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生素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经常与其他类药物联合使用1。而联合用药在大输液配置过程中,由于药品性质不同,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现象,即药品的配伍禁忌。如颜色改变,理化性质改变,沉淀以及结晶的产生,等等。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严重的会引起患者不适。引发安全隐患。所以有必要对抗生素的配伍稳定进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确保药物合理、有效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配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阿托品缓释片的稳定,便于科学贮存硫酸阿托品。方法根据经典恒温法对硫酸阿托品缓释片的有效期进行预测,并在高湿以及强光照射条件下观察供试品的外形变化,并对药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该药品的稳定与温度相关,符合Arrhenius公式,但高湿度环境下不稳定,测定其有效期是2年。结论该药品不稳定,应根据其不稳定质设定有效期,并放置于干燥处保存。

  • 标签: 硫酸阿托品缓释片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循环科治疗的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抽样分析,对临床采用的护理方案和取得的效果予以总结。结果抽取的100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从疾病构成上看初发劳累型、梗死后心绞痛、恶化老类型分别为50、20、12例,自发性和混合性心绞痛分别为10例和8例。在对患者提供一般心血管疾病护理的前提下,结合病人状况给予优质护理,以改善临床的护理质量。结论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心绞痛患者降低其内心的焦虑情绪,减轻胸痛症状;促进本病患者快速康复,最终改善其预后品质;各大医院可将该种护理方案予以借鉴。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综合护理干预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三踝骨折的术前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例不稳定三踝骨折伴脱位的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麻醉下行胫距关节复位,克氏针(穿跟骨、距骨、胫骨)固定。结果伤后至骨折内固定手术时间为5~10天,术后伤口均呈甲级愈合。结论对不稳定三踝骨折脱位进行克氏针(穿跟骨、距骨、胫骨)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本低,患者经济负担小,制动效果佳,利于皮肤软组织消肿,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 标签: 三踝 骨折 不稳定性 术前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方法建立以T1及K为参数的稳定评价指标,考察制备温度与贮存温度对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的影响。结果贮存温度为4℃时,T1为72h,K为-0.0051h-1,此时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最好。结论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稳定与制备温度、贮存温度有关。

  • 标签: 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 稳定性 制备温度 贮存温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盐酸曲美他嗪在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随机分组,其中38例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为治疗组,余38例为对照组,共12周。结果盐酸曲美他嗪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演变均有较好的效果,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组的治疗方案优于对照组治疗方案,且更好的改善心脏和全身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肌供能,减少心肌耗氧作用时间更持久。

  • 标签: 曲美他嗪 稳定性心绞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药物治疗心脏急症和稳定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脏急症40例患者和稳定冠心病4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稳定冠心病为A组;不稳定冠心病为B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要做好前期的窗口治疗,提高对疾病的控制度,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持续性的加强治疗,以保证较高的治愈率。

  • 标签: 心脏急症 稳定性冠心病 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从病情改善情况来看,实验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38(95.00%),对照组32(80.00),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测量情况来看,实验组总优良率31(77.50%),对照组总优良率25(62.50%),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其方法起效快,能够有助于患者心悸、胸闷、气急、心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此方法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分型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42例患者分成两组,舒适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舒适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舒适组疼痛0级5例(27.78%),1级10例(55.56%),2级2例(11.11%),3级1例(5.56%),4级0例,对照组疼痛0级1例(5.56%),1级4例(22.22%),2级8例(44.44%),3级4例(22.22%),4级1例(5.56%),舒适组的疼痛0级及1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舒适组的疼痛2级,3级,4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的疼痛程度,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 不稳定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双黄连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25℃配伍8h的黄芩苷含量,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505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进样量20?L。同时检测配伍溶液的pH和不溶性颗粒。结果双黄连注射液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25℃放置8h对黄芩苷含量及pH无明显影响,不溶性颗粒检测合格。结论双黄连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25℃配伍8h稳定,可供临床应用。

  • 标签: 双黄连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非ST段与不稳定心绞痛临床护理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86例非ST段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并把他们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予以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出现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其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ST段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细致诊断观察,并结合恰当临床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服务,能辅助患者手术高效率与高质量完成,促进病人预后,同时病人生活质量也大为改善,在未来临床医学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射频消融联合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入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共210例。其中治疗组105例采用单个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神经根松解术治疗并予以腰、臀部部核心肌群稳定训练。对照组105例予单个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发现,两组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改良腰痛评分法(M-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射频消融联合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腰部疼痛,改善患者脊柱活动范围,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椎间盘射频消融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A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间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18~22个月,平均19.5个月;疗效按Harris标准优15例、良27例、可2例,差1例。结论ALPFP具有操作简便、内固定坚强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若具备合适的骨折病例、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炼,应用A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参芪平喘颗粒的定性鉴别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参芪平喘颗粒中黄芪、甘草、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结论本质量标准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参芪平喘颗粒的定性鉴别。

  • 标签: 参芪平喘颗粒 薄层鉴别 黄芪 甘草 丹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COPD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对肾肿瘤的定性诊断及误诊原因进行研究。方法将2011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的51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定性B超检测,与病理结果对照,对其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其中B超检出肾细胞癌23例,符合度(65.22%),肾盂癌诊断出9例,符合度(33.33%),肾错构瘤12例,符合度(33.33%)。结论B超作为一种影像检测技术,只能对部分具有典型声像特征肿瘤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过于复杂的肾肿瘤难以鉴别其性质,应结合多种检测方式综合诊断。

  • 标签: B超声波 肾肿瘤 定性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肿瘤定性诊断中CEUS(超声造影)与UE(超声弹性成像)两者各自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肿瘤患者共计64例,对之分别加以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形式的检查,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借助于两种检查,确诊良恶性肝肿瘤分别为20和44例,分别占比31.25%和68.75%。病理分型方面,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血管癌、肝转移癌分别为23、2、15、24例,分别占比35.94%、3.13%、23.44%、37.50%。结论两种检查方式的结合,能够大大提升肝肿瘤检查中超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两者间彼此互补,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肝肿瘤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解剖型锁定钢板(A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ALP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19.32±20.1)ml、(61.32±10.2)min、(74.21±10.8)ml,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用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加快痊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ALP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