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MicroRNAs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调节脂质代谢的因子。最近发现的microRNA-33aandb(miR-33a/b)在体内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动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microRNA嵌入在固醇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SREBF2和SREBF1)中,通过抑制参与到胆固醇输出和脂肪酸氧化的基因,比如ABCA1,CROT,CPT1,HADHB和PRKAA1,转录后调节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miR-33a/b促进细胞内脂质沉积。在新近的动物实验研究中表明抑制这些小干扰RNA对脂蛋白代谢的调节有很显著的影响,包括增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甘油三酯的代谢。这些新的发现支持了microRNA拮抗剂在治疗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相关代谢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 标签: 小RNA 脂肪代谢 高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有氧药物雾化吸入配合常规静脉给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疗法静脉给药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同时辅助应用有氧药物雾化吸入疗法。结果对照组中40例患儿给予常规疗法治疗4天内咳嗽、气喘等症状均未取得满意效果,但观察组的40例患儿症状明显改善,缩短了住院天数。结论有氧药物雾化吸入疗法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使用简单、更为安全。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有氧药物雾化吸入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年男性代谢综合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体检的40-60岁的100例男性患者,根据2005年IDF代谢综合症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行骨密度检查排除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血糖、血糖、血脂情况分别予以降糖药物、降压药物、调脂药物治疗,对照组则不予以药物治疗,1年后予以两组患者同时测血脂、血糖、血压,同时两组患者均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左右股骨颈骨密度(BMD)、腰椎骨密度T值,观察两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情况。结果1年后观察组患者复查血脂、血糖、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患者血脂、血糖、血压较1年前有所增加。观察组患者行骨密度检查诊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更易出现骨质疏松。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骨质疏松 中年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代谢综合征患者预防甲状腺功能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法。随机抽取明确诊断为代谢综合征患者X例作为病例组,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年中国人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选取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人群Y名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分别进行血清TSH、血清FT3、血清FT4检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TSH水平明显增高,代谢综合征可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而甲状腺功能异常则可进一步影响并促进代谢综合征病情发展。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诊断治疗应密切关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情况。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代谢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通过串联质谱检查、血清酶学检测、尿黏多糖检测及基因检测等方法确诊的11例代谢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有6例经血串联质谱检测及SLC22A5基因测序确诊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carnitinedeifciency,PCD),4例经外周血α一酸性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确诊为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lI),1例经尿黏多糖定性检测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试osis,MPS)。6例PCD患儿予以补充左旋肉碱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随访2~10个月,心功能均恢复至正常;4例GSD和1例MPS患儿因缺乏有效治疗在诊断后数天~5个月内死亡。结论遗传性代谢缺陷是儿童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不同代谢缺陷所致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不同,早期确诊及针对性治疗可逆转部分代谢性心肌病。

  • 标签: 儿童 代谢性心肌病 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有氧运动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5周,记录并比较此疗法治疗前后HRV5项时域指标,并与4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HRV5项时域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提高老年高血压心率变异指标,降低血压,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 标签: 疗养因子 有氧运动 老年高血压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45名(GDM组),健康孕妇12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HbA1c有良好的相关性。2.两组间FT4、TSH水平在不同孕期均无明显差异。3.GDM组甲功异常患病率为6.3%,对照组为4.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结论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妊娠期异常糖代谢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建议在产检时同时筛查GDM与妊娠甲状腺疾病,便于早期干预,减少不良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 糖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分析高血压并代谢紊乱对患者心肾血管产生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部2011年2月~2013年2月接诊的4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单纯性高血压3例,并血脂紊乱与并糖尿病各4例,并腹型肥胖3例,并代谢综合征2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检查,并利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白蛋白尿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心肾血管的情况。结果高血压并腹型肥胖患者左室质量与指数情况明显较高,而高血压并糖尿病与并MS患者中出现颈动脉斑块的机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组,且MAU阳性率与其它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有90%以上的高血压给患者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且合并腹型肥胖患者可能会加重其左室肥厚,而并糖尿病与Ms的患者则可能加重对其大血管与微血管的损害,因此,纠正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紊乱现象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代谢紊乱 心肾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糖尿病患者心肌酶和脂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00例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将上述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00例于同一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入选者进行心肌酶和脂代谢检测,对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人员脂代谢、心肌酶检测异常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人员脂代谢、心肌酶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几率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为了及早发现和诊治患者病情,在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的同时需要同时进行心肌酶以及脂代谢检测。

