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用于粘结纤维桩的树脂粘接材料的吸水性和溶解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ParacoreAutomix、DMGLuxacore、可乐丽菲露DCcore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每种材料各制备5个试件,浸泡于蒸馏水中28d,通过测量浸泡前、后的重量变化计算材料的吸水值与溶解值。结果3种材料的吸水值与溶解值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ara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最大,分别为(20.13+0.97)μg/mm3和(4.81+3.13)μg/mm3。结论DC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较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Para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最大,其远期力学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缩短。

  • 标签: 纤维桩 树脂粘接剂 吸水性 溶解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三维示踪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探讨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结构以及这些纤维束的起止和走行径路。方法对30名健康成人(男女各15名,年龄19-29岁)行头颅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并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三维重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结果成功地显示了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纤维束的立体形态、空间走行及来源与终止。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该技术是研究大脑神经纤维束的可行方法。

  • 标签: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嘴部 纤维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 简介:摘要术前麻醉效果是决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的麻醉方法可归纳为喷雾或雾化吸入法、气管内滴入法、环甲膜穿刺法、局部神经阻滞法及穴位按压法。方法将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结论小容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麻醉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较为理想的方式,但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术前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优点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随即抽取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一年的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患者病例20例,其中共有残根残冠39颗,全部采用复合桩核修复技术对患牙进行修复,修复结束后通过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对其独有优势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牙的修复治疗均顺利完成,在修复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在全部39颗患牙中成功修复者35颗,修复失败者4颗,修复的成功率可达89.7%,效果比较明显。结论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其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时使用与推广。

  • 标签: 复合桩核 修复 后牙 残根 残冠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纤维乳管镜在乳腺疾病的临床应用现状、价值及发展前景。方法综述纤维乳管镜的发展简史,及其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结果纤维乳管镜在乳腺疾病尤其是伴乳头溢液者应用广泛,已显示出较乳管造影等常规检查方法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可同时行乳管冲洗和镜下定位、活检、治疗。结论纤维乳管镜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是一种很好的内镜技术,相信能被更好地应用和发展。

  • 标签: 纤维乳管镜 乳头溢液 乳管冲洗 活检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纤支镜检查属于强刺激性的侵入性操作,痛苦较大,大多数病人不愿意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是指在全身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明显减轻痛苦,有利于医师在检查中仔细发现病灶及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9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304例病人胃镜取材病理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88例胃镜诊断出现偏差,纤维胃镜对胃病的确诊率为77.6%(304/392)。结论纤维胃镜联合术后活检可有效增加胃病确诊率,有利于胃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 标签: 胃粘膜纤维胃镜 活检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00mg氯胺酮复合小剂量的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优点。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单纯用芬太尼0.8mg+0.375%布比卡因20ml+生理盐水后=100ml,(A组60例);芬太尼0.2mg+氯胺酮100mg+0.375%布比卡因20ml+生理盐水后=100ml(B组60例);在术后30分钟与硬膜外导管均接入2ml/h的镇痛泵。镇痛效果用视觉模拟评分观察术后4h8h12h24h36h48h的镇痛效果及患者HRBPRRSPO2平稳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加入100mg氯胺酮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镇痛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低(P<0.01).结论芬太尼0.2mg+氯胺酮100mg+0.375%布比卡因20ml+生理盐水后=100ml以2ml/h硬膜外注入,止痛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发生低,更适合术后镇痛。

  • 标签: 100mg氯胺酮 小剂量的氯胺酮 硬膜外镇痛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性分析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情况,总结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法,以减轻术后并发症,减小患儿痛苦,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软坚糖浆治疗Wilson's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38例Wilson's病肝纤维化患儿分为软坚糖浆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复常率为84.61%(22/26),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HA、PCⅢ、LN分别为115.07±46.51ng/ml、109.02±28.92ng/ml、115.20±25.17ng/m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软坚糖浆有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软坚糖浆 Wilson's病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共同病理过程,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更密切相关。实验研究显示中药抗肾纤维化效果确切。本文将近几年以来中医药对肾纤维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肾纤维化 中医药 单味药 复方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患者采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以乳晕为中心,放射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将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并发症、复发情况及患者对采用术式的满意程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9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病理诊断为普通型乳腺纤维瘤。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瘢痕小且不明显,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乳腺纤维瘤是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采用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其疗效好、复发率低、瘢痕较为隐蔽,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临床渴求研发一种高科技充填材料替代传统根管治疗术的夹心饼充填,从而达到牙体缺损高效、长久、安全的修复,把医生从繁重的医疗工作中“救赎”出来,远离职业病的伤害。根管治疗术需要变革创新,故提出一种新的充填理念“浇筑技术”。

  • 标签: 流动树脂 替代 牙胶 浇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的X线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19例FCD的X线征象。结果19例共24个病灶,15例单发,4例多发,其中股骨远端15个、胫骨近端5个、股骨近端2个、腓骨和尺骨各1个。病灶平均1.36±0.84cm,多为卵圆形和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缘清晰锐利有薄层硬化边,均无骨膜反应。8个病灶临床追踪复查无扩大。结论X线片对具有典型征象的FCD可明确诊断,首诊不能明确诊断者必须密切结合患儿年龄、临床表现和临床追踪复查的X线变化等综合考虑。

  • 标签: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非骨化性纤维瘤 X线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价值。对12例经手术证实颅面部骨纤维结构异常增殖症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10例为多发,2例为单发,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片状硬化,患骨膨胀和畸形,病变区内自然腔、窦、孔、裂、管受侵狭窄或闭塞。结论CT检查能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及病变的CT表现特征。

  • 标签: 颅面骨 纤维异常增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探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4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纤维瘤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数数,实验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瘢痕更小,乳房形态更美观,患者自我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更好,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能够达到治疗与美容统一,值得应用。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乳腺纤维瘤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轻、中、重度)、肝硬化组的血清HA、LN、PⅢNP、CⅣ。结果4项指标中最早表现为HA的升高,在急性肝炎开始升高,以肝硬化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PⅢNP在急性肝炎组未升高,轻度慢性肝炎中已显示升高(P<0.05),在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升高明显(P<0.01);CⅣ在急性肝炎及轻度慢性肝炎中未见明显升高(P>0.05),在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升高明显(P<0.01);LN急性肝炎及轻度慢性肝炎中未见明显升高(P>0.05),在中、重度慢性肝炎组有升高(P<0.05),肝硬化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在肝纤维化诊断、病程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炎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HA LN PⅢNP C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