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6例面部激素依赖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在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使用维生索B6软膏治疗,比较治疗后1月两组临床症状和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月观察组临床表现中红斑、水肿脱屑、丘疹脓疱、色素沉着和皮肤萎缩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周及4周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皮炎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他克莫司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有效避免在临床诊断中出现误诊现象。方法采集EDTA-PTCP患者EDTA与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在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使用显微镜对EDTA及枸橼酸钠抗凝血涂片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指血进行手工PLT计数。结果经比较,EDTA抗凝法计数PLT与枸橼酸钠抗凝法及手工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TA抗凝法计数PLT显著低于枸橼酸钠抗凝法及手工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TA可导致PLT假性减少,在常规使用过程中,应当选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及人工计数的方式进行PLT的确认,进而有效减少误诊或漏诊现象。

  • 标签: 依赖性 假性血小板减少 诊断 抗凝法 枸橼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0月的194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7例,给予法舒地尔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NO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影响ET-1与NO的表达从而对微血管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的益处。

  • 标签: 微血管心绞痛 法舒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张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舒张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为34例,护理后,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94.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0.6%(P<0.05)。结论对舒张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 标签: 舒张性心力衰竭 临床特征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患者血清炎性反应与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差异。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160例。以牙周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89与重度组71例,检测患者血清中炎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INF-ɑ)、白介素-6(IL-6),反应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分析2组患者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重度组与轻度组患者CRP(3.76±0.73)比(1.89±0.65)mg/L,t=2.984、INF-ɑ(12.94±3.26)比(6.05±3.83)ug/L,t=3.058、IL-6(9.03±0.67)比(5.14±0.48)ug/L,t=3.268水平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NO(45.81±8.36)比(67.93±9.05)umol/L,t=3.762明显降低,ET(47.92±10.38)比(36.92±11.37)ng/L,t=3.947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指标升高,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牙周炎病变程度越明显,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越严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一次持续张力紧线术与分次紧线术术后不同时间点创面肉芽组织中面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等研究,寻找一次持续张力紧线术式愈合时间短于分次紧线术式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60名受试者分为持续张力紧线组和分次紧线组。以两组患者术后创面不同时间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张力紧线组比分次紧线组治疗高位肛瘘创面愈合快,与其通过显著增加创面b-FGF水平,从而促进创面胶原的合成和上皮的生长,增加VEGF合成和释放,促进创面血管形成以修复创面有关,为今后一次持续张力紧线术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持续张力紧线术 高位肛瘘 创面修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障碍(VCI)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疾病,其发病与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相关,属于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病之一,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血管认知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而该病群体的不断增多给社会和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目前,尚无治疗血管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因而必须探索血管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该病预防提供一些参考经验。本文以皮层下非痴呆血管认知障碍(VCIND)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研究,旨在提高VCIND危险因素认识程度,提升VCIND防控效果。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77例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年随访期间有无复饮分为复饮组(36例)和非复饮组(41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①复饮组受教育年限低于非复饮组(t=3.490,P=0.001);固定职业者少于非复饮组(χ2=4.232,P=0.035);饮酒年限长于非复饮组(t=4.376,P<0.001);日饮酒量多于非复饮组(χ2=3.556,P=0.049)。②复饮组EPQ精神质分(t=8.172,P<0.001)、EPQ神经质分(t=4.305,P<0.001)、LES正性刺激分(t=2.420,P=0.016)、LES总刺激量(χ2=2.176,P=0.030)、SCSQ消极应对分(χ2=2.242,P=0.025)、SSS客观支持分(t=2.640,P=0.010)高于非复饮组;SSS主观支持分(t=3.312,P=0.001)低于非复饮组。③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年限、EPQ精神质评分和SCSQ消极应对分为复饮的危险因素,SSS主观支持分和教育年限为复饮的保护因素。结论饮酒年限长、不良人格、消极应对方式是酒精依赖复饮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和主观支持是复饮的保护因素。从社会心理因素着手进行心理干预有望降低酒精依赖患者的复饮现象。

