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中药炮制的超分子化学机制进行探究。方法结合中医药研究现状,在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中药生物超分子体特征以及现阶段在人体“气析”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中药炮制的超分子化学机制进行更进一步探究。进而解决现阶段中药炮制学所存在的棘手问题。结果超分子化学机制研究表明,中药即巨复生物超分子体,所谓中药炮制就是在高温、高湿以及添加辅料(也可不加辅料)等外界条件下,令中药生物超分子主客体发生化学变化进而炮制出新药的技术。中药饮片则是在中药超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后主客体分子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得到的产物,炮制而得的重要饮片其药效与药性取决于炮制过程中质量标准十分严格、化学反应是否充分,饮片的药效与药性则直接主导着主客体“印迹模板”所发生的变化程度,一般可应用“气析”作用测出其变化程度。结论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以及人体的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辅以中医人体经络脏腑研究成果共同为基础实施生物超分子中药炮制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中药炮制的各类问题,且所炮制出的中药饮片具有单用确定性以及联合使用的调配性,进而有效建立了中药临床配伍调配体系,值得重视。

  • 标签: 气析作用 中药炮制 超分子 印迹模板 临床给药 化学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产检对高危妊娠查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妇女200例,按照是否进行定期产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30例均进行定期产检,对照组患者70例未进行定期产检,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妊娠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现早产、窒息、死亡、畸形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早产率、死亡率、窒息率和畸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危妊娠的妇女采取定期产检,可以大大减低妊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定期产检 高危妊娠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在胎儿畸形产前查中的诊断价值,以此提高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率。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50例孕妇行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胎儿面部和肢体、心脏结构等情况,对发生病变的部位反复行多方位的扫描。结果150例胎儿中有6例出现畸形,其中查符合率为83.3%,发生1例漏诊,漏诊率占16.7%。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在孕妇产前进行查,可以对胎儿在子宫内情况及时显示,而且图像清晰,能及时发现胎儿的畸形或者不良妊娠情况,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且不会使胎儿受到损伤,临床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高,能有效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对于胎儿畸形产前查具有十分具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超 胎儿畸形 产前筛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基层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查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0例体检者行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查,在检出斑块中定义管腔狭窄20%~50%为轻度;狭窄51%~70%为中度;狭窄71%~99%为重度。轻度狭窄者保守治疗,中重度狭窄者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结果检出管腔狭窄51%以上100例,均建议转上级医院血管外科进一步诊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查颈动脉斑块可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有助于临床决定保守或外科处理,从而有效地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查的临床意义,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来我院各个科室接受输血治疗的300例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对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照组为150例患者,应用常规方式进行处理,治疗组为150例患者,在输血前对其不规则抗体查进行查,对其查的效果进行探析。结果输血后得知,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输血反应比例上比较,差异比较明显,治疗组数据明显较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查的临床意义显著,可明显降低其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可对其输血安全进行有效的保证,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功能发育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据统计在我国目前13亿人口中,弱视的检出率为2.8%,保守估计弱视儿童达4000万1,人数相当可观。弱视的危害不仅使患者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失去双眼单视及立体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立体视又是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所必需的高级视功能,它直接影响劳动效率、工作质量和劳动安全。幼儿时期的视力对一生的视觉发育有重要影响。6岁前阶段是人类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情况调查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锡山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 弱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查对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抽取来我院拟输血或手术备血的5000例患者(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50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查,并对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50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有33例患者为不规则抗体查阳性,阳性率0.66%,其中男性11例,女性22例,性别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33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为Rh血型系统;有10例患者为MNS血型系统;有5例患者为Lewis血型系统;有4例患者为其他。33例不规则抗体查阳性患者中,有25例患者为血液病、肿瘤,有8例患者为其他疾病,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保证输血安全,输血前对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查十分必要,尤其对于血液病、肿瘤患者应提前预警。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CT和HPV-DNA在宫颈病变查中的地位。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因宫颈异常进行TCT和HPV-DNA检查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计3000名。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查中的意义。结果(1)3000例患者中TCT阳性者450例,HPV-DNA阳性840例,阴道镜下取活检阳性者520例。(2)TCT、HPV-DNA及TCT+HPV-DNA对检测CINI、CINⅡ~Ⅲ、SCC的阳性率分别为(31.2%、92%、100%)、(55.8%、95.2%、100%)、(69.6%、95.2%、100%),可以看出在诊断CINⅡ~Ⅲ或SCC时,三种检测手段无差异(P>0.05),对于诊断CINI时,以TCT+HPV-DN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在宫颈病变查中TCT联合HPV-DNA诊断时,能够提高诊断阳性率。

