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2011年12月8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儿平均年龄(2.26±1.22)岁,惊厥发生时体温(38.83±0.19)℃,发作时间(5.48±4.29)min,单纯型高热惊厥70例,复杂型高热惊厥10名,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止惊、降温、吸氧、降低颅内压、治疗原发病;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随访(19.58±9.90)月,30例复发(37.50%),复发平均(2.01±0.33)次,2例患儿出现智力障碍,2例患儿转变为癫痫。结论高热惊厥在儿科常见,虽然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应积极控制惊厥发作,并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手术方式和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12年采用以肿瘤为中心的甲状腺次全切、一侧腺叶全切及腺瘤摘除68例资料。结果腺瘤摘除术后复发率11.11%,甲状腺次全切术后复发率10.25%,腺叶全切除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甲状腺腺瘤至少应行一侧次全切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甲状腺再次手术的关键。

  • 标签: 甲状腺腺瘤 手术方式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DR、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表现对比分析。结果椎体骨质破坏30例,约占86%;椎体病变累及附件者15例占42.9%;椎间隙狭窄者35例,约占100%;椎旁脓肿者15例,约占42.9%;椎间盘受累者13例,约占37%;硬膜和脊髓侵受累者10例,约占28.6%;砂粒状死骨者7例,约占20%;原有肺结核继发脊柱结核者4例,约占11.4%;脊柱后突畸形者3例,约占8.6%。结论DR平片是脊柱结核的常规检查,CT检查是DR平片的重要补充,能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及隐蔽的病灶及椎体骨质破坏有无向椎管移位,明确椎管、附件及脊髓有无受累;MRI在显示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椎间盘、椎管内脊髓及神经根侵犯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 标签: 脊柱结核 影像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手段,以提高我国现代内科昏迷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急诊内科接诊的253例昏迷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转归进行院内跟踪。结果确诊240例,占94.9%,死亡38例,占15%。结论急诊的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昏迷患者临床症状的研究,以不断的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急诊内科昏迷 病因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尿道手术并发症。方法我科2001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14例经尿道手术并发症,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56±2.1岁,尿道狭窄3例;继发性出血3例;尿路感染2例,膀胱穿孔伴TURS(经尿道电切综合征)1例,TURS1例,后尿道新生1例,尿失禁1例,腺体残留、尿潴溜2例,膀胱颈挛缩1例,并分析造成的原因。结果尿道狭窄者行扩张、切开;出血者行镜检,置尿管;感染者抗炎;后尿道新生物行电汽化;尿失禁者行人口尿道括约肌置入,尿潴溜者行镜检电凝等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准确诊断,合理选择术式及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关键。并发症的治疗予对症处理。

  • 标签: TURP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右下腹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经手术证实92例右下腹病变的CT影像资料,分析各种病变CT影像学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2例右下腹病变经平扫及增强后均显示满意,具有良好的空间及密度分辨力,CT诊断与手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6.74(88/92)。结论对92病例分析后表明,CT用于诊断右下腹病变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右下腹病变 CT 肿瘤 感染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淋巴结结核CT表现的分析,提高对淋巴结结核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1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例,女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年龄21-63岁,平均32.73岁。病史最短3周,最长8年。结果15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多累及多个区域淋巴结(10例,占66.7%),累及单一区域淋巴结较少(5例,占33.3%),以中下颈部为多见。CT扫描表现为多个淋巴结异常,体积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表现分为3型l型均匀强化;2型环状强化;3型不均匀强化。以环状融合强化最具特征。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结核 淋巴结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手法复位方法。方法左手4指按压肠套叠部位,用力要适中,向下压入3cm左右,手指向梗阻端前推2—3cm,持续2—3分钟,可重复数次;当梗阻端位于回盲瓣处,左手4指指尖在梗阻端外侧方向下压入3cm左右,向内侧推。结果肠套叠经手法复位成功30例,1例未成功,成功率96.8%。结论正确的手法复位方法能明显提高肠套叠复位成功率。

  • 标签: 钡剂灌肠 肠套叠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的48例患者在行体外碎石、药物治疗、手术取石等治疗后进行临床随访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率进行探讨。结果4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经体外碎石、药物治疗、手术取石等证实,诊断符合率93.7%,漏诊3例。结论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准确率高并具有无创、经济、方便、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点,不仅能诊断结石的有无,还能观察结石的位置、大小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超声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12年手术治疗的542例脾破裂病例中的12例病理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病理性脾破裂中,自发性脾破裂7例,外伤性脾破裂5例,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5年中,5例死亡。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病理性脾破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和后续治疗,可提高病理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自发性脾破裂 病理性脾破裂
  • 简介:摘要对Bevan式睾丸固定术的术式褒贬不一。但目前在我国许多医院仍是较常见的手术1。笔者设计改良Bevan式睾丸固定术,我院于1999-2011年采用该术式进行睾丸固定术198例,术中用四点定位,两条不同位置,作用于不同方向双线适度牵引的方法,杜绝了术后睾丸回缩,睾丸萎缩,睾丸扭转的发生,减少了局部组织(如睾丸等)的损伤程度,亦有防止牵引线离断的发生。

  • 标签: 隐睾 睾丸固定术
  • 简介:摘要至今被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是素体阳盛、久病伤肾、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所致,同时又与年龄、起居等因素密切相关。其病机则表现为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风邪外犯,扰动清窍,或由瘀血痹阻脑络,且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那么中药除能增强脏腑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外,还能调节紊乱的脏腑功能趋于正常,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 标签: 中医 高血压 处理
  • 简介:摘要胰腺是人体仅此于肝脏的大腺体,由于其体积小且固定在腹膜后,背靠脊柱,故无论平时或战时胰腺损伤均较少见,仅占腹部损伤的1—2%。1旦受伤则说明暴力大,损伤程度也多严重,死亡率高。现就我院收治的两例胰腺严重损伤的病人救治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胰腺损伤 救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尿道会师术对尿道球部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尿道造影对决定术后留管时间长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6例尿道球部损伤患者行腔内尿道会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一次性留置导尿管成功,手术时间10—18分钟,术后2—4周拔除导尿管,20例排尿通畅,6例行3—5次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结论腔内尿道会师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道会师术 尿道损伤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共收治56例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68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在结石清除率及患者恢复排尿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小便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膀胱切开取石术一次性去除结石,患者小便恢复排尿时间短,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疗效。

  • 标签: 膀胱切开取石术 置尿管 膀胱结石
  • 简介:摘要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身心痛苦,同时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妇产科术后切口感染占术后感染的43.49%1。因此,及时寻找病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感染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对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发生切口感染的10例患者进行易感因素的分析。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