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血糖测定与生化分析血糖检测效果对比,分析快速血糖测定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糖检查的6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2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了检测,根据不同的检测方式,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传统组采取生化分析检测;观察组采取快速血糖测定检测,统计两组患者检测后高血糖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浓度。结果快速血糖测定与全自动生化分析血糖浓度进行对比,当血糖浓度不高于22.2mmol/L时,两组检测结果并无太大的差异,但是两组血糖浓度高于22.2mmol/L时,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糖浓度不高时,快速血糖测定的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差异不大,但是当血糖浓度较高时,快速血糖测定的检测结果有着较大的误差,不合适使用。

  • 标签: 快速血糖测定仪 生化分析仪 血糖检测 效果对比 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64-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治疗与肝病治疗对气滞血瘀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胃肠治疗组39例和肝病治疗组52例。胃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采用胃肠治疗治疗40min;肝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肝病治疗进行每日治疗40min。两组均治疗20个工作日为一个疗程。观察总胆汁酸、总胆红素、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指标胁痛、纳差、胃脘满闷、大便不畅评分较治疗前分别有所改善(均P<0.05)。在各项消化道症状指标中,肝病治疗组对胁痛的疗效优于胃肠治疗组(P<0.05),而胃肠治疗组对纳差/食欲不振、胃脘满闷、大便不畅的效果则优于肝病治疗组。在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中,胃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3.59%,肝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1.15%。在临床疗效分级构成比方面,胃肠治疗组明显优于红外治疗组(P<0.05)。在患者临床指标比较中,胃肠治疗组对总胆汁酸的影响变化不大,而肝病治疗组治疗后总胆汁酸有明显下降(P<0.05)。且肝病治疗组降低总胆汁酸的作用优于胃肠治疗组(均P<0.05)。在脾脏厚度与门静脉直径比较中,肝病治疗组治疗前后门静脉有显著改善,且对门静脉直径的疗效优于胃肠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脾脏厚度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胃肠治疗与肝病治疗均能有效减轻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胃肠治疗对肝硬化代偿期胃肠动力障碍的疗效优于肝病治疗治疗。而对改善胆汁淤积及增加门静脉直径宽度方面,肝病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肝病治疗仪 肝硬化代偿期 胃肠治疗仪 气滞血瘀
  • 简介: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省出入境单位收集到的已经镜检法证实为恶性疟疾的全血样本32例、镜检为阴性的全血样本1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中均提取DNA并加入RT-PCR检测试剂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恶性疟疾全血样本23例、间日疟疾全血样本11例,阴性全血样本11例,诊断符合率95.6%。复检结果显示:2例标本通过PCR扩增、序列对照,发现其测序结果与公布的疟原虫序列一致,确定均含有疟原虫。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敏感、可靠的检出疟原虫DNA。

  • 标签: 荧光定量PCR仪 疟原虫 疟疾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变频电针对各种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年12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各种痛症患者320例,依据痛症虚实评分和疼痛程度的不同为客观依据,依据不同的疼痛部位进行循经取穴,采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后,实证组各组疼痛程度均有明显下降,降频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尤为突出,其痊愈率为37.5%,显效率为50%,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虚证组各组疼痛程度均有明显下降,升频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尤为突出,其痊愈率为17.50%,显效率为55.00%,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频电针以升频为补法,以降频为泻法,实证中降频和虚证中升频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变频电针仪 痛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理降温治疗在胫腓骨骨折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方法局部使用冰袋冰敷,观察组接受物理降温治疗持续降温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消退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FPS-R),评估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两腿小腿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物理降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程度以及红肿热体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物理降温治疗仪 胫腓骨骨折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产科2015.6~2016.6收治的产妇68例,依据产褥期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4)基于对照组加用产后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妇女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乳量足为82.4%,母乳喂养率为94.1%,高于对照组64.7%与73.5%,对比P<0.05;观察组子宫底高度为(12.6±3.1)cm,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可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仪 产褥期妇女 康复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采用痉挛治疗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6例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进行观察,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痉挛治疗、康复疗法联合治疗,参考组采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AROM、PROM、MAS分别评定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治疗一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AROM、PROM明显高于参考组,试验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伴有肢体痉挛患者采用痉挛治疗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可以迅速改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肢体痉挛 痉挛治疗仪 康复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