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对31例围产儿肝体表投影及大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肝上界在右液中线大多位于第7肋-8肋间隙平面(87.1%),在右锁骨中线大多在第4肋间隙平面(70.9%),在左锁骨中线以平第5肋-6肋间隙平面者最为多见(93.5%)。肝下界在右腋中线位于肋下缘以下0.74cm(100%),在右锁骨中线位于肋下缘下方2cm(100%),在左锁骨中线多位于左肋弓下缘以下1.9cm(64.5%)。在右锁骨中线,肝上、下界之间距离平均为3.67厘米。肝左、右两端之间最大距离平均为6.21cm。

  • 标签: 围产儿 体表投影
  • 简介:目的研究大量食用普通豆腐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方法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豆腐、中、小剂量组,每组6只。给予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普通豆腐剂量组通过喂食给予相应剂量豆腐。5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仪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HE染色法观察各组海马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相比,普通豆腐剂量组小鼠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而中小剂量组穿越站台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剂量食用普通豆腐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 标签: 豆腐 小鼠 衰老模型
  • 简介:近年来,医学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逐年增多;同时,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医学科学发展,许多新学科如医学行为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医用电子技术等纷纷以选修或必修姿态挤进了医学课程设置表,解剖学因学时最多而首当其冲地被大量受到挤压。这就为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严峻课题:如何在学生多、标本少、学时有限情况下高效率学好解剖课?本文以我校学生系统解剖学学习模式做一探讨。我校系统解剖学采用大班理论课和小班实验课相结合模式进行。

  • 标签: 解剖学实验课 医学生 学习效率 生物医学工程学 系统解剖学 医用电子技术
  • 简介:目的为腓神经卡压综合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腓神经走行及分支位置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腓神经从坐骨神经分出小腿之前,走行在致密胭窝外侧沟和腓管内。胭窝外侧沟长度为82.5±2.3mm。在腓管内,神经腓骨颈处骨膜紧紧相贴,腓管长度为26.5±1.5mm,腓神经在腓管内长度为23.5±1.7mm。腓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位置,在进入腓管之前者占42%,在腓管内者占58%。结论致密胭窝外侧沟,以及腓神经在狭窄腓管内腓骨颈处骨膜紧密相贴,是腓神经容易受卡压两处解剖学位置。

  • 标签: 腓总神经 卡压综合征 解剖学
  • 简介:本文报告一例特殊类型枕寰融合,仅以寰椎左横突特大乳突旁突相融合而左右侧块及前后弓均游离,并伴有'椎动脉管'形成和寰椎畸形等.本例不支持Hollinshed关于寰枕融合'至少包括一侧块'北观点[1],国内文献中未见相同个例[2,3].现报告讨论如下.

  • 标签: 单横突型 寰枕融合 大乳突旁突 椎动脉管 寰椎畸形 病例报告
  • 简介:神经因素导致脱发、斑秃、白发和毛发纤细一直困扰一部分人群。仅近百年来,关于毛囊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解剖学发现毛囊峡部是毛囊隆突区所在地,神经网络密集之处,同时足血管丰富集结并且受众多因子协同作用,对维持毛囊发育、生长和周期循环以及毛囊干细胞分化、迁移和信号转导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应用,国内外对毛囊神经营养因子相互作用机制有进一步了解,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毛囊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相互作用 神经因素 部分人群 神经网络
  • 简介:淋巴细胞不断地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迁移至组织,然后通过淋巴循环再回流血液,这个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机体内巡游可以发现外源性抗原和细菌,并参与炎症反应,起重要免疫监视作用[1].淋巴细胞从血液迁移至淋巴器官及组织,又称为淋巴细胞归巢(homing).它包括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及向炎症部位渗出等.本文就淋巴细胞归巢肠粘膜组织过程和分子机理做一综述.

  • 标签: 淋巴细胞归巢 肠粘膜组织 分子机理
  • 简介:从被发现到能够得到大量天然或基因重组产物,细胞因子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所扮演重要调节分子角色正日益引起人们重视.消化管,如同机体其他器官,其发生是一个复杂而有序过程,但具体机制至今尚未明了.已有文献报道胚胎期胃肠发生间充质作用有关[1],并认为这种相互作用除了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直接作用外,基膜成分、激素、多种生长因子有关[1],是一个细胞细胞、细胞分子、分子分子相互作用复杂网络调节过程.因此,对各种绌胞因子在胃肠发生过程中定位表达时相研究,对绌胞因子受体相互关系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胃肠发育机理.本文现就胃肠上皮增殖分化过程中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胃肠胚胎 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a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肝细胞核因子6(HNF-6)属于肝细胞核因子家族中ONECUT蛋白家族,是肝脏内调控基因特异性表达一类转录因子,在肝脏较多表达,并含有在进化上相当保守DNA结合区,通过各种靶基因调控区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靶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对肝细胞分化和代谢过程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HNF-6不仅参与肝,胰发育调控过程,还参与肿瘤、组织再生等多个生理及病理过程调控。现对HNF-6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综述如下:

