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养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疾病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被确诊为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自拟的益气疏肝健脾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的治疗效果、1年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率和1年复发率等方面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养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饮食护理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44例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饮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胃炎给予中医辨证饮食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辨证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萎缩胃炎患者 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62例)和对照组() 61例,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 93.55%,对照组为 72.1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胃镜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创口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 ] 针灸 慢性萎缩性胃炎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CAG总共56例患者,经掷硬币法分组。一组设实验组,29例患者,采取半夏泻心汤治疗。另一组设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治疗后组间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率较低,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G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方法:我随机选取了近三年内来本院进行慢性萎缩胃炎治疗的患者 80例,将这 80例患者范围两组,每组 40例,一组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等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与观察;观察组除了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之外还采用了溃疡散进行辅助治疗,并对这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最终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为 95.0%,对照组的总有效为 7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表明,对照组的复发率明显比观察组高,而观察组的转阴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其差异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疡散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慢性萎缩胃炎,并且可以提高转阴率,降低复发率。由此可见溃疡散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且被广泛应用的。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溃疡散 转阴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联用红光治疗传染湿疹样皮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71例入院手术治疗后出现的传染湿疹样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并对渗出较为明显者结合湿敷,当渗出不明显时停止湿敷采用氯碘羟喹乳膏外用;治疗组35例,患者在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用红光方法实施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瘙痒程度和皮损改变面积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5.56%),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治疗发现联用红光照射在止痒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同时安全非常的高,有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

  • 标签: 红光 传染性湿疹样皮 地氯雷他定片 氯碘羟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疏肝健脾活血疗法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12年至2016年阶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和枸缘酸铋钾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优秀,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疏肝健脾活血疗法治疗慢性萎缩胃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

  • 标签: 中医疏肝健脾活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叶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替普瑞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痊愈5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6%;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发生,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替普瑞酮 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96 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规范性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 48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 97.92% > 85.42% )和 Hp 转阴率( 93.75% > 83.33% )相对更高,其复发率( 4.17% < 12.5% )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提高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综合,其对于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慢性萎缩胃炎病例数72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3例单号就诊,设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39例双号就诊,设实验组,给予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两组中实验组两组中实验组症状积分下降更明显,治疗后积分更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胃酸PH改善较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效果显著,病情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加味半夏泻心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 ~ 2017 年 4 月慢性萎缩胃炎患者 80 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行消化内科临床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然后比较分析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 (Hp) 转阴率和疾病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 Hp 转阴率分别为 95.00% 和 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为 2.50% >对照组 17.50% ,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慢性萎缩胃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替普瑞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方案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即选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肽胃泌素,观察并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以及康复率。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康复率和幽门螺杆菌检测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肽胃泌素联合常规治疗对于慢性萎缩胃炎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有着显著疗效,能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阴转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方法:于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期间在我院经内镜检查诊断为胃炎的病患中选取 110 例,并对病患进行病理诊断。并对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内镜直视诊断的 59 例病患,通过病理诊断属实的为 40 例,两者符合率为 67.8% ( 40/59 ),由于 P 远大于 0.05 ,表明两种方法诊断 CAG 的一致不佳。内镜检查发现有 19 例病患以胃黏膜皱襞细小和白相(即 A+B 型)为主,同时被病理诊断为 CAG 的有 12 例,符合率为 63.2% ;同理, C 型的符合率为 62.5% ;( A+B+C )型的符合率为 71.9% 。结论: CAG 的诊断应当将组织病理诊断与内镜直视密切结合起来,以提高 CAG 的诊断率。

  • 标签: 封闭负压吸引 皮肤缺损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分析和探讨无偿献血者标本中传染指标的2次ELISA法检测结果不重合的情况,为试剂选择及献血者筛选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血站2013年1月~2015年11月9783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和抗-TP四项传染指标,对2次检测不合格标本中由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835例标本中,抗-HIV(1+2)和抗-HCV的不重合率最高,抗-TP的不重合率最低。结论试剂选择应进行筛选与组合,将不同试剂间不重合率的比对纳入试剂筛选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传染性指标 ELISA 不重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先比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莫西林联合果胶秘对慢性姜缩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果胶秘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秘的治疗方法,患者接受治疗后行胃镜复查,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40例患者痊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秘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莫西林 果胶秘 慢性萎缩性胃炎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萎缩阴道炎病患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位萎缩阴道炎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单纯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雌激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速度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80%。且两组在外阴瘙痒、阴道壁充血、白带异常改善速度上呈明显差异。结论甲硝唑联合雌激素在治疗萎缩阴道炎上可在更短时间内改善炎症临床表现,提升阴道清洁度。

  • 标签: 阴道炎 甲硝唑 雌激素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