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多功能清洗架在节器械清洗效果方面的研究应用。方法将使用后的节器械786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U型架(对照组)和多功能清洗架(实验组)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后,观察节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多功能清洗架与U型架清洗后器械经过目测合格率98.49%、93.04%、放大镜检测合格率97.23%、90.72%,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功能清洗架适用于各种规格节器械的清洗,提高节器械的清洗质量,保护节器械,减少器械损坏并且缩短成套清洗器械包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器械清洗架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低密度的各种疾病,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26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10例,EB病毒性脑炎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均行CT平扫。结果2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其中1对、2对或3对核团同时受累。结论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底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对称双眼皮患者实施整形修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3月至2013年06月期间,科室不对称双眼皮整形患者40例,实施小切口整形修复手术,切除多余眶隔脂肪,并实施部分埋线微创重睑修复。结果4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双眼皮达到对称效果,所有患者满意。结论针对双眼皮不对称患者实施小切口微创重睑修复手术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整形效果,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整形修复 不对称双眼皮 微创重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型架在节类器械使用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同质污染的手术剪刀和止血钳各120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剪刀、止血钳均各60把)。实验组将器械节打开用U型架穿起来每个U型架上穿15把器械,使U型架与器械成45°角左右,每筐放两个穿好器械的U型架;对照组将器械节打开90°角一次平铺放于清洗筐内(同样每筐摆放30把),然后将器械连同清洗筐一起摆放在清洗架上,置于美国STERIS多舱清洗机内进行清洗。结果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9.17%,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结论U型架摆放与传统方法相比清洗质量更好,对减少器械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U型架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测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长度及非接触眼压值的变化。方法收集白内障患者279例306眼,对手术前及手术后1月、术后6月随访时行IOLMaster进行测量。结果眼长度眼长度术后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差异;非接触式眼压值术后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OLMaster测量严格按照人工晶状体测算后的术后眼变短及眼压降低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眼轴长度 非接触眼压值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分析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术后眼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近视角膜塑形术的青少年患者56例,共89眼;观察配戴后1周、1、6、12、24个月患者眼变化情况;并根据年龄、近视的程度进行分组,共分为低近视组(球镜≤-3.00D)、中近视组(-3.25~-6.00D),低年龄组(8~10岁)与高年龄组(11~14岁)。结果戴镜6个月后患者眼增长,且与配戴前对比,P<0.05;1月后低近视组、中近视组眼增长,且差异显著,P<0.05;中近视组的眼增长慢,而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眼增长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近视(-3.25~-6.00D)青少年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控制近视效果更佳,但年龄不会对控制近视的效果造成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角膜塑形术 眼轴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眼压以及眼长和患有视网膜静脉的阻塞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30例发生视网膜的静脉阻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摘除白内障手术的30例患者进行资料的分析,作为对照组,然后测量患者眼压和眼长,并进行分析对比,探讨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中视网膜静脉发生阻塞(RVO)的患者病眼的眼压明显低于对侧眼,同时显著的比对照组的相应眼的眼压较低;研究组中视网膜静脉发生阻塞(RVO)的患者病眼的眼长和对照组的相应眼相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分析表明,眼短是导致患者的视网膜发生中央静脉阻塞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视网膜的中央静脉发生阻塞导致阻塞眼的眼压降低;而眼短并不影响视网膜的分支静脉是否发生阻塞,同时视网膜的分支静脉发生阻塞也不影响患者的眼压。

