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规范化标本采集方法对微生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用于我科常规检验的5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于我科规范化标本采集的50例标本作为实验组。对两组血、尿标本微生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血、尿标本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 检验结果准确率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实施微生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进行微生检验的4136份临床标本的检验报告,基于检验结果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4136份临床标本中,共有657例为阳性,占比为15.88%;其中,腹水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37%(170/392)、36.26%(41/113),占比相对较大;次之为尿标本(16.88%)、痰(纤支镜)标本(14.87%)及全血标本(10.43%),相对最低的为脑脊液标本(8.33%)、胸水标本(6.31%)及粪便标本(2.47%)。结果:标本类型不同,其微生检验的阳性率也有明显差异,临床需根据疾病特点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恰当标本开展微生检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同时,也帮助患者得到及时诊疗。

  • 标签: 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的比较。方法根据收取时间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组,一组为2011-2012年收取为观察组(100例)、一组为2012-2013年为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微生检验,收取标本为200件,分析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微生检验患者呼吸道标本阳性例数38例,所占比38.00%;血液、胸腹水以及脑脊液标本阳性例数10例,所占比10.00%;粪便标本阳性例数5例,所占比5.00%;其他非呼吸道标本40例,所占比40.00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相比具有差异,应对微生检验的相关知识以及技术进行充分掌握,进而使检验准确率明显提升,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 100 例病原微生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随机均等的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 50 例, 比较干预前后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微生标本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干预后除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外,其他科室均达到了医院设定的微生标本送检率的要求;但胃肠外科、创伤骨科送检率高于干预前的送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医院感染漏报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率都得到明显降低。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标本送检率,同时,医院感染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标本 综合干预 检验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重要性已被逐渐凸显出来,其已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目的;分析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将本院临床收治的2,000例微生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收集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1月,以不同的收集时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7年9月)与观察组(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每组微生标本均1,000例。对比两组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两组临床标本微生检验性率最高的为呼吸道标本,占比32.5%。其次依次为伤口分泌物、穿刺、血培养等标本。其中对照组微生检验标准阳性检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阶段下的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阳性率具有不同的差异,临床应以实际检验结果作为依据,给予相应的指导,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微生检验阳性率,为临床观察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控制策略。方法 于2020年2月-2022年1月开展研究,将我疾控中心合作医院进行微生检验的7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合格及不合格评估,分析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控制策略。结果 700例临床微生检验样本不合格检出比例132例,占比18.9%;临床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标本采集不规范、非标准标本标本污染、标本运送不及时、标本标识不清楚、标本采集时间不合格、标本容器不合格。结论 对临床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策略,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标本不合格 原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在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微生检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医学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微生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微生检测技术以其方便、简单、有效的独特性,能够辅助临床医师进行准确的医疗诊断,并提升治疗效果。然而,由于病原微生数量众多,同时个体极其微小,有些微生对培养条件有严格的规定,以及存在一批影响检测效果的各种因子,使得当前临床微生检验的水平较低,影响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所以,对目前临床微生检验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综合性质的分析,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病人的恢复都很有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微生检验标本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将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156份微生检测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78份、观察组78份,比较两组质量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合格发生率为6.41%;对照组不合格发生率为14.1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前质量控制应用到微生标本检验前,有利于检验科学性的提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前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标本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微生标本送检率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以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实行常规管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实行PDCA循环管理,对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标本送检率,以及不同科室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标本送检率和患者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DCA循环有助于住院患者微生标本送检率的提升,应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加以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抗菌药物 微生物标本 送检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研究,微生鉴定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在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如环境菌种库的建立,微生污染溯源分析,细胞库或种子批的基因测序,微生污染预警。鉴于此,本文章介绍了微生鉴定技术进行分析,促进微生鉴定技术的发展。

  • 标签: 微生物 鉴定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2~2019.12间检验科室收治的112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类型的微生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及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分析其微生检出率及不同类型的合格标本涂片培养出的阳性符合率。结果:112例标本微生细菌培养率为104(92.86%),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其结果为66(63.46%),且不同类型的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阳性符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微生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有效提升其送检标本阳性准确率,减少培养结果误差,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方法:医院微生检验室于2020年实施生物安全防护,并比较2020年与2019年全年医院微生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020年全年医院微生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P<0.05)。结论:微生检验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生物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方法:医院微生检验室于2020年实施生物安全防护,并比较2020年与2019年全年医院微生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020年全年医院微生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P<0.05)。结论:微生检验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生物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