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据Lancet2012年4月7日[379(9823):1273]报道,基础医学不只被忽视,而且正在被有条理地侵蚀。对基础医学边缘化作用将会在未来20年对临床治疗起到破坏作用,关于疾病健康基础知识基础也将会被破坏,应用研究平台也会萎缩。目前对发现科学短视,在将来某一天,病人护理也将得不到保障。

  • 标签: 基础医学 灾难 LANCET 临床治疗 基础知识 发现科学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应用方法针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预防及治疗方法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12月行半永久双腔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为2组。共行血液透析2210例次。观察组采用100kU尿激酶加入100mL0.9%NaCl溶液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比较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28例次(2.5%)]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次数[51例次(4.5%)]明显少于对照组[110例次(10.2%),221例次(20.5%)],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241.6±55.2)mL/min]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08.0±52.7)mL/min]。结论尿激酶预防滴注法对于半永久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法。

  • 标签: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 血液透析 尿激酶滴注法 纤维蛋白鞘 尖部血栓 导管堵塞
  • 简介:据SamoG2012年1月9日(EurHeartJ,2012Jan9.)报道,与老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相比,新一代DE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死亡风险明显较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SamoG博士及其同事在未经选择大规模真实世界人群中对不同类型新型DES性能进行了长达2年评价。该观察队列研究的人群是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所有瑞典患者,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安全性 支架内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支架 裸金属支架
  • 简介:据2012年5月20日SharonE(NatBiotechnol,2012May20.doi.10.1038/nbt.2205)报道,魏兹曼研究所研究人员一项研究推进了DNA重写图例,对于遗传代码理解,这种方法是将大量预先设计好DNA片段引人活细胞基因组中,然后检测其引入后对基因组改变。

  • 标签: DNA片段 科学家 信息 语言 研究人员 基因组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局麻下行PKP技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28例34个椎体,术后进行AVS、ODI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4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23例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VAS由8.3±2.3减少到2.5±1.8,ODI评分由﹙76.5±13﹚%减少至﹙23.5±8﹚%,与手术前有显著改善﹙〈0.001﹚。术后X线片及CT提示伤椎内骨水泥填充部位满意,无硬脊膜受压表现。测量X光片术前单椎体后突成角为平均23±8°,术后平均13±5°,改善角度平均10±3°。椎体高度术前平均1.3±0.6cm,术后平均2.1±0.7cm,高度增加平均0.8±0.3cm。手术前后后突角度及椎体高度恢复均有显著差异﹙〈0.001﹚。结论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是一种脊柱微创技术,适应于手术耐受老年人,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有效方法。

  • 标签: PKP 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不愈合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据2012年5月31日GuoLT[PLoSPathog,2012,8(4):e1002659]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者揭示Nlrplb蛋白酶解加工需要炎小体(inflammasomes)活化。炎小体是一种多重蛋白质复合物,可以推进前细胞凋亡蛋白酶对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内源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PS)产生必要应答。Nlrplb是一种NOD样受体.可以检测炭疽致死毒素催化活性,随后通过共寡聚体化来激活前细胞凋亡蛋白酶-1活化。

  • 标签: 蛋白质 活化 小体 炎性 加工 酶解
  • 简介:建立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吸收明胶海绵中铬(Cr)含量方法。选择硝酸作为微波消解酸,明确了微波消解和石墨炉工作条件。方法检出限为0.004mg/kg;定量限为0.013mg/kg;样品进样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4%(n=11);同批样品重复性RSD为3.63%(n=7);回收率为92.79%~109.31%。本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吸收明胶海绵中重金属Cr含量测定。