  • 标签: 酒精依赖 复饮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物质依赖病房的实施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对物质依赖病房200名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患者出院后无论在遵医服药行为,还是在定期复诊上都比未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从而减少精神疾病复发。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精神科病房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精神分裂症住院依赖产生原因,总结分析其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所选患者中出现的住院依赖情况,分析其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总结心理护理重点内容。结果我院住院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里,存在住院依赖心里的病人40例,占总体的30.8%;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容易产生住院依赖,医护人员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家属等的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克服住院依赖

  • 标签: 精神病分裂症 住院依赖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深对嗜酸性肉芽肿病多血管炎(Eosinophilic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es,EGPA)的认识,总结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改善预后。方法对2012年~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例EGPA患者及同期中国知网发表的临床诊断为EGPA的4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男27例,女24例,男女比例为10.89。患者以呼吸系统(92.2%)受累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肺部浸润、哮喘和鼻窦异常,其后依次为神经系统(47.1%)、泌尿系统(41.2%)、皮肤(33.3%)、心血管系统(29.4%)、关节肌肉系统(21.6%)、消化系统(11.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者49例(96.1%),p-ANCA及c-ANCA阳性率分别为69.6%和2.2%。91.1%患者双肺受累,影像学以磨玻璃、实变影、和结节影为主要表现。34例患者完善病理检查,组织来源分别为肾脏(14例)、肺脏(7例)、皮肤(6例)、肌肉(4例)、鼻黏膜(2例)、神经(1例),其中27例有阳性结果,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炎和肉芽肿改变。结论EGPA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该病早期对激素治疗效果好。提高对本病认识,实现对EGPA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可显著改善预后。

  • 标签: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临床分析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老年血管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社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老年精神科入组例VD患者和84例非V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的分析方法来筛选可能影响V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346)、心脏疾病(OR=6.263)、糖尿病(OR=4.890)、体育运动(OR=2.946)、吸烟(OR=3.421)、抑郁症(OR=2.520)等因素均为血管痴呆患病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血管痴呆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体育运动、吸烟和抑郁症等因素,应针对这些可改变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血管CT低剂量扫描迭代算法重建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120例行腹部血管CT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检查的先后顺序分为三组进行图像检查的比较分析,A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进行检查,B组应用低剂量的滤波反投影检查,C组患者则应用CT低剂量扫描迭代算法重建方法进行检查。分析患者CT检查的CT值、SNR及CNR值进行检查,进而分析检查的主观及客观图像的各项指标状况。结果C组的图像主观评分在2分以上的比例(100.00%)明显高于A组(82.50%)和B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35,P=0.0080)。C组患者的CT值、SNR及CNR三项指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血管CT低剂量扫描迭代算法重建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造影 低剂量扫描迭代算法 CT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时对其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住院部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辛伐他汀治疗,根据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小剂量治疗,观察组行大剂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15.6078,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t=6.2610,屏气指数比较t=5.67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开展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 脑血管储备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在心血管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手段,与手术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是对患者进行长期维持的一种方法。现如今,心血管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往往一旦发病就比较严重。因此,医师对患者的用药也至关重要,药物都有正反两面的作用,不仅仅是有治疗的作用,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当用药出现误区时,给患者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用药标准进行合理用药。目前,国内在临床用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选取我院479例心血管患者对他们的用药情况作了分析,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最后根据实例分析得出在心血管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根据误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心血管 临床用药 误区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血管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干部科室2010~2014年小血管静脉输液的患者2000例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的对照组和改良式的穿刺方法的实验组两组。实验组采用小的进针角度,缓慢的穿刺速度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比对两组患者穿刺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改良的穿刺方法,可有效的增加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承受多次穿刺的痛苦,减轻科室耗材,优化护士的工作量,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介入治疗中心15例患者接受TAE治疗肝血管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缩小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例肝血管瘤患者肝内血管瘤均明显缩小,WHO实体瘤疗效可达有效(CR+PR)。结论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效果明显,安全有效,中远期效果显著。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平阳霉素 碘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同时探讨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断指再植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分析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并随机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疼痛、心理、体位等均为导致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接受相应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植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P<0.05)。结论正确认识导致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然后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促进血管危象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血管危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7%,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周(2.3±0.8)次,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次(4.7±1.4)次,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