  • 标签: TCT HPV-DNA 宫颈病变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4879例预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查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预输血患者4879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收集血浆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查试验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结果在4879例患者血中检出不规则抗体31例,阳性率为0.64%,其中Rh系统20例(64.52%),MNSs系统8例(25.81%),P系统1例(3.23%),Lewis系统1例(3.23%),Kell系统1例(3.23%)。发生输血反应1例,发生率为0.02%,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查,输血3674例,发生输血反应5例,发生率为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查,早期发现和确认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有利于选择与抗体阳性患者相合的血液,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的风险,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
  • 简介:摘要早在1902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Buyliss在动物的胃肠道中就首先发现了活性肽片段。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通过不断地研究实践,已分离出超出百种的体内多肽。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化学检测手段的广泛应用,学界对多肽的营养和功能有了新发现多肽不仅与蛋白质一样涵盖了全部的氨基酸种类,又具备蛋白质所缺乏的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1。多肽的调控作用涉及人体生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体液循环,物质代谢,体内环境,生长生殖活动等等。但在国内,目前的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疾病只有用药物和手术治疗才有可能解决,小分子肽可以治病、可以修复细胞的功能很少被认知。科学研究证明,作为人,用来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除了空气和水以外就是食物,也就是说,食物里面的营养给予了人的生命。由此可见,营养是生命的源泉,从人的胚胎形成的一瞬间到人的生命结束,营养无时无刻不滋养着人的生命,这就是“营养与生命”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肽和空气与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人的每个细胞都离不开肽的指挥和调控。肽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活性物质和营养元素,生命、健康都离不开肽。世界顶极科学家尤.格林(美国)博士对肽的评价是;几乎影响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可用于治疗任何疾病,无药可与其相比。为此,本人通过大量的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小分子肽的营养和治疗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诚望能够对广大的营养、医疗同仁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小分子肽 营养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查方法及其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早期吞咽障碍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法。结果在78例脑出血患者当中,发生吞咽障碍41例,发生率为52.6%,经康复护理后均得以显著改善,其护理有效率为95.1%。结论根据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其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脑出血 术后筛查 早期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宫颈癌查过程中,分析HPV+TCT检测的临床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宫颈癌查妇女1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展开宫颈病理活检,此外对患者于临床展开高危HPV检测以及展开TCT检测。最终对比检测灵敏度等存在的差异。结果在检测灵敏度方面,HPV检测灵敏度高于TCT检测灵敏度非常明显(P<0.05);在特异度方面,HPV低于TCT非常明显(P<0.05);在阳性预测值方面,HPV低于TCT非常明显(P<0.05);在准确度方面,HPV低于TCT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疾病患者在实施查的过程中,有效选择HPV+TCT联合诊断的方法,可以将宫颈癌疾病出现漏诊的概率显著降低,从而有效确保对于宫颈癌疾病可以做到早期治疗。

  • 标签: HPV检测 TCT 宫颈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铜梁地区的新生儿进行40余种遗传代谢病进行查,初步了解铜梁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为我县政府部门进行新生儿常见、危重遗传代谢性疾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串联质谱新技术对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我区出生及就诊的新生儿提供46种遗传代谢病查和诊断服务,包括氨基酸代谢紊乱、有机酸代谢紊乱、脂肪酸代谢异常等。结果本研究共查1547例新生儿,发现可疑阳性28例,阳性率1.81%,确诊5例;在查出的28例阳性病例中,17种氨基酸代谢病2例发病率为0.13%;14种有机酸血症2例发病率0.13%;14中脂肪酸氧化缺陷病1例,发病率0.06%,总确诊率为17.86%,总发病率为0.32%。3例患儿经治疗已无明显症状。所有患儿均接受规范治疗以及随访,诊治率为100%。结论通过筛查研究初步得出铜梁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发病率,为政府部门进行疾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研究。

  • 标签: 遗传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疾病筛查 串联质谱
  • 简介:摘要新生儿疾病查是预防儿童残疾的三级预防措施,是一种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母婴保健技术。在新生儿期对一些严重危害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中,某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表现不明显时,其激素、生化等指标却比较明显。若此时能及早得到诊断及治疗,可避免新生儿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害,更能避免体格生长、智能发育落后,甚至死亡。此项查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实际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疾病筛查 采血 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查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孕中期孕妇共计10000名作为研究资料,应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对她们进行产前查,对她们的血清各标志物浓度进行检查分析。结果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率为5.10%、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率为0.25%、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率为0.35%。对存在高风险的孕妇在核对孕周等因素后,进行羊水胎儿细胞遗传学检查,对开放性神经管缺陷为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系统超声检查。经过上述产前诊断,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胎儿为10例、患有18-三体综合征的胎儿为2例,患有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5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漏了1例(出生后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确诊)。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大,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高风险会逐渐升高,P<0.01。结论进行产前有效的查能够降低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尤其是在孕中期,产前检查更为重要。

  • 标签: 产前筛查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NIHSS评分,而两组患者的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并且具有显著的效果,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钙 进展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耳道护理对新生儿听力查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体征正常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中和实验组,每组有新生儿60例。对于常规中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查护理,而实验组新生儿则在常规的查方式上进行耳道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初次查和二次查,对比两组新生儿在两次查中的通过率。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新生儿初次查的通过率为92.4%,常规组新生儿初次查的通过率为80.1%;在初次查中实验组新生儿的通过率要高于常规组新生儿的通过率(P<0.05);实验组新生儿在二次查中的通过率为100%,常规组新生儿在二次查中的通过率为76.5%,实验组新生儿二次查的通过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新生儿二次查的通过率(P<0.05)。结论新生儿耳道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新生儿在听力查中的通过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耳道护理 听力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