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检测及治疗情况。方法将100例慢性萎缩胃炎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阿莫西林+替硝唑+硫糖铝治疗;对照组使用克拉霉素+果胶铋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为92.00%。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每组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萎缩胃粘膜者,使用阿莫西林+硫糖铝+替硝唑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特征 联合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0月起到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选取95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9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的50例黄闸采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炎症反应,对患者的胃粘膜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能够促进患者胃部腺体再生,将中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中医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并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中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全面的观察,并探究其治疗有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将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甲硝唑、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其主要是益气活血、养阴的治疗方向,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结果通过相应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即两组患者在肠化生增生、炎症、胃粘膜萎缩的治疗方面观察组效果更佳。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痛,治疗有效高。与此同时,采用中医治疗有利于发挥药剂对患者整体病情的调节,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消除炎症反应,并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对胃粘膜病变部分的修复,保证腺体的再生,具有较高的安全,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 肠化生增生 胃粘膜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的治疗,实验组在更昔洛韦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热程、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结开始缩小时间、肝脾明显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加快了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丙种球蛋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萎缩阴道炎采用甲硝唑联合雌激素进行治疗的安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萎缩阴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通过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雌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分别为92.18%、76.56%,观察组治疗有效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产生严重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甲硝唑药物基础上联合雌激素治疗,对改善萎缩阴道炎临床症状、提高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萎缩性阴道炎 甲硝唑 雌激素 安全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胃炎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果胶铋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果胶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4%,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阿莫西林 果胶铋 联合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在治疗慢性萎缩胃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莫沙必利和莫沙必利联合胃炎合剂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分析。结果乙组和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69.7%,乙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腹胀消失时间、疼痛好转时间、痊愈时间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应用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莫沙必利 胃炎合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七消痞颗粒治疗62例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62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参与研究,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七消痞颗粒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胃镜分级变化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胃镜分级与对照组明显较得到改善,两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七消痞颗粒在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胃镜分级,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参七消痞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慢性萎缩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序贯疗法)和对照组(接受常规三联疗法)。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慢性萎缩胃炎症状评分。(2)两组慢性萎缩胃炎治疗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慢性萎缩胃炎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慢性萎缩胃炎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慢性萎缩胃炎治疗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联合雷贝拉唑序贯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疗效肯定,对改善症状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序贯治疗 慢性 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萎缩胃炎的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例慢性萎缩胃炎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后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对两组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此次研究41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判定为慢性萎缩胃炎,其中29例与病理诊断的结果相符合,16例患者出现伴肠上皮化生,15例患者出现伴异性增长。②在此次检查中17例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出现胃粘膜粗糙、变薄及白相的症状,病理诊断的结果显示16例患者都是萎缩胃炎,在同症状总人数中占到94.1%。出现异常增生的患者10例,占到58.8%,肠上皮化生的患者8例,占到47.8%。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内镜诊断表现的症状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意义,尤其是胃粘膜粗糙、变薄及以白相为主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诊断慢性萎缩胃炎,使用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同时进行判定,可以保证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确诊的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91%、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8.12±2.42)天、(10.23±4.4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小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儿病毒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患儿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儿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1.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1例恶心、1例腹痛;对照组患儿出现1例腹痛,2例恶心;和滴注速度有关,缓慢滴注后症状缓解,未出现严重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缩短病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更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I、Ⅱ在慢性萎缩胃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浅表胃炎组和萎缩胃炎组各46例,并和本院健康体检者划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内的胃蛋白酶原后,将三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萎缩胃炎组患者的PGI、及PGI/PGⅡ的含量分别为(40.71±13.61)ng/ml、(3.07±0.41),均明显低于浅表胃炎组和对照组;浅表胃炎组与对照组的PGI、及PGI/PGⅡ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胃炎组的PGⅡ水平为(18.01±14.5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该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I与PGⅡ是筛查各种慢性萎缩胃炎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普及。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慢性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对于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于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的方式来进行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治疗时,其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和研究。

  • 标签: 阿莫西林 果胶铋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甲硝唑栓联合雌三醇乳膏治疗萎缩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患有萎缩阴道炎的10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复方甲硝唑栓联合雌三醇乳膏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的36例,好转的14例,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治愈的21例,好转的19例,总有效率为76.9%,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萎缩阴道炎采用复方甲硝唑栓联合雌三醇乳膏治疗后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萎缩性阴道炎 复方甲硝唑栓 雌三醇乳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更昔洛韦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以及它对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4月所收治的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6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法,疗程为7~10d,用法用量为10~15mg?kg-1?d-1;观察组30例,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法,疗程为7~10d,用法用量为5~10mg?kg-1?d-1;观察两组在根据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之后的总有效率差,以及两组在治疗后的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VCA-IgM/NA-IgG的阳性率。结果(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2)观察组的VCA-IgM/NA-IgG的阳性率4/30(13.3%),26/30(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30(60%),12/30(40%)。结论更昔洛韦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有较高的影响力,并且对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明显。

  • 标签: 更昔洛韦 EB病毒特异性抗体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咀嚼片应用于小儿变应鼻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的68例变应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基本分组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孟鲁司特咀嚼片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通窍鼻炎颗粒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相关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4.12%,治疗后鼻痒、鼻塞、喷嚏积分分别为(0.81±0.09)分、(0.67±0.18)分、(0.77±0.25)分,较对照组而言均更优,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与孟鲁司特咀嚼片联合应用于小儿变应鼻炎中,效果较佳。

  • 标签: 通窍鼻炎颗粒 小儿变应性鼻炎 孟鲁司特咀嚼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住院治疗过敏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2例过敏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评分鼻塞(1.36±0.48)、鼻痒(1.28±0.34)、鼻涕(1.03±0.38)、喷嚏(1.48±0.36)、嗅觉减退(0.59±0.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0.56)、(2.76±0.67)、(3.12±0.53)、(3.12±0.53)、(1.48±0.3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0%、护理满意度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8.43%、82.3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鼻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过敏性鼻炎 住院治疗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