  • 标签: 吸收性明胶海绵 微波消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敷料
  • 简介:目的观察羊体外循环模型中肺损伤存在,探讨体外循环下肺损伤与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表达之间关系。方法健康成年羊1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30kg,羊龄8个月。分为脂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通过建立浅低温体外循环模型,停跳90min,复跳6h,分别比较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普通病理组织和超微病理组织各自特点,测定AQP-1mRNA表达。结果利用体外循环前指标作为自身对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之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中心静脉压在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再灌注至平稳时分别为(5.86±1.12)kPa、(6.52±1.33)kPa、(6.36±1.04)kPa],肺干质量/肺湿质量比值(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0.232±0.025、0.224±0.021、0.187±0.022、0.153±0.018、0.134±0.023)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P〈0.001),血浆总渗透压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P〈0.01)。病理组织证实,复跳之后3-6h可以见到明显肺间质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内AQP-1mRNA表达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100.0、98.1±24.4、80.2±20.3、78.1±17.7、55.3±16.4),在复跳后3h与6h分别降至术前水平77.8%和54.6%(P〈0.01)。结论体外循环造成肺损伤在心脏复跳后3-6h内表现严重,同时AQP-1表达下降,存在肺血管内皮损伤。

  • 标签: 体外循环 肺损伤 水通道蛋白1(AQP-1)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三维模型,分析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并测量解剖形态相关参数,研究双侧股骨近端对称及解剖形态。方法选取50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52岁。扫描参数:扫描层厚0.625mm,扫描电压120kV,扫描电流100mA。扫描范围:自双侧股骨头上10mm至小转子中点平面下50mm。将双侧股骨近端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左侧股骨与右侧股骨镜像模型相配准,对配准后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并测量左右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使用SPSS1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近端形态和髓腔内部结构有明显个体差异性,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及内部结构具有高度对称。股骨头直径为(45.71±4.08)mm,股骨头高度为(53.61±5.43)mm,偏心距为(39.91±5.07)mm,股骨颈中央直径为(36.71±3.75)mm,颈干角为(127.88±6.28)°,股骨颈长度(46.61±4.74)mm,小粗隆中点所在平面的髓腔内径为(26.21±4.59)mm,其中偏心距、颈干角与白种人形态参数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供了一种验证双侧股骨对称新方法。结论正常成人双侧股骨内外部形态存在一定对称,变异较小,为股骨形态测量提供理论依据;三维重建更利于对股骨近端形态参数测量;新配准方法提出对于临床中股骨近端骨折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股骨近端 三维重建 对称性 配准 假体设计
  • 简介:据CareyBW[CellStemCell,2011,9(6):588-598]报道,美国麻省理工研究人员发现,调整用于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转录因子水平,将极大地影响由此形成iPSC质量。

  • 标签: 细胞质量 转录因子 诱导性 编程 配比 多能干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MRI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操作及近期疗效。方法21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6~47岁,平均年龄42岁;体质量指数(BMI)20.45~27.34,平均BMI23.57。对其进行MRgFUS治疗,在治疗后即刻行子宫肌瘤增强MRI扫描,测量每例肌瘤无灌注体积(NPV),评价治疗完整。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症状改善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每次随访均进行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调查,分析症状严重度评分(SSS),评价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对21例患者23个子宫肌瘤进行了MRgFUS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每例耗时230min,平均每例肌瘤当天治疗后NPV百分比62.86%(25%~99%),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均接受了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平均SSS降低70.63%,由术前28.87±9.69(9.38~40.63)降至8.48±7.1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gFUS治疗子宫肌瘤安全高,真正无创,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评价。

