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CD3+T细胞浸润的情况,分析两者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CSCC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分析二者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CSCC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0%(28/40),正常皮肤组织中Livin无表达。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3+T细胞数量较少,为8.70±2.25,40例CSCC中为21.87±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ivin蛋白表达和CD3+T细胞的数量均与CSCC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r=0.015,P=0.926)。结论Livin蛋白可以作为判断CSCC恶性程度、评价预后的指标。CD3+T细胞亦可反映机体抗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和生物学行为,并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LIVIN CD3 皮肤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近来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肿瘤免疫调节的抑制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都存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上调,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下降。大肠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发病分子机制已为熟知,免疫机制研究不多,国内尚未见大肠癌与该类细胞关系的报道,现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治疗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大肠癌
  • 简介:目的: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Tim-3)的表达情况,探讨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Tim-3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恶性黑色素瘤组Tim-3表达量为(15.89±6.49)%,健康对照组的表达量为(3.27±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3CD8~+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有无溃疡、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Breslow分度无关(P〉0.05)。结论: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高水平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并有望成为恶性黑色素瘤早期预测及治疗的重要靶标。

  • 标签: TIM-3 CD8~+T细胞 恶性黑色素瘤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观察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变化研究其在肝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广卜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肝病患者除重型肝炎CD3+下降外,其他急慢性肝病组CD3+稍有上升。重型肝炎、慢乙肝活动期和急性肝炎CD4+下降而慢乙肝静止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恶性肿瘤CD4+下降不明显,而代偿期肝硬化CD4+反而上升。除肝硬化CD8+下降外,其他肝病组则上升。肝病CD4+/CD8+变化与CD4+相类似。除重型肝炎和慢乙肝CDl6+56+变化不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和恶性肿瘤CDl6广卜56+下降。相关分析发现,肝病患者CDl6+56+与CD3+和CD4+/CD8+负相关,仅CD8+与急、慢性肝损伤指标有关。结论: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肝病的诊治应用意义有限,不宜仅单凭CD4+、CDl6+56+和CD4+/CD8+上升与否和CD8+下降与否来评判疾病和治疗效果,进一步结合其他亚群标志物可能更有利于疾病机制研制了解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定。

  • 标签: 肝脏疾病 外周血 CD4+ CD8+ CD16+56+ 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3次,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第10天处死,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2、TNF-a含量.结果两组大鼠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血清CD4+计数降低,CD8+计数升高,CD4+/CD8+比值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IL-10升高,IL-2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NF-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能负性调节大鼠免疫功能.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GrB~+淋巴细胞T-bet~+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BmRNA、T-betmRNA和CD68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和预后的关系。结果GrBmRNA在乳腺癌上皮组织和乳腺癌间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癌旁组织(P﹤0.05);T-betmRNA和CD68mRNA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上皮组织和乳腺癌间质组织(P﹤0.05)。GrB~+淋巴细胞高表达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67%、55.56%和42.86%,GrB~+淋巴细胞低表达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16%、33.87%和2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cm、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阳性以及GrB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侵袭能力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T-betmRNA和CD68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rBmRNA、T-betmRNA和CD68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侵袭 预后
  • 简介:背景γδT细胞与免疫调节进程相关。然而,γδT细胞在胃癌病程中的特点目前尚无考据。本研究评价了胃癌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产生情况。方法研究入组了48例患者,另设置49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γδT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

  • 标签: ΓΔT细胞 胃癌患者 外周血 细胞水平 淋巴细胞亚群 健康受试者
  • 简介:Forelectronicmicroscopicobservation,wefoundSSV-transformedNIH3T3cellsweredifferentfromnon-transformedcells.InSSV-transformedNIH3T3cellsnucleicytoplasmaratiowasincreasedandincytoplasmatheribosomes(polyribosomeswereattachedtotheswollen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Itwaslikelythatribosomeswerelinedtogetherfunctionallyandstructionallytoproducespecificprotein(PDGF-likeprotein).

