶原与血小板检验诊断的数据记作观察组,将常规诊断的数据记作对照组。最后将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诊断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检测准确率和诊断速度要比对照组优秀。这 285名患者中最终被确诊的患者 280名,观察组中确诊肝硬化患者 276名,诊断准确率为 98.5%。对照组确诊肝硬化患者 258名,诊断准确率为 92.1%。这些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凝血酶原与血小板检验诊断要比传统的诊断更加准确,所以凝血酶原与血小板检验诊断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是非常有价值的。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肝硬化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0例,比对组:应用白介素-11治疗;测试组:在比对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升血小板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互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测试组血小板指标高于比对组,(P<0.05)。测试组治疗有效性97.14%高于比对组的74.2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对治疗的临床意义。果,目的为临床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实验一共选择70例患者作为研究实验的对象,患者加入本次研究实验的时间从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对70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患者输血次数和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关系,对70例血液疾病患者开展血小板输注工作,对70例存在血液疾病患者对血小板输注成效与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结果:对实验当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在这70例开展过血小板抗体检测血液病患者当中,一半的患者在经过血小板抗体检测之后,结果呈现阳性,然后对患者进行输血次数的研究,结果得出输血次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情况也越来越高。在血小板抗体阳性时,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相对来说更具有有限性。两种情况下差异对比比较明显,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因此,针对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的检测,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值得运用到临床当中。

  • 标签: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输注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100例设作观察组,再将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 80例设作对照组,均接受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结果:比较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容积比( PC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肝硬化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可以准确确诊疾病,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检验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大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能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