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物洗脱支架能够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也使得支架内血栓成为了药物支架时代的研究热点话题,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对药物支架时代的支架血栓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支架 支架血栓 问题研究
  • 简介:摘要中国人口已偏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有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种。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首选之路。为降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率,PTCA常需要为患者放置一枚或多枚血管支架,并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支架的研制十分引人瞩目。本文阐述了常见的血管支架材料的种类,名称及用途。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鼠动物模型中胰腺癌NGAL表达情况。方法人MiaPaCa-2和Capan-2胰腺癌细胞株培养,鼠皮下胰腺癌细胞注射成瘤后,将瘤块取出切碎后鼠胰腺原位移植建立鼠原位胰腺癌动物模型,于术后处死鼠,采用大体标本观察和病理切片HE染色的方法观察模型中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和胰腺癌神经侵袭的情况。结果NGAL的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和正常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NGAL可能在检测胰腺癌发生、进展、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皮下种癌 原位植癌 原位诱癌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ALB/c鼠与普通小鼠无菌性腹腔炎症模型腹腔渗出液(非细胞成分)的杀菌作用是否有区别,从而了解鼠天然免疫的状况。方法取BALB/c鼠和小鼠各12只,每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ml,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0.25%糖原1ml建立无菌性腹膜炎模型,建模后5小时(h)处死两组小鼠并收集腹腔渗出液,离心处理取得上清液。利用琼脂铺板法确定BALB/c鼠及普通小鼠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B/c鼠及普通小鼠腹腔渗的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它们的杀菌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无胸腺的BALB/c鼠在天然免疫的体液方面与普通小鼠无显著区别,具有正常的抗菌作用。

  • 标签: BALB/c裸鼠 腹腔渗出液 上清液 杀菌活性 天然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4月到2008年5月间收治的48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采用置入食管支架1的方法进行治疗;医师使用x线对患者的气管进行透视,然后给予患者食管支架置入,以上48例患者的食管支架置入方法包括有1例患者因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医师先行给予气管支架置人,隔日后再对他们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结果所有患者体内的食管支架都释放成功,出现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有所缓解,出现吞咽困难以及进食呛咳症状的患者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置入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这种方法安全可靠,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操作较为安全、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食管癌 置入 内支架 介入放射学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肾癌的诊断、分期价值。方法自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患者中,回顾性选取30例实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平扫,观察其征象并进行分期。结果肾癌多层螺旋CT影响特征以等低混杂密度为主,多表现为类圆形、圆形以及不规则肿块影,增强平扫后,肿块边缘与实质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根据Robson分期法,本次实验30例患者中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6例,Ⅳ期5例,与手术分期符合率可达93.0%。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肾癌的定位准确率较高。CT的征象与表现可对肾癌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及分期,对判断肿瘤范围、大小、有无转移及病变性质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肾癌 多层螺旋CT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R-126对肺癌A549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探索miR-126作为肺癌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培养肺癌细胞系A549,接种至鼠皮下。成瘤后采用表达miR-126的腺病毒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瘤体生长情况;观察期结束,取瘤体做miR-126靶基因Sox2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以总量1×109pfu的重组腺病毒Ad5-miR126直接瘤内多点注射,A549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被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瘤体组织内miR-126表达明显升高,同时伴随Sox2表达的降低。结论miR-126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其重要作用,其作为肺癌治疗的靶点,能够明显抑制肺癌A549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之一使降低其靶基因Sox2的表达。

  • 标签: 肺癌 microRNA-126 移植瘤 Sox2
  • 简介:摘要目的显微镜下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方法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鼠皮下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显微镜下将人胃癌鼠皮下移植瘤块种植于小鼠胃壁,建立胃癌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16个,观察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结果胃癌鼠皮下移植瘤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12/16),腹水形成率为12.5%(2/16)。结论显微镜下建立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成功率高,且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和生物学活性。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细胞 原位移植 疾病模型 裸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临床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于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80例成功接受支架植入术并完成冠脉造影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冠状造影结果作为临床指标(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义为支架内再狭窄),经过检验有16例患者再次发生狭窄状况,而其余164例没有发生再次狭窄状况,依次分为狭窄组(16例)和非狭窄组(16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并统计分析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及冠脉病变、支架情况的特点,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危险因素。结果在次180例患者中,再次发生狭窄的例数未16例,狭窄比例8.8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吸烟、糖尿病史,脂蛋白a水平、总胆红素水平、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因素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患者再次出现狭窄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分别是脂蛋白a水平(OR=2.561)、糖尿病(OR=2.023)、吸烟史(OR=1.347)和支架长度(OR=1.248)。结论在实际的临床中,对于成功接受支架植入术并完成冠脉造影的患者,存在再次发生狭窄状况,在实际的干预中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有针对性进行护理,有效的减少甚至预防狭窄的再次发生。

