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伐他汀联合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伐他汀联合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NIHSS(35.10±1.30)分、ADL(60.15±1.58)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8.02±0.03)分、ADL(93.38±1.96)分、有效率97.73%、死亡率2.2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伐他汀联合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安全性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氟伐他汀 氯吡格雷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在治疗过程中选用吡格雷联合伐他丁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72例来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上在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雷联合伐他丁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治疗前的神经系统评分为20.71±1.13,治疗后的评分为11.85±1.04,6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8%。结论对于脑梗塞的患者在应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吡格雷联合伐他丁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明显减少神级系统功能缺损,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氟伐他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米特联合吡格雷治疗IgA肾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IgA肾病患者30例以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来米特联合吡格雷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并统计24h尿蛋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gA肾病应用来米特联合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 标签: IgA肾病 来氟米特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吡格雷联合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脑梗塞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吡格雷联合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4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吡格雷联合伐他汀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吡格雷联合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前瞻性开放研究,共收集90例2009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塞患者,随机为两组,分别采用吡格雷联合伐他汀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者患者治疗后N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N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GMP-140、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雷联合伐他汀治疗脑梗塞,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助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脑梗塞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阐述阿莫西林胶囊临床应用及其市场分析。本文重点阐述阿莫西林胶囊临床应用及其市场分析。阐述内容分为国内外上市情况、阿莫西林胶囊临床应用情况及阿莫西林胶囊行业形势及产品销量预测三个方面。阿莫西林胶囊已在国内外上市多年,其应用广泛,疗效、安全性早已明确。阿莫西林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临床应用广泛。阿莫西林胶囊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杆菌等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和胆道感染。

  • 标签: 阿莫西林胶囊 临床应用 市场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维地西林涂剂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97.52.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阿莫西林在0.05~0.45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曲线方程为y=44.5799x+0.188,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0.99%(n=9)。结论该法用于维地西林涂剂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便,结果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维地西林涂剂 HPLC 阿莫西林
  • 简介:摘要分析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的含量的不确定来源,计算各个不确定度分量,以合成不确定度计算扩展不确定度,评定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大小。该方法对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中阿莫西林的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具有指导作用,对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 标签: HPLC,阿莫西林胶囊 含量测定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他定联合丙酸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临床确诊的1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雷他定联合丙酸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丙酸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四周后对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头痛的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他定联合丙酸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好,症状缓解较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氯雷他定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介绍了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法重点阐述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临床上的应用表现、联合用药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结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同时对于相关邻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结论阿莫西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 标签: 阿莫西林 临床应用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氢噻嗪片联合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难治性高血压并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将7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氢噻嗪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伐他汀。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Scr、BUN、TC、TG值均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压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氢噻嗪片联合伐他汀不但能有效降低DN患者的血压,而且能有效降脂,保护肾功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 氟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良反应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275例应用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138例,年龄在19-54岁之间,女性137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139例,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136例,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在采用两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的不良反应要显著少于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对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_克拉维酸钾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给出合理化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我院应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_克拉维酸钾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368份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_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占的比例,不良反应体现在皮肤、胃肠、循环以及中枢神经等不同程度的比例以及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结果368例份不良报告中有78例是由使用阿莫西林_克拉维酸钾治疗导致的,占21.2%;有290例是由使用阿莫西林治疗导致的,占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阿莫西林_克拉维酸钾导致的不良反应在皮肤、胃肠、循环以及中枢神经等方面构成比分别为45(57.7%)、25(32.1%)、6(7.6%)以及2(2.6),290例阿莫西林在皮肤、胃肠、循环以及中枢神经等方面构成比分别为230(79.3)、20(6.9)、15(5.2)以及25(8.6),皮肤、胃肠以及中枢神经抑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为(6.21±2.03)d,阿莫西林_克拉维酸钾为(9.34±3.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_克拉维酸钾与阿莫西林相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阿莫西林_克拉维酸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药物阿莫西林的原有剂型有片剂、胶囊剂等,目前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剂型、制剂,为了适应新剂型、制剂的要求和进一步完善阿莫西林原有的质控标准,笔者对测定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本文中作了阐述。

  • 标签: 阿莫西林 制剂 含量 测定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沙坦钾氢噻嗪与沙坦钾联合氢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民体检的首次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例,记录首次发现是的血压值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沙坦钾氢噻嗪,对照组给予沙坦钾联合氢噻嗪,规律用药一周血压稳定后,分别随访2周、4周、8周的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23%。结论两组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显著效果,但是沙坦钾联合氢噻嗪比沙坦钾氢噻嗪降压更容易达标。

  • 标签: 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西药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方面的应用。重点阐述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临床上的应用表现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投入使用提供必要的指导,对抗生素的理论研究进行补充。

  • 标签: 阿莫西林 临床 应用表现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阿莫西林胶囊分装过程中装量差异问题,提高阿莫西林胶囊的质量。方法通过分析阿莫西林胶囊分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原料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结果采取有效措施以后,解决了阿莫西林胶囊分装中的装量差异问题。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阿莫西林胶囊分装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 标签: 阿莫西林胶囊 装量差异 产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阿莫西林单独用药与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性分析20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用药情况,比较A组(阿莫西林单独用药)和B组(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联合用药)用药后不良反应类型、表现及影响。结果总体来看,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早于A组,非治愈患者比例和对原疾病产生影响例数比例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克拉维酸钾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安全性高于单独使用阿莫西林

  • 标签: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阿莫西林分散片和阿莫西林胶囊在健康的人体内药物代谢代动力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12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单剂量口服阿莫西林分散片500mg,给予对照组单剂量口服阿莫西林胶囊500m,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病例体内的阿莫西林血药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阿莫西林分散片的最大血药浓度为(741.7±67.5)μg/L,阿莫西林胶囊的最大血浓度为(686.6±56.1)μg/L;阿莫西林分散片的达峰时间为(2.6±0.8)h,阿莫西林胶囊的达峰时间为(3.3±0.9)h;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分布半衰期为(4.71.2)h,阿莫西林胶囊的分布半衰期为(5.8±1.9)h;阿莫西林分散片的血药浓度下面积为(6421.2±169.4)μg/(h•L),阿莫西林胶囊的血药浓度下面积为(4703.6±118.0)μg/(h•L)。结论阿莫西林分散片达峰时间和分布半衰期小于阿莫西林胶囊,说明阿莫西林分散片的起效速度比较快,可以更快的起到治疗效果。

  • 标签: 阿莫西林分散片 阿莫西林胶囊 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