  • 标签: 糖尿病 脂代谢 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与雄激素性脱发(AGA)的关系。方法符合Norwood-Hamilton分级法的63位男性为秃发组。统计所有人员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血尿酸等指标,通过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AGA男性的MS发生率及聚集性,及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秃发组的BMI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空腹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在过重、高血糖、血脂紊乱的危险因素中,秃发组的发生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73.44%。结论AGA与MS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秃发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病理状态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病理状态是否会引起药物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病理状态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病人中有5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FPG(空腹血糖)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比较其两种方法的测定效果。结果45例非糖尿病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者有18例,占到实验总人数的40%;加上5例糖尿病患者后,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23例,占实验总数的46%;检测过程中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空腹血糖相比检出准确率更高,有效的避免了检查过程中的的漏诊及误诊现象。结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多数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现象,检测过程中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在今后临床检验时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糖代谢 异常 葡萄糖耐量试验
  • 简介:摘要中成药的发展形式很好,问题不少。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药动学规律,对阐述其组方原理,进行新药开发、剂型改革、质量评定,指导合理用药,充分发挥中医方剂的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方中药制剂组方复杂,成分繁多,干扰因素多,因此,其药动学研究不同于化学药物制剂,难度颇大。针对其发展现状,应该从药理临床等方向加强对中成药研究工作。

  • 标签: 中成药 发展现状 复方中药制剂 药动学 研究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探讨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对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对比分析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对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情况。结果在260例患者中,189例糖代谢异常,占总人数72.69%。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为72.69%(189/260),空腹血糖确诊率为32.69%(85/260),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更高(P<0.01)。结论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糖代谢异常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减少糖代谢异常漏诊率,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糖代谢 异常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手段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患者综合防治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6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全方位地干预,2年后观察干预效果,主要观察知晓率、遵从率和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知晓率、遵从率和各项观察指标显著好于2年前,并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全方位的干预,可显著有效地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各种指标。

  • 标签: 健康干预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在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对稳定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一次性服用辛伐他汀约20mg,患者用药后采集血液,运用仿真测试检测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分析,得出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然后和文献中正常群体的辛伐他汀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利用模型筛选出来的协变量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滤器、BMI以及每周透析时间、透析龄等各种变量都没有相关性。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得到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让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辛伐他汀药物调整。

  • 标签: 辛伐他汀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血液透析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雄性大鼠后肢体一侧制动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胶原蛋白在大鼠失用性骨质疏松中的骨代谢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自身对照研究,选取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未进行处理)和实验组(N=20,一侧后肢体固定),20只雄性SD大鼠右侧肢体固定建立失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右后肢制动固定作为实验组,未固定的对侧肢体为对照组。2周后麻醉下建模动物处死后截取相同长度后肢股骨标本,进行标本处理。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总胶原及Ⅰ型、Ⅱ型胶原含量。结果实验组总胶原、Ⅰ型、Ⅱ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Ⅱ型胶原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一侧后肢体制动可以导致大鼠固定侧股骨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Ⅰ型/Ⅱ型胶原比值的下降,构成了失用性骨质疏松的生物化学基础,导致骨钙、骨磷减少形成局部性骨质疏松。

  • 标签: 失用性骨质疏松 大鼠 Ⅰ型胶原 Ⅱ型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按标准纳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250例,根据是否合并血脂代谢异常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和高血压合并脂代谢异常组(B组)。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时间段的血压标准差(SD)及变异系数(CV),作为该时段的长时BPV指标,包括24h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血脂异常对高压患者BPV的影响。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组B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脂代谢异常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均与BPV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应该双管齐下,除血压达标外,还需尽早地干预血脂代谢异常。

  • 标签: 高血压 血脂代谢异常 血压变异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癌术行胸导管结扎及术后营养方式对术后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在遂宁中心医院胸心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并有明确记载是否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及术后营养方式的病例共例,分成未结扎组例(A组)和结扎组例(B组),B组以营养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C组)和肠外营养组(D组)并查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血脂对比A/B组间血脂变化差异,对比C/D组间血脂变化差异。结果A、B、C三组术后1周、1月、3月TC平均下降率、TG平均下降率、LDL平均下降率存在差异(P<O.001)。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论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可引起术后血脂降低,其中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下降明显,术后1月至3月逐渐恢复。

  • 标签: 胸导管结扎 脂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对患者心肾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1300例高血压患者,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功能、血管、心脏结构进行检查,对患者的蛋白尿进行分析,通过免疫比浊法进行患者的心肾血管评估。结果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在左室质量和指数明显要高于其他高血压患者,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高血压合并MS患者在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和MAU阳性率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有超过90%的患者出现代谢紊乱的症状,合并腹型肥胖对左心室肥厚影响严重,合并MS、糖尿病对血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需及时就医,做好防范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代谢紊乱 心肾血管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