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评估儿科重症监护室婴儿急性肾衰竭预后的价值。方法测量患儿的肾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与尿量、血肌酐、尿素,记录出院时是否需要继续肾脏透析,是否死亡,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相关性系数r。结果在RI大于1时患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RI小于1的患儿。在RI大于0.9时患儿对肾透的依赖性不一定高于RI小于0.9的患儿。结论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于急性肾衰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标签: 婴儿 急性肾衰 肾血流阻力指数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脏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肾脏血管母细胞瘤患者1例,男,31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周入院。无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CT平扫可见右肾上极占位,大小约4.5cm,密度较肾脏稍低,增强后强化不均,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考虑肾癌可能。行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右肾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化S—100(+)、NSE(+)、a-inhinbin(+)。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肾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肾脏肿瘤,由于术前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术前患者多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如透明细胞癌等。CT虽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该病鉴别与其他恶性肿瘤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病理仍是目前诊断该病唯一可靠手段。

  • 标签: 肾肿瘤 血管母细胞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5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通过DSA诊断作为金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诊断试验分析采用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52/52)、100.0%(2/2)。在两次检查中,真假腔的数量,主动脉破裂的数量和主动脉第一破口的位置统计学无显著差异,两种检查方式的累及髂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显示夹层假腔内有血栓者12例(23.07%),DSA无法显示夹层血栓情况。结论MSCTA与DSA均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方式,MSCTA简便快速无创且可重复性好,完全可作为主动脉夹层临床筛查的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临床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52例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将阳性患者确诊为VVS,对于HUT阴性以及未行HUT检查的患者则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排除法进行诊断。结果本组52例VVS患者中,有37例(71.15%)反复发作,35例(67.31%)有诱因,31例(59.62%)有先兆,36例(69.23%)有意识的丧失;42例(80.77%)HUT实验为阳性,其中基础实验阳性例13(30.95%),血管抑制型24例(57.14%),混合型13例(30.95%)。在对其进行治疗后,随访9个月,有1例(2.38%)复发。结论临床上治疗VVS患儿时,先要对其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其合理的治疗措施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临床诊治 直立倾斜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与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测;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03%。结论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具有安全性、准确度高等特点。

  • 标签: 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DSA
  • 简介:摘要血管钙化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普遍存在,血管钙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可被视为一项长期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指标。如传统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肥胖等,以及MH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长透析龄、透析充分性、钙磷沉积增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微炎症状态、FGF23水平、血清klotho水平、胎球蛋白A等。尽早地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对于MHD患者延缓血管钙化进程、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有着的非同寻常的意义。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钙化
  • 简介:摘要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yndrome,BS),旧称白塞病(Behtcet’Sdisease,BD)。BS属于慢性炎症性系统性血管炎,经典的三联征多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由于BS临床表现多样、隐匿,因此其不仅诊断及治疗难度大,且预后不佳,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现报道1例以大血管受累为主的白塞病。

  • 标签: 白塞病 血管炎 附壁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学生120人,将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60人。其中,研究组采取PBL联合CBL教学法,而参照组则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与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效果、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BL联合CBL教学法应用到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之中,获得了理想的实习效果,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大大提高,因此,此种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PBL联合CBL教学法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开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6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作为对象,均对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开通,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累计8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76%,并发症均获得有效治疗,且随访至今患者支架在位良好、血流通畅。结论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开通的效果良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内治疗开通 颈内动脉 慢性闭塞
  • 简介:摘要心脏原发恶性肿瘤非常罕见,目前最常规的诊断依然是超声心动图,但超声心动图又有其局限性,有时难以明确诊断,因此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尤为重要,现将我院超声心动图诊断3例右房血管肉瘤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血管肉瘤 心包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NVG(新生血管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NVG患者300例,对照组150例治疗期间用抗VEGF+引流阀植入术联合治疗,治疗组150例治疗期间用抗VEGF+复合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治疗,对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疗效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组应用治疗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视力提升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NVG患者用抗VEGF+复合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治疗,视力得以提升,眼压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NVG 视力 疗效 抗VEGF 全视网膜光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学鉴定在脑血管病变死亡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法医学鉴定中心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因脑血管病变致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尸体临床资料和剖验记录,分析法医学鉴定的结果情况。结果脑血管病变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的人群构成比最高、20~30岁次之,0~10岁最少;构成比较高的职业分别为农民、工人和个体;并以冬季死亡率最高,春季最低;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除了神经系统病变之外,还可见其他病理改变,最为常见的是冠脉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结论法医工作者通过剖验尸体可了解出血位置和死亡诱因,熟悉并掌握脑血管病变和死亡诱因、死亡之间的关系,做出准确的以医学鉴定,从而降低死亡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法医学 脑血管病变 死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伴随基因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已经开始有独立的领域研究血管生成,并多方位对血管生长的规律进行分析。对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关于肿瘤血管生成中CT与磁共振(MR)评估的文献报道。

  • 标签: CT MR 肿瘤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查的653例患者实施有效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通过检查前准备,造影中的护理及造影后的护理配合,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护理配合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中可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并促进患者更好地完成该项检查。

  • 标签: 护理配合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根据WagnerDF分级标准,将不同病变程度者分为轻度组(50例,0~2级)和重度组(50例,3~4级)。轻度组和重度组入院后均给予CTA检查,对比两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观察项目为钙化、斑块);两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钙化发生率及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轻度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用于诊断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技术,可多角度,多层面显示下肢血管不同节段及横截面,特别是对于观察腔内和腔外病变,如钙化和斑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CT 下肢血管 病变
  • 简介:摘要柔红霉素是治疗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用的化疗药物,盐酸柔红霉素是第一代蒽环类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瘤。在静注操作中渗漏的发生率为0.6%~60%。由于它的毒性和理化性质,80%的患者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热、痛和无菌性静脉炎,后期护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溃烂和坏死,甚至截肢。我科运用综合治疗措施,特别采用中医药方大黄(20g)、黄连(10g)、黄柏(10g)、皮硝(50g)煎水湿热敷,成功治愈一例白血病患者柔红霉素外渗引起的皮肤溃烂。

  • 标签: 柔红霉素 血管外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结果CTA与DSA诊断结果差异性较小,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达到97.84%、96.71%、95.27%。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讨组30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讨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科学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始终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面对疾病的治疗。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各55例。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2.5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再通治疗对重症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脑梗死99例,其中采用solitair取栓患者(64例),分为桥接组34例,直接取栓组30例,均采用急诊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重症脑梗死标准剂量静脉溶栓组35例。比较三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桥接组和直接取栓组治疗后24h、7dNHISS评分和30dMRS评分均显著优于静溶组。三组24h、48h颅内出血发生率,30d病死率评估安全性,直接取栓组出血率、病死率低于另外两组,显示安全。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再通治疗大血管闭塞性重症脑梗死短期疗效及预后均好于静脉溶栓,但桥接还是直接取栓尚有争议,直接取栓安全性可能更高。

  • 标签: 静脉溶栓 支架取栓 重症脑梗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