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AIDS病人的外周血CD4+T细胞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关系。方法检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红蛋白下降越多,CD4+T细胞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白细胞也有一定程度下降,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小板的下降不明显。结论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高低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CD4+T细胞 血红蛋白(HB)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7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X线胸片资料,并定期X线胸片复查以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观察其HARRT及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AIDS合并肺结核73例,影像学表现斑片和(或)大片实变影、多发空洞、多发结节影、纵隔(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影等。病灶恶化进展39例,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或衰竭;病灶吸收或缩小29例,3个月后CD4均不程度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缺乏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的量值和适时的抗病毒治疗是影响肺结核病变的动态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结核 艾滋病 影像学
  • 简介: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m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 标签: 隔药饼灸 穴位 机体免疫力 CD3 CD4 CD8
  • 简介:[目的]观察茵陈对急性肝衰竭大鼠120h存活率、肝功能(AST、ALT、TBiL)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单味茵陈拮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90%肝切除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将2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每组60只,其中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腹腔注射给药:茵陈提取液组予茵陈提取液10ml/kg,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10ml/kg,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均给予0.9%生理盐水10ml/kg,分别在造模成功后3个不同时间点(0h、24h、48h),每组取6只大鼠观察肝功能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剩余大鼠用于观察120h存活率。[结果]茵陈提取液组大鼠120h存活率及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茵陈提取液组大鼠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通过降低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含量,改善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耐受,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存活率。

  • 标签: 茵陈 急性肝衰竭 CD4^+CD25^+TREG细胞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关元、后三里穴对SAMP8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40、CD80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快速脑老化组(Control组)、电针组(EA组)、假电针组(ShameEA组),每组10只。取“关元”、双侧“后三里”穴电针处理,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眼眶采血,经细胞培养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CD40、CD80分子表达的差异。结果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贴壁后,用含rhIL-4(1000U/mL)、rhGM-CSF(1000U/mL)、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5d后,光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明显的树突状突起;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与Control组相比,EA组树突状细胞CD40~+CD80~+共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关元、后三里穴与增强SAMP8小鼠免疫力及提高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40、CD80分子表达有关。

  • 标签: 电针 关元 后三里 树突状细胞 CD40 CD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42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试验组;同期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参照组;两组于临床同时接受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就获得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CD4+CD25high(3.65±0.97)%、

  • 标签:
  • 简介:推荐理由:用心灵去感受,让心情去放松。漫步在一个心灵与自然的世界,感受自然带来的惬意,聆听属于自己的一份心情。世事沧桑,人情冷暖。面对世事人情,沧桑变幻。悉听佛的真言,感悟佛的智慧。聆听此专辑,从天籁之音中理悟生活的态度,坦然处之,顺其自然,但凡要来的且让它来,你且随其哭笑怒痴,不必强求,随性而过。

  • 标签: 顺其自然 感受 心灵 人情
  • 简介:推荐理由:庭园四周的兰草随风漫心轻舞,轻曳着长长的叶子透出深深温柔的爱意,闻着兰草淡淡香气,微微弥漫于整个身心,遐思于青山绿水间,令万物迷蒙,诗意。那淡淡幽香绝无蕙兰的浓香俗媚旷远弥幽。郁郁葱葱的兰草每一片兰叶都干娇百媚地舒展着温柔的语气和宁静的声音,大自然提供了一个和平的二重唱,令人想起舒适温馨的家……

  • 标签: 养生 《兰草庭院》 书评 书介绍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糖蛋白(HQGP)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给药时间的关系、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程度的关系,以及对双向混合淋巴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给予一定浓度HQGP、给予相同浓度HQGP和不同浓度ConA刺激,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QGP在不同时间对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但培养12h给药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作用与T细胞的活化程度无相关性;能明显抑制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体外实验中,HQG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与活化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黄芪糖蛋白 淋巴细胞转化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研究清肺通络合剂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清肺通络合荆,比较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如发热、咳嗽、痰壅便干、尿黄等)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证候积分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8^+、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通络合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免疫状态,值得进一步研究并逐步推广。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清肺通络合剂 T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血清β-CAR、IL-17及CD4^+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住院收治的68例初治PTB,并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标准2S(E)HRZ/4HR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接受24周治疗。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反应因子以及免疫功能,评价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丙二醛(MDA)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胡萝卜素(β-CAR)降低(P〈0.0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降低(P〈0.05),干扰素γ(IFN-γ)升高(P〈0.05),CD3^+、CD4^+、CD4^+/CD8^+升高(P〈0.01),CD8^+降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降低(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DA较高(P〈0.05),SOD、β-CAR较低(P〈0.05),IL-10、IL-17较低(P〈0.05),IFN-γ较高(P〈0.05),CD3^+、CD4^+、CD4^+/CD8^+较高(P〈0.01),CD8^+较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较低(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PTB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参麦注射液 β-CAR IL-17 CD4^+
  • 简介:细胞角蛋白18-3A9(CK18-3A9)是一种分化特异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上皮细胞,是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之一[1]。在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激活的蛋白酶加速CK18的降解,使得大量CK18片段释放入血液循环,造成组织液、体液中可溶

  • 标签: 溶血 脂血 黄疸血 细胞角蛋白18-3A9 检测 影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