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不同湿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氧气驱动雾化罐进行湿,实验组采取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比较两种方法湿效果、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湿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湿后并发症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出现痰栓、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气道湿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气道湿化 方法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RICU的住院患者中,大都由于气管插管导致患者不能经口进食,临床上常需要留置胃管来给予患者必须的营养支持来配合治疗,从而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是,长期留置胃管会导致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加强患者鼻饲时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个人总结如下。

  • 标签: 胃肠道 鼻饲 护理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在重症监护领域的应用日加频繁,使许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总结132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切实做好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口腔护理、鼻饲护理、基础护理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机械通气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中药现代技术基础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中药饮片的超细粉。本文介绍了中药超微粉碎相关名称与概念,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在单味中药、复方中药的应用研究进展,概述了常用超微粉碎设备和工作原理,以及中药超微粉碎的特点,对中药超微粉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现代化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微囊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中的进展情况,包括微囊技术在制剂中的主要优点,另外也对应用于微囊技术的囊材进行了概括分析。概述了微囊技术的三种主要制备方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以及物理机械法。

  • 标签: 微囊化技术 微囊材料 药物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创机械通气技术在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治疗中广泛应用,人工气道管理技术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显示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气道管理技术方法可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一些并发症如相关性肺炎等。结合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技术体会,本文主要对人工气道管理技术方法总结分析。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给予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RR、HR、MAP没有发生明显变化,SPO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科学的体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体位护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20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救治。方法在20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治疗。结果20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病情均有不用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发生纵隔气肿,17例成功脱离机械通气,3例改善出院。结论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在治疗急性重症哮喘患者时使用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其呼吸困难提高PaO2,降低Pa-CO2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机械通气 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造成的常见并发症的类型与发病率,并研究其临床特点。方法现将我院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78例患儿的并发症进行临床特点分析,从而总结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临床特点。结果178例患儿中有82例出现了并发症,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1500g组与>1500g组同期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机械通气时应选择适当的潮气量及吸气峰压,通过强化对呼吸道的管理,并根据肺的顺应性对呼吸机参数适时调低,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标签: 新生儿 机械通气 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验性脱机和程序脱机在机械通气(MV)撤机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经验性脱机和程序脱机两种方式分别对116例(经验组)和60例(程序组)MV患者进行撤机试验,并对比两组MV时间、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h内再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与经验组比较,程序组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5);程序组脱机成功率(91.7%)明显高于经验组(70.7%)(P<0.05);VAP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方面,程序组均明显低于经验组(均P<0.05);而48h内再插管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程序脱机能明显缩短MV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

  • 标签: 呼吸 人工撤机 自主呼吸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呼吸机的应用在临床日趋广泛,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损伤。预防肝炎感染,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8月行呼吸机的87例危重患者进行目标性检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VAP)的

  • 标签: 机械通气 相关性肺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ICU治疗危重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初期,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躁动。观察咪唑安定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为危重患者镇静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1月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35例,给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入。负荷量0.03~0.3mg/kg,维持量0.04~0.2mg/(kg?h),使镇静评分(Ramsay评分)为3~5级。观察用药后中枢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在给予负荷量后均达到镇静状态,维持量期间呼吸及循环均保持稳定。结论咪唑安定可有效地应用于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明显改善气道阻力及氧合,减少人机对抗,降低呼吸肌做功,并对循环影响小。

  • 标签: 机械通气 咪唑安定 镇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浅层吸痰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60例,按不同吸痰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对两组患儿心率(HR)、血压(M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气道阻力(R)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后对两组相关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前在HR、MBP、SpO2及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吸痰前后HR、MBP、SpO2及R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患儿气道黏膜损伤、肺出血、烦躁、插管脱出移位、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实施浅层吸痰,能最大限度的吸出痰液,同时能将对患儿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浅层吸痰 新生儿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