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注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助导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根据技能考核成绩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结论案例教学法、助导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课教学效果。

  • 标签: 注射给药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注射器加法以避免加过程中的液体污染,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以2007年3月成立调配中心以前调配27500组为例是对照组,调配方法为食指固定针栓调配药物。以2007年3月成立调配中心后的27500组为例是实验组,配置方法为手持注射器空筒,食指不接触针栓调配药物。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输液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注射器加法可以有效避免加过程中的液体污染,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注射器加药 改进方法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都是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长期的注射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对胰岛素非注射系统研究发展迅速,产生了一些非注射系统。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已经发表的文献对胰岛素非注射途径给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岛素 非注射给药 糖尿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给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7月通过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给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数据显示,患者在注射鱼腥草注射液24h后最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其皮肤损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17%、23.91%、20.65%。结论临床在鱼腥草注射液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段要加强监测,并及时观察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药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鱼腥草注射液 静脉给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窄谱抗菌与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03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6例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53例患者采取窄谱抗菌与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采取广谱抗菌与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的概率5.66%(3/53)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98%(9/53),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咳嗽咳痰积分、舌象积分、脉象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窄谱抗菌与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可明显减少继发性感染的发生,改善其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窄谱抗菌药 双黄连注射液 老年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7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加深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筛选在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因使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74例,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类别、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品均为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类药物,共9个品种。中老年患者(≥40岁)居多,占82.43%(61/74)。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超过一半病例54.05%(61/74)存在超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配伍不当等用药不当情况。结论中药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也较常见,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监测,同时强化医务人员正确合理用药的意识,掌握中医用药的指征,从而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联合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氯吡格雷的治疗基础之上加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失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丁苯酞注射液 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药房退中的风险隐患,保证药品质量,进一步促进医疗安全。方法结合所引起医疗纠纷事件,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药品安全和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退回的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存在药品安全隐患的问题比较突出。结论优化退流程,健全退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追责制度,减少退率,减少药房退风险隐患,保证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退药 质量 风险 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维生素K1在小鼠体内的代动力学参数昼夜变化。方法将小鼠分为维生素K1注射剂白天组和维生素K1注射剂夜晚组,采用HPLC法测定维生素K1在小鼠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维生素K的浓度。结果与白天组比,维生素K1注射液夜晚组的血药浓度较低、体表分布容积较高、总清除率较高和生物利用度较低(P<0.05)。结论新生儿预防维生素K1缺乏性出血时,建议白天给与维生素K1注射液。

  • 标签: 维生素K1 药代动力学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事管理工作,使得门诊药房患纠纷得到有效减少。方法通过提高药剂师的能力、有效控制药品质量、增进与患者的沟通等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事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医患纠纷变化情况。结果加强门诊药房事管理后的一年中,相关患纠纷数量明显下降(P<0.05),门诊和住院患者对医院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门诊药房事进行有效管理,能够降低用药不科学、药剂师的失误、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等现象出现,而且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退情况的发生,由此使病人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这样病人就可以放心的让医生开药和用药了。

  • 标签: 药事管理 门诊药房 药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占比控制中应用药事干预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起实施药事干预控制药占比,通过医院药品管理数据库的资料,调查干预前以及干预后期各个科室的占比情况。结果实施药事干预控制医院占比后,各个科室占比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占比控制中,通过事干预的应用,可有效的降低各个科室的占比,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药事干预 药占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病区药房退现状,分析退的原因,以规范病区退药行为,减少退的产生。方法对我院病区2012年10月11日—30日,共计20天的退药单进行统计。结果2012年10月11日—30日退药单共1236张,退条目数3532,退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值为2.54%;退最多的科室为外科,产生退最多的因素为原因主要包括出院、更改医嘱、电脑输入错误等。结论我院各病区均有退现象,且退药量较大,增加了药品质量管理难度,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有待规范管理。

  • 标签: 病区 退药 住院患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胡注射液曲池穴位注射退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5例,观察组予柴胡注射液双侧曲池穴位注射,对照组予柴胡注射液臀大肌肌注,对两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观察。结果退热效果评分观察组为2.91±0.32分,高于对照组2.64±0.14分。结论柴胡注射液曲池穴位注射较柴胡注射液肌肉注射退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柴胡注射液 曲池 退热
  • 简介:摘要分析门诊退处方的成因及特点,以此减少门诊退处方,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法统计我院门诊2010年1月~2010年12月退处方352张,按退药科室,药物类别,退原因进行分类。结果以妇科门诊退占多,注射剂退多,抗生素退多,退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结论通过对退处方的分析,以加强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

  • 标签: 退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支气管镜注辅助治疗耐多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耐多肺结核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身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注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肺结核空洞闭合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以及肺结核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注辅助治疗耐多肺结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支气管镜 耐多药肺结核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型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型眩晕患者45例。分为①穴位注射组②牵引+针灸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CD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穴位注射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在对TCD检查参数变化改变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型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穴位注射 红花注射液 颈椎病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和抗抑郁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以第二代抗精神病(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新型抗抑郁(氟西汀、度洛西汀)作为观察组,抗生素(头孢呋辛酯、阿奇霉素)为对照组,采用微生物抑制实验检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和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抑菌作用。结果喹硫平、氟西汀、度洛西汀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抑菌作用不明显。结论喹硫平、氟西汀、度洛西汀有抑菌作用,在其抗精神病及抗抑郁的治疗机制上,很可能存在着双重治疗机制。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抗生素 微生物抑制实验 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