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东莞外来女性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的研究,找出导致PPD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东莞外来女性产后4~6周的产妇6000人,筛选出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数≥13分产妇200人,并进一步进行社会心理学因素调查生活事件量表测定、特质应对方式测定、Lock-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并同时进行生物学因素测定抽血化验FT3、FT4、TSH、E2、P。结果1、东莞外来女性PPD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学因素2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心理学因素中的文化程度(aP)、来莞时间(aP)、家庭收入(bP)、正性事件次数(aP)、夫妻人生观和生物学因素中的TSH、FT4、P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aP<0.05,bP<0.01);2、东莞外来女性PPD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之间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T4和家庭收入有正相关、TSH和丈夫出生地、来莞时间、正性事件刺激量有正相关、TSH和职业、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夫妻人生观有负相关、E2和夫妇讲座及产后讲座的帮助、正性事件次数有正相关、E2和消极应对分有负相关、P和正性事件次数有正相关、P和消极应对分有负相关。(P<0.05-0.002)结论东莞外来女性PPD社会心理学因素和其甲状腺激素和性腺激素有相关性,对进一步推测产后甲状腺疾病和PPD预后有一定价值,建议通过上述的社会心理学因素能够为预防东莞外来女性乃至流动人口多的城市PPD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东莞外来女性 产后抑郁症 社会心理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就诊心理状况,探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实施特殊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了解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活动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心理分析 心里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7月两个月收治的3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下腰痛JOA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是否享有保险、文化程度、疼痛时间等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调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水平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文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享有保险患者与未享有保险患者的疼痛水平与焦虑、抑郁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患者享有保险可以影响患者疼痛水平;患者病程与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社会心理因素 焦虑 抑郁 保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关的社会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于我院门诊复查的10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诊断标准的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并采用SDS和自制的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3%,主要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感到社会对自己的歧视、对家庭的愧疚、担心疾病无法康复、与人交流沟通的恐惧、家庭经济困难、找工作受挫以及担心家庭对自己的失望。结论充分了解导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自信,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 标签: 精神分裂 抑郁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分析其社会心理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于2015.3~2016.3期间收治的7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包括普通组与干预组,每组成员35例,前者实行院内一般护理措施,后者调查其社会心理因素并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生存质量及心理情绪。结果普通组心理情绪相关指标评分较低,干预组较高,P<0.05;普通组生存质量评分较低,干预组较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及早分析其社会心理因素,然后制定相关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社会心理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位脑梗死患者,把其作为心理状态护理的研究对象。把60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把两组患者平均分为30位,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病情效果。结果在对两组护理后的数据显示当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的适应状况有效率是9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的适应状况有效率是75%,两者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采用了心理护理干预后,有很大的改善效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心理状态护理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焦虑心理状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27.22±6.69)较低,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例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为43.75%,其中轻度焦虑者占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的比较中,非焦虑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均高于焦虑组,其中两组在主观支持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较差,积极关注并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可降低焦虑的发生,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社会支持 老年高血压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孕妇的心理状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松江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妊娠满4个月的孕妇483例进行调查。结果在483例被调查者中,有焦虑症状者118例(24.4%),抑郁症状者78例(16.1%),合并焦虑与抑郁症状者28例(5.8%);孕妇的年龄与SDS总分和SAS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66和0.131,P<0.05),孕妇年龄越大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孕妇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与年龄、经济问题、以及性格特征等多种因素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孕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且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以引导和干预。

  • 标签: 孕妇 心理状态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8名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老年科患者的心理状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本组200例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结果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情也随之开朗。结论护士应及时发现心理相关因素,消除或减少老年患者的一些负性心理,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癫痫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方法采取SAS和SDS对73例患者进行焦虑及抑郁心理方面的诊断。结果患者中存在焦虑心理的的占有率为63%,且存在抑郁心理的占有率为75%。结论癫痫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心理方面的压力甚至障碍。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提供药物,还应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

  • 标签: 癫痫 心理 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慢性咽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心理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分析63例慢性咽炎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比对照组高,其他因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SAS评分及SD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咽炎患者合并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怖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疗效。

  • 标签: 慢性咽炎 焦虑 抑郁 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护理治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程度。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2组患者6个月后各项心理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各项心理状况量表的评分有明显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结论在充分透析基础上,对MHD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理障碍 血液透析 症状性自评量表 艾森克人格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丧亲事件对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癌症患者丧亲家属50人,利用焦虑、抑郁量表等工具,评估家属情绪变化。结果丧亲家属抑郁评分明显升高,部分家属创伤后悲伤体验深刻。结论亲人去世事件会对家属产生不良心理,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分别出现自卑、挫折;烦躁、焦虑;孤独、被遗弃;抑郁、多虑;依赖性增强的不良情绪,分别占62.5%、55.1%、53.7%、47.1%、22.1%。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问题,针对其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康复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对减轻家庭及社会责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心理状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91名社区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社区医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7.58%;②社区医生心理问题以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为主要表现;结论社区医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以强迫、抑郁、焦虑为主要表现。

  • 标签: 社区医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孕期护士的心理现状并给予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对策急诊孕期护士存在着各种心理压力,护理管理者更应重视孕期中的行为心理管理,做好心理干预,促进孕期护士的身心健康,保证母婴安全,保证护理质量。结果预防或减轻急诊孕期护士的心理压力,降低急诊孕期护士的流产率。

  • 标签: 孕期护士 心理状况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搜集56例白血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2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两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儿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儿焦虑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其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肯定。

  • 标签: 白血病 小儿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职业疲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抽样方法,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及疲劳量表-14(FS-14)对7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IDA量表抑郁分值较门诊护士高(3.37±1.64vs4.31±2.25,P=0.046);ICU护士FS-14量表脑力疲劳值(2.97±1.76vs1.63±1.39,P=0.001)与总疲劳值(8.62±3.19vs6.27±3.19,P=0.003)均较门诊组高;IDA量表因子均与FS-14量表总疲劳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部门护士的疲劳类型不尽相同,过度疲劳可导致临床护士产生抑郁、焦虑、激惹等负面情绪。

  • 标签: 护士 疲劳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一种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异地侵犯并毁损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本病自1981年被发现至今已有20余年,病死率极高,对社会、家庭造成极大影响,据WHO估计,目前全球HIV感染者3320万人(其中亚洲500万人),现以每6—10个月递增1倍的速度增加。此病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稳定,用药种类较多,长期迁延,很多患者严重耐药,经济负担重。给患者和亲属造成很大心理影响和经济、精神负担。因此,了解AIDS患者心理状况,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予以适当人文关怀,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IV/AIDS心理状况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