  • 标签: 眼压 眼轴长 视网膜静脉阻塞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配戴OK镜治疗近视的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客观评价角膜塑形镜对于延缓儿童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OK镜治疗,连续戴镜一年以上的近视儿童,观察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的情况。结果配戴OK镜后球镜度降低、角膜前表面变平,裸眼视力提高,戴镜一天的变化最大,一个月后稳定(P<0.05)。戴镜一年后患者的眼平均增加0.17±0.10mm。结论配戴OK镜后角膜变平,裸眼视力提高,眼的增长较不戴镜者及框架眼镜配戴者缓慢。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角膜曲率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在脑缺血再灌注中调控情况,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正常家兔2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为不全脑缺血组8只、全脑缺血组8只和再灌流组8只及正常对照组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测定各组家兔血浆ACTH及皮质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全脑缺血组和再灌流组家兔血浆及脑匀浆中ACTH及皮质醇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全脑缺血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流循环障碍、脑缺血、缺氧等特定条件下,动物机体内的神经体液等调控功能受到影响,ACTH及皮质醇指标的变化敏感,可以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整体防治研究工作提供实验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脑缺血再灌注 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64排CT探测器Z参数在头颅CT平扫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头颅CT平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Z宽度为20mm的探测器进行扫描,研究组应用Z宽度为40mm的探测器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组的CT值、CNR以及SD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用64排CT对患者的头颅进行CT平扫的过程当中,Z宽度为40mm的探测器与Z宽度为20mm的探测器最终获得的图像在质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所需扫描时间更短,有利于提高射线的利用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图像质量 64排CT探测器 Z轴 噪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神疏肝针法对慢性疼痛后抑郁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疼痛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刺组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帕氟西汀治疗,针刺组采用调神疏肝针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进行HAMD评分及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两组在治疗14天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即P>0.05.治疗第42天时,针化刺组焦虑/躯体化数值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血浆皮质醇和ACTH含量,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HAMD评分可以观察,两种疗法的起效时间和整体疗效基本相似;在焦虑/躯体化治疗方面,针刺明显优于药物。从血浆皮质醇和ACTH含量测定可以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患者HPA的影响也是状态依赖性的,即随着针刺疗效的出现,促使抑郁的恢复,患者的HPA功能也逐步恢复正常。

  • 标签: 抑郁症 慢性疼痛 调神疏肝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在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先天不对称双眼皮患者中选取30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行传统切开重睑成形术治疗,研究组行连续埋线联合小切口去脂整形修复术。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是98.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33%对比参照组(P<0.05)。结论先天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治疗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推荐应用。

  • 标签: 先天不对称双眼皮 连续埋线联合小切口去脂整形修复术 传统切开重睑成形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multiplesymmetricallipomatosis,MSL),又称为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benignsymmetriclipomatosis,BSL),Madelung's病或Lanois-Bensaude综合征,是一种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颈部、躯干及四肢上端皮下脂肪组织的弥漫性、对称性沉积。本文以2010~2013年我们收治的6例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效果理想,均未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先天性不对称重睑修复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在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进行筛选,选取60例患者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切开法,观察组采用切开法并配合上睑眶隔脂肪转移和/或提上睑肌肉缩短术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整个的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从手术结果来看,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现象,为术后重睑外形不对称,对照组出现了10例不良事件,包括4例术后重睑消失以及6例术后重睑外形不对称。结论在目前的医学美容手术当中,先天性不对称重睑患者在采用重睑修复术的时候,通过采用切开法并配合上睑眶隔脂肪转移和/或提上睑肌肉缩短术相结合的方案,能够在促进手术成功率提升的同时,更好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为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不对称 重睑 重睑修复术 安全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5例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然后按Gensini积分结果,将55例患者分为3组,积分<20组(27例),20≤积分<40组(12例),积分≥40组(16例),测定各组血清中ADMA浓度,进行对比,分析ADMA水平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的相关关系。结果三组患者血清中ADMA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ADMA水平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关系,提示外周血中ADMA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无关。

  • 标签: 人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冠心病 Gensini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验光配镜时给予主导眼优势和给予非主导眼优势引起眼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7年9月在我院眼科门诊验光的双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182眼)。对照组配镜时只考虑双眼矫正视力达到1.0,观察组则给予主导眼优势。观察两组患儿1年后眼程度及近视加深程度。结果两组配镜后1年眼程度均有增长,但观察组眼长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近视加深平均为(-0.78±0.16)D,观察组近视加深平均为(-0.58±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验光配镜时给予主导眼优势可延缓患儿眼和近视加深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近视眼 验光配镜 主导眼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角膜屈光力、眼长度、术后屈光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眼科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共计389例(400只眼),分为对照组189例(眼≤26mm),研究组(高度近视)200例(眼>26mm)。使用美国Sonomed公司高度近视程序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ODM-1000A眼科超声测量仪测量眼长度。角膜曲率计,超声乳化仪均为AMOSOVEREIGNPhavo4。评价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2周为测量时间点。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前、术后角膜屈光力、眼长度。结果(1)组内比较时,研究组术前、术后眼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眼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眼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术前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的差值与眼呈负相关(P<0.05r=-0.89)。(3)对照组65%屈光度误差<0.5D,研究组72%屈光度误差>1.5D,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与正常眼患者相比,造成长眼患者术后眼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使眼变长或术后屈光度偏近视,巩膜后葡萄肿会影响测量结果。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角膜屈光力 眼轴长度 术后屈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