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秋冬季的多发病,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对人体的危害简述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方法介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及继发症,根据临床症状区分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结果按确定的不同性质的感染,对症下药,病毒性的可应用病毒灵以及清热解毒剂,而细菌性的则主要应用抗生素。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对人体的危害并不限于这些疾病本身,而主要是这些疾病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继发症。所以应积极防治。治疗时要根据感染性质,对症下药。

  • 标签: 呼吸道 感染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门诊部及住院部接诊收治的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90例,西药组口服双黄连颗粒冲剂,中药组采用中药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优于西药组(95.6%vs74.4%,0vs8.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急诊治疗中,其合理有效的用药方式,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50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病人用药情况分为两组,比较组病人实施单纯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探究组病人实施抗病毒药物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信息资料,探究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急诊治疗中,其合理有效的用药方式,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结果通过对150例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的回顾分析可发现,有95例(63.33%)病人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其常用抗生素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等。同时在痊愈时间方面,探究组病人相较于比较组病人,没有明显差异,而医疗费用明显要高,存在显著差异,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急诊治疗中,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对于疾病疗效没有明显影响,且会显著增加医疗费用,并增加菌株的耐药性,因此在疾病临床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 标签: 急诊 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治疗。方法将1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的患者,经静滴抗生素治疗5天后,未见缓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90例气反应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4例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茶碱缓释片及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治疗;B组46例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茶碱缓释片及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联合倍氯米松吸入剂吸入治疗,疗程7天,观察2组患者的咳嗽及胸闷、气紧和气反应性分级情况。结果常规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者,93.8%患者气反应性增高;A、B2组治疗后咳嗽及胸闷、气紧和气反应性降低,均为P<0.05,但A组与B组同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气反应性增高的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者,用氯雷他定、茶碱缓释片及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治疗可有效缓解咳嗽及胸闷、气紧等症状。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 气道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方法本文实验对象均选取于本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先住院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其进行一般护理,将后住院的45例患者作为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对其实行护理干预,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其临床护理体会。结果护理组45例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常规组45例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对比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要比一般护理好,且护理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大大提升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大力推广应用在呼吸内科中。

  • 标签: 呼吸内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所在的儿科门诊在救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候使用抗菌性西药现状的情况给予调查研究,对过量使用的居体原因予以分析,提出过量使用预防的途径与手段。方法对我院所在的儿科门诊610份病例进行随机抽查,总就诊次数为1000次,对救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使用抗菌药具体情况予以分析与统计。结果我院儿童科共诊诊疗次数1000次,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共860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86%;其中有820人应用了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占总患者人数应用率的95.1%;其中有361人使用了二联以上的抗菌药,占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人数的41.97%;在上呼吸道感治疗时,抗菌药用量最多的是排名头孢(一代),其次为青霉素类,其三才是头孢二代。结论儿童科门诊上呼吸道感属于常见病症,多半以上为病毒性感染所造成。在救治儿童上呼吸道感病症时应用抗菌药需要合理性特别是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可以让抗菌药物过量使用的现象逐步减少。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6例,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人数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平均分配。A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B组在A组基础上,还根据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以及咳黄痰的细菌量适当使用抗生素。两组患者观察治疗时间均为一周。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每组患者的恢复率也有所不同。A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其中15名患者均已康复,其恢复率为83.33%;B组患者因为根据患者患病程度适当使用抗生素,7天内有17名患者均已康复,剩下一名患者因患有较为严重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需细心照顾治疗,其恢复率为94.44%。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9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护理,2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显效18例,占62.07%,有效7例,占24.14%,无效4例,占13.79%,总有效率为86.21%。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常见疾病之一,经过有效的积极护理,患儿的预后较好。

  • 标签: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之间收治3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98.7%,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呼吸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护理干预,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控制,以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毒性呼吸感染患者采用炎琥宁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炎琥宁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受炎琥宁治疗后,其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2.1±0.3)d、(2.9±0.2)d、(4.1±0.4)d、(1.5±0.3)d;治疗总有效率为91.17%;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炎琥宁给予临床治疗,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低等优势,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炎琥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分析和探究临床护理在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儿科2015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两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护理的重视和推广。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与治疗措施。结果大部分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防治后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最终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该病的发病率与反复率均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防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6例为试验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5%;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5±3.8)h、(2.8±1.2)h;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8.2±4.7)h、(4.3±1.5)h;P<0.05。两组不良反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利巴韦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老年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所接收的60例老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而观察组则结合中医疗法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与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究中医治疗老年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运用与推广。

  • 标签: 中医疗法 治疗 老年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9例,对照组采取感冒清、病毒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银翘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19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4.5±1.4)h、(5.2±1.1)d;对照组患者退热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6.3±1.7)h、(6.7±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银翘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儿科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现状分析。方法经整理记录,随机选取经本院治疗的患者的诊断处方2000张,抗菌患者周期性时间控制在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采用调查走访,文献资料查阅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对于儿科患者的使用率达41.5%;进行外周血检查的儿科患者,在常规处方配合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17.1%;儿科患者中未经外周血检查过的病人,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上可达28.5%。儿科患者中连续用药可占82.15%,抗菌药物对于儿科患者可分为5种类别,应用抗菌药物可统计为七类,一共可达28种。头孢菌素药物在金额与DDDS上居首。结论近年来,我院对儿科抗菌药物的监管越来越完善,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完善成效显著。但部分情况下还存在用药针对性较差的不利行为,对于日后儿科使用抗菌药物仍需不断管控和宣教。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门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利巴韦林颗粒;对照组100例给予小儿利巴韦林颗粒,均每日三次,疗程3~5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情况及病程。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病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

  • 标签: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此期间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儿接受抗病毒、抗炎等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78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均康复。结论临床医师应给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予以足够的重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儿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蒲地蓝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效果显著。

  • 标签: 蒲地蓝口服液 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应用复方甲氧那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感染后咳嗽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比较两组咳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咳嗽评分为(2.1±0.6)分、对照组评分为(2.0±0.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为(0.3±0.1)分、对照组评分为(1.2±0.2)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甲氧那明 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