  • 标签: endoplasmic reticulum transformed functionally LIKELY ATTACHED
  • 简介: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sofnuclearM-CSFontheprocessoftumorigenesis.Methods:FunctionalpartofM-CSFcDNAwasinsertedintoaneukaryoticexpressionplasmidpCMV/myc/nuc,whichcanaddthreeNLStotheC-terminaloftheexpressedproteinanddirecttheproteinintothecellnuclei.TheconstructedplasmidwastransferredintoNIH3T3cellsandthecellcloneswereselectedbyG-418selection.CellclonesstableexpressingtargetproteinwereidentifiedbyRT-PCR,ABCimmunohistochemistryassayandWesternblot.Cellgrowthkineticsanalysesthroughgrowthcurves,celldoublingtime,MTTtestand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inhibitingcellgrowthtestwereperformedtoidentifycellsproliferationpotential.Results:Thetransfectedcellsshowedelevatedproliferationpotentialoverthecontrolcells.Conclusion:AbnormalappearanceofM-CSFinnucleuscouldenhancecellproliferation,whichsuggeststhatcytokineisoformswithincellnucleusmightplaytranscriptionfactor-likerole.

  • 标签: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 真核表达 NIH3T3细胞增殖 促进作用 肿瘤发生
  • 简介: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监视、防御、调控功能的重要系统,其中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目前,各种肿瘤免疫疗法相继应用于临床,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新时代。本文将对目前正在进行的T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T淋巴细胞过继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TheeffectofTPA,apotenttumorpromoter,onSSV-NIH3T3cellsinserum-freemediumwasinvestigated.TPAstimulatedDNAsynthesisofSSV-NIH3T3cellsonthethirddayofcultureinSFM.InSDS-PAGFofmediumconditionedbyTPA-treatedSSV-NIH3T3cells(inSFM+TPA),theamountsoffourproteinsof31.0Kd,28.5Kd,25.5Kdand13.5Kdstrikinglyincreasedoverthatofnon-TPA-treatedcounterpart(inSFM).ThePDGF-likeactivitywasalsodetectedinCMofSFM+TPA.WheninsulinandEGFweredrownofftheSFM+TPA(SFM-Ins-EGF+TPA),TPAlostitsabilitytostimulateDNAsynthesisofSSV-NIH3T3cellsonthethirddayandSDS-PAGEoftheconditionedmediumshowedthattheamountsofthefourproteinsnotedabovegratelyreduced.However,cellsinSFM-Ins-EGF+TPAwereinalmostthesamegrowthconditionascellsincompleteSFM+TPAonthethirddayofculture.Resultswerediscussedinthepaper.

  • 标签: conditioned noted minutes DNA stimulate COUNTERPART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100、CD83阳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0例NSCL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以S100标志DC,以CD83标志成熟的DC。对浸润性免疫细胞密度进行测定,方法为:选取癌组织内DAB着色显著的区域作为计数区域,计数10个高倍视野以其平均数作为该项指标的最后值,根据免疫细胞在癌组织或癌巢中的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浸润组和显著浸润组。结果S100+DC广泛分布于癌组织及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60例标本中有38例在癌组织中检测到不同程度的S100+DC浸润,它们具有典型的树状突起。CD83+DC不具有典型的树状突起,多呈椭圆形,多分布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癌组织中央仅可见零星分布,60例标本中有28例检测到不同程度的CD83+DC浸润。癌组织或癌巢中S100+DC浸润密度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有关,S100+DC显著浸润组有较高的生存率(P〈0.05),而癌组织CD83+DC与预后无关。结论NSCLC癌组织或癌巢中S100+DC浸润密度可作为肺癌患者术后一个有价值的预后因子,而CD83+DC不具有预后意义。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免疫反应 预后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39岁.因左鼻塞1年伴双颈肿块1月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左侧鼻塞,未经处理.1月前双颈出现无痛性肿块而来我院就诊.