  • 标签: 肝细胞核因子6 器官发育 肝脏再生1
  • 简介:内皮细胞是一个非造血细胞,却表达和/或产生大多数已知造血受体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和受体生物学作用仍不十分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求内皮细胞自然产生IL-6及其生物学功能。试图阐明IL-6在造血调控中作用,在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基础上,收集原代培养内皮细胞1-9天培养上清液,离心,-20℃保存备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上清液中IL-6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在未知任何刺激因素条件下,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测及IL-6(735.3801±883.53pg/ml),随着内皮细胞培养天数增加,IL-6释放量随之增加,在第6天时接近释放峰值IL-6(2808.61pg/ml),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自然分泌IL-6功能,IL-6对各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均起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内皮细胞支持各系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内皮细胞 IL-6 脐静脉 造血干细胞增殖
  • 简介: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医学名词大约1/4源于此,同学们往往认为内容多,零碎、枯燥无味,难学难记,记乔而易忘.

  • 标签: 《正常人体学基础》 多媒体课件 制作
  • 简介:目的探讨人腓神经及其功能束定位定量情况。方法取20侧成人尸体腓神经,采用Kam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法进行染色,并对其分支走形、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片内可见躯体感觉神经、躯体运动神经、γ-薄髓神经神经、交感节后无髓纤维。腓神经、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躯体运动束主要位于神经断面的内下象限、外侧和后内侧;躯体感觉束主要位于神经断面的外上象限、后外侧和前内侧。腓浅神经纤维束及其各种神经纤维数量都比腓深神经多(P〈0.05)。结论腓神经及分支内感觉纤维运动纤维相互混合,且存在同种纤维分区聚集现象。

  • 标签: 腓总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益气补肾活血汤治疗COPD(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62例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2吸/次,2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补肾活血汤治疗,每次剂量100ml,早晚一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利用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较对照组(64.52%)显著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VC和FEV1、MVV指标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GRQ及3个能区评分(症状部分、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GRQ及3个能区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西药治疗,采取益气补肾活血汤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更显著,可大幅度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益气补肾活血汤 COPD 稳定期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对人体各器官组织内一氧化氮(NO)做了大量研究,在内耳方面,对NO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及病理等情况下分布功能等.由于NO不稳定,对NO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抑制剂等反映.现将近年来有关NOS及其抑制剂在内耳损伤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一氧化氮合酶 内耳损伤 药物耳毒性 耳蜗缺血再灌注 对氨基糖甙类 顺铂
  • 简介:原癌基因c-Cbl相关收是白CAP(c-Cblassociatedprotein)是有多个结合位点新信号分子家族成员,VeredRibon1998年发现,并分离纯化.CAP胰岛素刺激、c-Cbl磷酸化以及GLUT4转位密切相关,且是在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下PPARγ启动转录首位信号蛋白,因而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热点.以下就CAP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c-Cbl相关蛋白 CAP 原癌基因 脂肪细胞 胰岛素 信号传导
  • 简介:从人基因组DNA获取神经营养素-4(neurotrophin-4,NT-4)基因,并对该目的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本实验直接从人脑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人神经营养素-4cDNA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PCR,获得人NT-4基因,用DNA序列分析NT-4基因,结果,我们获取的人NT-4基因文献报道有五个碱基不同,我们认为:直接采用PCR来获取目的基因,出现碱基错配可能性较大;测序仪器和实验条件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关系。

  • 标签: 神经营养素-4 PCR 序列分析
  • 简介:为了观察视交叉上核(SCN)传出纤维,本实验采用兔抗VIP及AVP血清作为一抗对大鼠下丘脑SCN视上核(SON)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研究,结果观察到在SCN尾段,位于腹侧份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腹侧份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腹侧份及背侧份可见VIP样纤维分布,并明显可见该纤维包绕AVP样神经元周围,由此本著者推测在SCNSON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纤维联系,它可能是体内血浆和神经垂体加压素(VP),催化素(OT)水平呈现24小时节律又一原因。

  • 标签: 视交叉上核 传出纤维 视上核免疫组织化学 双重标记法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21世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疾病之一,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致死敛残卑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脑缺血后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元进行性损伤,从可逆变性、不可逆变性、坏死、凋亡、梗塞成熟进行性发展。神经元功能活动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在机体遭遇外环境改变或病理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改变被称为突触可塑性。其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等多种神经元有广泛神经营养作用,以前大量实验表明GDNE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机制抵抗缺血性损伤,本文就GDNF突触可塑性方面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突触可塑性 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血管疾病 进行性损伤
  • 简介: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其损伤后再生修复问题一直是困扰神经科学工作者难题。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后可引起中枢及外周部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表达变化。而CGRP表达程度神经损伤及修复再生情况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周围神经损伤 损伤修复 PEPTIDE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