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入职培训几乎一直沿用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我院尝试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在常规的医务人员入职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加上传统文化、医疗人文等的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心得体会整理出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医务人员 入职培训 传统文化 医疗人文关怀 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少女选择的最适宜的生殖健康方式,最适用的生殖健康内容,改变不健康行为,帮助少女们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法选择14岁~19岁少女662人次,通过问卷统计。结果专业性和普及性方式最受少女们欢迎,比较浅显的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最能让少女们接受。

  • 标签: 青春期 生殖健康 保健
  • 简介:摘要在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这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它影响和决定着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好与坏。内容创新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适应新形势和完成新任务的需要、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其他环节创新的前提。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创新可以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实生命价值观教育、培养诚信职业精神等方面开展。

  • 标签: 内容创新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核心
  • 简介:摘要围绕《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原有重复内容的删减,突出了重点,增加了共性联系,使学生学起来不再觉得重复枯燥;新药质量研究、体内药物分析等新内容的增加,适应了药学学科的发展及创新药物研究对新型药学人才的新要求;同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药物分析 兴趣培养 教学内容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与常规接产技术的临床观察比较。结果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有利于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会阴水肿及疼痛度,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论无保护会阴接产术提高了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这一技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保护会阴分娩 会阴侧切率 会阴水肿 会阴疼痛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体或细胞内低氧是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了解EPO/EPOR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能对缺血缺氧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持续低氧条件下,机体供氧不足,使组织缺氧,逐渐影响靶器官的功能。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低氧环境刺激使EPO生成增加,与EPOR结合后共同介导缺血缺氧条件下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为组织细胞提供充足的氧和能量,减轻低氧对机体的损伤。本文就EPO/EPOR对缺氧组织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 标签: EPO EPOR 缺血缺氧性疾病 缺血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患者实行保护性约束前、约束过程中、解除约束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从保护性约束定义出发,给予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约束的目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结果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注意避免心理、生理上的伤害,减少引发纠纷的几率。结论保护性约束不得做为惩罚病人的手段,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保护性约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护理)和对照组43例(改良式低位产钳术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二产程、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护理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式,减轻很多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中具有使用的价值。

  • 标签: 改良式 低位产钳术 无保护会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对胰源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饲养的3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建立SD大鼠胰源性肺损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共三组,每组10只。以电针天枢穴治疗为电针组,以针药结合治疗(给予地塞米松的同时辅以电针干预)为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明确电针疗法的辅助治疗作用。三组分别留取肺组织进行肺水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与AQP-1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疗效差异。结果AQP-1与TNF-α在正常肺组织及胰源性肺损伤肺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在胰源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电针能影响AQ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TNF-α和肺微血管内皮组织AQP-1含量比较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对胰源性肺损伤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电针 胰源性肺损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心血管手术中,如何进行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术前自体血储备、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麻醉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外科技术的提高、应用止血药物、控制性低血压以及体温保护可明显减少手术失血。本文围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特点,将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血液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产妇分娩时对会阴撕裂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20例待产妇女。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160例,对照组患者有160例。观察组中产妇使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来进行分娩,对照组中产妇则采用传统保护会阴生产法来进行分娩。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的分娩方式,来比较患者分娩时会阴裂伤程度、分娩时疼痛程度以及会阴切开情况,从而讨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优异性。结果观察组中产妇的会阴撕裂程度I°II°Ⅲ°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产妇的会阴完整数均多余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无产妇疼痛程度达到3级,而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疼痛程度达到3级。观察组中会阴切开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产妇。结论观察组中的产妇在会阴撕裂程度、分娩疼痛程度以及会阴切开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 会阴撕裂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及控制胎头娩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阴道分娩的产妇96例作为研究组,采取无保护的会阴接生以及控制胎头娩出。对照组选取资料相匹配的产妇166例,采取传统的分娩方式(保护会阴接生法)。对两组产妇第二产程的时间、会阴裂伤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第二产程的时间上没有统计学上差异;会阴裂伤的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尤其是会阴的I度裂伤与II度裂伤(P<0.05)。在羊水的污染比率、新生儿的体重以及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几方面,两组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控制胎头娩出以及无保护会阴接生的助产技术效果显著,可降低会阴裂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无保护会阴 自由体位分娩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治疗的过程中的肝功能情况和使用保护肝脏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治疗的过程中的肝功能情况,最后与同期只患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治疗的过程中病人肝功能损害率明显比预防性保护肝脏治疗的乙肝病人低。结论不同乙肝治疗方法中抗病毒治疗对乙肝合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中的具有肝功能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乙肝治疗 抗结核 肝功能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化锌油在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光疗治疗中淋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54例因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而应用蓝光治疗的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共两组,每组77例),治疗组在常规光疗组基础上使用氧化锌油外涂治疗,观察分析两组对接受光疗的新生儿出现皮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损伤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光疗前后的血胆红素值改变,比较用药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皮疹发生率为24.7%,治疗组患儿皮疹发生率为6.5%;对照组患儿淋巴细胞损伤为41.6%,治疗组患儿淋巴细胞损伤为1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血中胆红素值改变差异不明显。结论新生儿光疗时使用氧化锌油外涂治疗对淋巴细胞有预防保护作用。

  • 标签: 氧化锌油 光疗 高胆红素血症 细胞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探讨术中施行下肢缺血处理对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术中施行下肢缺血处理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4,48小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结果与术前基础值比较,对照组、下肢缺血处理组开放升主动脉后24,48小时,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下肢缺血组开放升主动脉后24,48小时,尿素氮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下肢缺血组血肌酐在主动脉开放后48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术中下肢缺血处理有一定的肾损伤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肾损伤 肾保护 下肢缺血处理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保护性约束带是对其身体进行约束,换言之,使用某些设备或者工具附加在老年患者的身上,限制其活动。对老年患采用保护性制约带主要是因为患者年级较大、反应比较迟钝、体质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对老年患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保护性约束带是一种经常性的采取措施,这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 标签: 老年患者 特殊情况 保护性约束带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坎地沙坦是一种ARB类药物,属于联苯四唑类非肽类ARB。多年来研究表明坎地沙坦不仅仅具有降压作用,还可以对心力衰竭、对冠心病、对心房颤动均有保护作用,本文针对上述坎地沙坦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的关系。方法选择某接种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2月200名经乙肝疫苗按标准程序预防接种后的小儿作为A组,另选择出生时未经疫苗接种的自然感染抗HBs阳性者50例作为B组,分别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CR-HBVDNA)。结果200例接种疫苗儿童中179例抗一HBs阳性,21例抗一HBs阴性。179例抗一HBs阳性儿童中抗-HBsP/N值>10者155例(86.59%)。B组50例中8例检出HBVDNA。28例抗体P/N值>10者仅2例HBVDNA阳性(7.14%),而22例P/N值<10者就有6例HBVDNA阳性(27.27%)。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不代表机体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判断是否有保护性免疫力应联系抗体滴度的高低。

  • 标签: 肝炎抗体 乙型 肝炎疫苗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