  • 标签: 鼻咽部 T细胞 盲肠 B细胞 恶性淋巴瘤 化疗
  • 简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型。由于其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嗜血管性,且常伴有血管的破坏与坏死,历来命名较为混乱。其中有Kiel分型的多形T细胞淋巴瘤,小、中、大细胞型,REAL分型的血管中心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如恶性中线网状细胞增生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多型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1997年Jaff等在WHO淋巴瘤分型草案中提出一种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CD3)和NK细胞抗原(CD56)的特征。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 鼻型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非霍奇金淋巴瘤 网状细胞增生症
  • 简介: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associatedTcelllymphoma,EATCL)是1985年Isaacson首先提出的起源于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2002年WHO新分类对T细胞和NK细胞的淋巴组织肿瘤称为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typeTcelllymphoma,ETTCL)。本病罕见,极易误诊,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1年生存率不足30%,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ETTCL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淋巴瘤 小肠 T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 简介:目的:研究miR-152分子对NK细胞杀伤JEG-3细胞效应的影响。方法:在滋养细胞肿瘤细胞系JEG-3细胞中分别转染pre-miR-152(实验组),Cy3标记的pre-miRNA-control(阴性对照),空白对照(NC)为未转染的JEG-3细胞。转染48h进行NK细胞细胞毒测定,观察各组NK细胞对JEG-3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K细胞对JEG-3细胞的平均杀伤率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效靶比的增高,杀伤率也增大。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NK细胞杀伤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iR-152可以提高NK细胞对滋养细胞的杀伤作用。

  • 标签: miR-152 JEG-3细胞 细胞毒
  • 简介:目的探讨MKP3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表达以及MKP3高表达对GB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GBM中MKP3表达及不同MKP3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选取GBM细胞U-87MG分别转染si-MKP3和si-NC,利用MTT实验和EdU法流式细胞术检测U-87MG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p-AKT、AKT、MKP3及GAPDH的蛋白表达;1μmol/LPI3K特异性抑制剂以及pCDH-MKP3过表达质粒验证PI3K/AKT-MKP3轴在U87MG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GBM组织中的MKP3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P3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MKP3低表达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结果显示,si-MKP3细胞增殖活力为0.431±0.116,显著低于Si-NC组的0.986±0.056(P<0.05)。EdU法结果显示,沉默MKP3表达可显著抑制U-87MG细胞的增殖。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能够明显阻滞U-87MG细胞的增殖,过表达MKP3后可使U-87MG细胞增殖能力基本恢复。过表达MKP3并不会引起AKT的磷酸化增加。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上调MKP3表达可以诱导U87MG细胞增殖,促进GBM发生发展。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MKP3 PI3K/AKT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CD151对结肠癌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20只BALB/c-nu/nu雄性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裸鼠腋下注射结肠癌细胞HT29,观察组裸鼠腋下注射CD151基因敲除的结肠癌细胞CD151^--HT29。待肿瘤模型制备成功后,取肿瘤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肿瘤组织中存在明显的CD151、β-catenin和β-actin蛋白的表达,而观察组的肿瘤组织中并不存在CD151的表达。对照组β-catenin相对表达量为(0.18±0.02),与观察组的(0.13±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裸鼠的肿瘤组织中Wnt1a蛋白、Oct4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β-cateninmRNA发生显著性下调。结论CD151可能是WNT信号通路的上游基因,对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调控作用。

  • 标签: CD151 结肠癌 WNT信号通路 Β-CATENIN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供受体的不同T细胞比例对GVH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受体SD大鼠接受TBI+CTX预处理,分别按1∶1、2∶1、4∶1的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回输供体WISTAR大鼠骨髓细胞,观察受体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按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为1∶1和2∶1移植时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与4:1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移植时移植物内T细胞和经预处理后受体残存T细胞比例为1∶1和2∶1时GVHD程度较轻,而4∶1时GVHD明显加重.

  • 标签: GVHD 受体 T细胞 移植物 生存期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