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监测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在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6例,入选48例。分为A组和B组,A组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P(v-a)CO2≤6;B组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P(v-a)CO2>6。监测患者入院0、6、12、24小时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乳酸、24小时液体总量、入住ICU的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结果A组、B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原发感染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液体复苏T0时,MAP及Sc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乳酸及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液体复苏T6、T12、T24时,MAP、CVP、血浆乳酸及Scv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每小时尿量、24小时液体总量及入住ICU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院内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CO2可以作为早期容量复苏后(ScvO2)≥70%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进一步容量复苏的指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容量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S)患者快速诊在急诊预检诊中的应用。方法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ACS预检诊的流程,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及用药,比较运用此方法后分诊的效果。结果ACS患者诊流程实施后分诊准确性、抢救措施和医护病情判断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ACS患者诊流程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使用ACS预检诊流程后,提高了护理人员诊此类患者的准确率,减少病人就诊时间。

  • 标签: ACS 胸痛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纳从现代医学上讲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其病因众多,临证时应辨明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临床症状而施治。其常见的病因有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气虚,应相应的予以清热化湿、健脾助运,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气健脾、和胃调中的治疗方法,另外还有肝气范胃、脾胃虚寒、脾胃阳虚、伤食等病因,治疗上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对应的治疗方案。重视疾病的检验,切莫耽误治疗。

  • 标签: 纳差 清热化湿 健脾助运 养阴益胃 益气健脾和胃
  • 简介:摘要急腹症是急诊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病症之一,往往发生在最近并且在临床诊断之前持续存在的腹痛,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均可以急性腹部疼痛为主的临床表现。如何诊治疗急腹症患者,是一线急诊临床医生当前面临的主要工作。本文浅谈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腹症急诊诊临床思维及体会。

  • 标签: 急腹症,急诊分诊,临床思维,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辨证型治疗胆结石病的临床疗效。笔者将胆结石分为肝胆气郁、胆石淤结、肝胃实热、热毒炽盛4型,分别使用柴胡疏肝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加减和清开灵注射液、安宫牛黄丸治之,临床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47例中治愈31例,治愈率为66%,有效10例,有效率为21.3%,治愈有效率为87.3%,手术6例。手术率为12.7%,手术均为结石直径大于1cm,反复发作或伴有严重胆管炎,胆囊炎,严重胰腺炎者。

  • 标签: 胆结石 辨证分型 肝胆气郁 胆石淤结 肝胃实热 热毒炽盛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中西药合用的不良配伍。方法抽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这些选取的患者的所有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是其他情况的患者的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在所选取的108例患者中有10例因为多种西药的合用出现了不良反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率达到了9.5%。结论在临床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多种西药的合用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所以医生需要按照各种西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合理的用药,减少多中西药合用的不良配伍,进而减少多种西药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多中西药合用 不良配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内,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严格按照QCC的方法步骤对门诊药房的发药流程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及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我院门诊药房发药内降低了59%。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明显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内,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药房 发药内差
  • 简介:摘要脑出血具有病死率高、起病急骤等特点,而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对患者改善疾病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密切的联系。

  • 标签: 脑出血 分诊 临床治疗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型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型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型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良好,有效率高,无不良反应,也可以较好的运用到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当中去,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中医 辨证分型 慢性盆腔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脏的影响,研究其对心电图的改变,并对慢性高原性心脏病型进行讨论,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32例慢性高原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432例慢性高原病中,窦性心率失常有216例,占总体的50.00%;右心室肥厚和倾向共58例,占总体的13.43%;高原T波290例,占总体的67.13%;电轴右偏130例,占总体的30.09%;束支传导阻滞共78例,占总体的18.06%。慢性高原病分为4个亚型,分别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衰退症、高原心脏病以及混合型慢性高原病。结论慢性高原病会引起机体心电图发生改变,在心电图改变中,以轻度异常改变为多见,大部分在低海拔地区可恢复。对慢性高原病进行型,不但可以促进对其生理病理的认识,而且有利于侧重防治。

  • 标签: 慢性高原(山)病 心电图改变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诊腹痛患者诊误诊的原因,并探讨有效解决对策及应用效果。方法挑选1986例2016年收治的急诊腹痛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诊方法,研究组针对分诊误诊原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进行诊。结果研究组的诊时间为(3.98±1.3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39±2.09)min(P<0.05)。研究组分诊准确率为96.58%,对照组为85.6%,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预检诊护士实施防范措施后,患者接受诊的准确率有明显的提高,从而避免了因预检诊不准确导致的患者病情出现延误,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分诊误诊 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中医辨证型和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区中心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患者划分为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脉证、心阴亏虚证、寒滞心脉证、心阳亏虚证、痰阻心脉证以及心气亏虚证等七个不同证型,采用统计学分析冠心病中医辨证型和心电图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检测中都会表现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症状,本次200例冠心病患者中18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异常,其中心肌缺血138例(69%),心律失常42例(21%),正常20例(10%)。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出现最多的分别是早搏72例(36%)、传导阻滞36例(18%)、房颤房扑29例(14.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型和心电图变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根据本虚标实以及中医辨证型可更直观了解每种类型的心电图变化,为临床诊疗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中医辨证分型 心电图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抽取10ml空腹静脉血,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予以常规血液检验和人工溶血,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有着较大影响,因此要避免血常规检验中的溶血情况。

  • 标签: 溶血标本 血常规检验 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急诊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患者中选取12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3例,行急诊诊安全管理),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1)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两组护理评分均明显提高,前后组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急诊护理的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的型方式与治疗方法解析。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以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为诊断的124例患者,解析其骨折的型并解析其对应治疗的有效方式。结果入组者平均术中出血量(572.6±23.9)mL;手术平均时间为(131±24.7)min。经1年时间随访,仅D型16例股骨基本功能良好恢复,其余108例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本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内固定物断裂等不良预后现象。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患者,采取先型再对症治疗的方法,可提高预后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理想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 髓内钉 周围再骨折 分型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规范化培训路径在门诊轮转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名护士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按培训路径表培训,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带教时间为12周。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抽问及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规范化培训路径表能使门诊轮转诊护士更好的掌握门诊理论及操作,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规范化培训路径 轮转分诊护士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辨证型治疗卵巢早衰后患者的卵巢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治疗的卵巢早衰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西医雌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中医辨证型治疗卵巢早衰患者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卵巢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分型 卵巢早衰 卵巢功能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诊中采用优质护理后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的考察。方法将所选的12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则是常规护理。收集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6%),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也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诊诊中采用优质护理后,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因此,值得门诊将优质护理进行推广和普及。

  • 标签: 门诊分诊 优质护理 满意度考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护理中采取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2016年2月-7月的患者55例列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5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诊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诊管理基础之上采取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采用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1%(54例),护理质量为(97.3±2.1),明显优于采用常规诊管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3.6%(44例),护理质量(80.9±3.4),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中采用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