  • 标签: 磁共振引导 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 简介:目的采用定位X射线侧位头颅片检查技术,观察儿童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腺样体肥大及颅骨测量,评估该方法在评估腺样体肥大及对上颌骨及下颌骨发育影响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至2010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6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4例;年龄6岁1个月-7岁4个月,平均年龄7.10岁。并发分泌中耳炎12例.慢性鼻-鼻窦炎20例。明显发育迟缓13例。在定位X射线侧位头颅片上把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Ⅰ组(n=35)AIN≥0.76,Ⅱ组(n=30)A/N≤0.75;以病程长短分为A组(n=41)病程在3年以上(包括3年),B组(n=24)病程3年以下。回顾分析比较两种情况下两组颅骨测量值。结果腺样体体积越大,对患儿面颅骨发育影响越明显,Ⅰ、Ⅱ组∠SNA(84.15°±1.76°vs82.18°±2.1l°;P〈0.01)、∠SNB(78.91°±1.35°vs77.92°±1.97°;P〈0.05)和∠ANB(5.18°±1.09°vs4.25°±0.9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病时间越长对患儿面颅骨发育影响越重,A、B组∠SNA(84.02°±1.73°vs81.89°±2.17°;P〈0.01)、∠SNB(78.92°±1.36°vs877.65°±1.99°;P〈0.01)和£ANB(5.06°±1.06°vs4.23°±1.03°: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定位X射线侧位头颅片可以很好地显示和测量腺样体;腺样体肥大可明显影响颅骨发育:颅骨发育异常严重程度与腺样体体积和病程持续时间有关。

  • 标签: 定位X射线片:头颅:腺样体肥大:儿童
  • 简介:评价新型医用钛合金Ti-6Al-4V基体/羟基磷灰石涂层复合材料生物安全。通过遗传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实验和迟发型超敏试验,对Ti-6Al-4V基体/HA涂层复合材料进行安全研究。该复合物试样在Ames实验中无诱变性,对体外CHL细胞不诱发染色体畸变,不引起体外V79细胞基因突变,无体外细胞毒性。该检品在骨植入试验中,对局部组织无刺激。最大剂量试验法迟发型超敏试验显示,该检品无致敏。该复合材料有良好生物安全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钛合金 遗传毒性 骨植入 免疫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6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治疗86例病例中,在术后6-48小时内均有腰背部疼痛缓解,有12例1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产生。随访2-8个月,均未发现有新骨折形成。结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良好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总结类风湿关节炎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长期效果益处和不足。对88例患者106例膝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后15年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对于HSS总分数据经过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检验后,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在手术后10年,膝关节会发生显著功能减退,膝关节功能减退严重程度与时间有比较明显联系,而到了15年几乎所有的病例都会发生严重程度不一膝关节功能减退症状。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对于早中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膝关节良好功能,而且复发率相当低。但膝关节退变是膝关节切开滑膜切除术长期治疗后最终结局。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消膜炎 滑膜切除术 骨破坏
  • 简介:针对超声组织谐波成像中基谐波分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阶volterra滤波器超声组织谐波提取方法。在谐波提取过程中,利用RLS算法估计SVF系数,然后利用估计二次成分成像。与传统谐波分离方法—带通滤波相比,该方法能更好地提取谐波。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提取谐波,所提取信号动态范围更大,图像梯度幅度累加和更高,性能优于传统谐波提取方法。

  • 标签: 谐波分离 二阶volterra滤波器 带通滤波 动态范围 梯度幅度累加和
  • 简介:我们先对函数曲线进行多项式拟合,再选择参考点进行测量,并同时选择四个零点作为参考点,得出每个零点SOS后求其平均值,进一步减小了误差。该方法较传统直接法精确度上有了提高,且操作简单。

  • 标签: 超声 声速 骨密度 多项式拟合 过零点
  • 简介:据DenesP2012年4月11日[JAMA,297(9):978-985]报道,在一项包括没有预先存在心血管疾病(CVD)老年人研究中,严重及轻微心电图(ECG)异常与冠心病(CHD)事件风险增加有关,且它们能够超越传统心血管风险因子(CVRFs)而改善对诸如心脏病发作等CHD事件预测。

  • 标签: 冠心病事件 心电图异常 心脏病发作 风险因子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据ChongJJ2011年12月2日[CellStemCell,2011,9(6):527-540]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干细胞潜伏在心脏中,这些干细胞确实是心脏所产生,能够形成有朝一日可以用来帮助修复损伤(比如心脏病发作时导致细胞类型。

  • 标签: 心脏病 干细胞 CELL 细胞类型 科学家 发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