  • 标签: 冠动脉支架植入 支架内再狭窄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微囊化转VEGF基因成肌细胞与非微囊化转VEGF基因成肌细胞作为对照条件下,对鼠的致肿瘤性。方法应用带有6his-tag的转VEGF基因成肌细胞进行微囊化,将微囊化组作为实验组,非微囊化组作为实验对照组,注射于鼠背部。对微囊降解情况,外源性VEGF分泌情况,鼠重要脏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未检测到微囊,未检测到外源性VEGF,未发现重要脏器有肿瘤样变化。结论通过微囊化组和实验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微囊崩解,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见外源性VEGF分泌,未见鼠肿瘤发生。

  • 标签: 微囊化 转VEGF基因 成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三门峡地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和金属支架(baremetalstentsBMS)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thrombosisST)的发生率。急性血栓在24h小时发生,亚急性血栓在30天内、一年或者超过一年发生。方法所有患者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或者不稳定心绞痛,所有患者病情是PCI术适应症,无禁忌症。均在介入中心行PCI治疗。结果全部1386个行PCI术患者中,有19个(1.3%)有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4个人(21%)植入DES,15人(79%)植入BMS。4个人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5个人有亚急性血栓形成,8个人有晚期血栓形成。同时9个病人有糖尿病,8个病人有高血压。结论三门峡地区在我们介入中心植入DES的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与国际上报道的人数相似。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病人当中几乎一半患有糖尿病。倍受医生关注的是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DES偏高于BMS。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此病主要由颈动脉疾病引起,本文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而术后对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支架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特点,比较两者在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起至今98例行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患者,比较两者之间的临床治愈率,手术成功率,死亡率,住院周期,住院费用,输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结果73例行进口支架手术,25例行国产支架手术,两者在围手术期治愈率,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住院周期,并发症发生床,再手术率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治疗组在住院费用,输血量比较显示P<0.05,国产支架治疗组平均住院花费少于进口治疗组,但术中输血量高于进口支架治疗组。结论在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治疗中,国产支架可以替代进口支架,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 支架国产 进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并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均做16层螺旋CT扫描,层厚5mm,间距5mm,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各种CT征象。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标准包括阑尾增粗,阑尾结石伴阑尾周围炎症改变,蜂窝组织炎、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和阑尾周围积气。结果CT发现29例真阳性,2例假阴性,1例假阳性。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 标签: 阑尾炎 急性 CT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脊柱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分别用标准算法B40s和骨算法B60s进行薄层重建,在3D工作站再进行多方位MPR和VR重组。结果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重组图像能清楚显示椎体受累,死骨,累及椎弓根,椎间盘受累,椎旁、或腰肌脓肿,钙化。结论CT扫描结合其3D后处理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死骨、钙化、脓肿以及椎间盘的改变,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压迫情况具有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脊柱结核CT检查技术重建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为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2月尼勒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平片和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诊断确诊,对患者的CT检查结果和X线平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肺结核患者中病变累及1个肺野23例,占56.10%,累及2个肺野14例,占34.15%,累及3个及以上肺野4例,占9.76%;合并胸膜炎6例,占14.63%,继发型肺结核35例,占85.37%。咯血10例,占24.39%,其中X线平片发现1例空洞,CT发现5例;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16例,占39.02%,其中X线平片发现3例空洞,CT发现8例;CT总共显示钙化灶18例,空洞14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4例。CT显示空洞的14例多为小空地,其中X线平片只有3例有明显透亮区,其余11例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阴影,未发现空洞。结论与胸部X线平片相比,肺结核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在发现肺结核的常见并发症、病变数量、伴随征象上具有优势,可以作为可疑或已知肺结核的补充诊断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肺结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要点,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在肾上腺病变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2例肾上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其中肾上腺增生7例,肾上腺囊肿3例,肾上腺腺瘤8例,嗜铬细胞瘤4例,髓样脂肪瘤1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7例。结论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合理利用螺旋CT对肾上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肾上腺病变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在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90例脑梗塞病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病因、分析与鉴别诊断探讨及分析,提高患者对于脑梗塞的重视程度。结果脑梗塞的单侧发病率高于双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脑梗塞患者的左侧发病率高于右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即可以准确、清晰地判断病灶的位置、大小,又可以对于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脑梗塞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