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格兰特、塞里格曼等人倡导了积极心理学运动,提倡人的生命系统不是由问题构成的,而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心理学从而由解决问题的特殊取向转变为研究人类具有普遍共性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取向。积极心理学运动的不断发展,引起了西方研究者对积极主观体验与积极人格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如自我决定、自我调节、主观幸福感、希望和乐观等。

  • 标签: 乐观主义 综述 国内 生命系统 主观幸福感 心理学
  • 简介:摘要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本文针对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方法,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心理干预及药物干预等阐述了目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及支持。

  • 标签: 社交焦虑 干预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名叫乙酰水杨酸。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近10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发现它有许多新的药效药理作用,与老年病有密切关系。它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服用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对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预防效果是肯定的。防治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对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服用阿斯匹林,其知觉度每年可恢复17%~20%,且不易再复发。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糖尿病的防治据文献报告,每日服用阿斯匹林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阿斯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阿斯匹林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有降血糖作用。此外,阿斯匹林还有些作用,如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副作用和降压保胎作用等。在服用剂量上,一般以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100毫克为宜;服用时间最好在早晨7时前最好。因为晨起后血小板聚集力逐渐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时刻,所以,在早晨起床后要尽早服药。但对患有胃溃疡病、胃出血倾向者应慎重用药,宜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标签: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 瑞氏综合征 水杨酸反应
  • 简介: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梳理,探讨其研究方法、手段以及研究内容呈现出的特点,分析当前研究成果的共同性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积极心理品质 发展研究
  • 简介:摘要青年期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是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有更多潜能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期伴随着人格发展成熟、认知发展丰富和意志力自控力的增强,处于人生过度时期的青年由生理、心理幼稚阶段,向生理、心理成熟阶段发展,即由青少年过渡到成人。青年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青年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影响成年的各方面;青年期所交往的朋友可能会发展为终生朋友。青年期作为人生的“心理断乳期”,除了带来鼎盛的精力和创造力,由于青年的角色急剧转变和社会任务的担当,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青年期心理,把握青年时期的优势创造人生价值,防止青年期的心理不稳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 标签: 心理断乳期 自我意识认知 发展辩证思维
  • 简介:摘要社会进步带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之整体护理新型模式开展起来。作为护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组织支持度等都是影响护士心理资本的主要因素,随之工作年限的增加,护士必然产生工作疲倦感,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必然影响自身护理工作水平,甚至影响患者的健康。本文从心理资本角度出发,梳理目前国内学者对心理资本论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工具和方法、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等,并就各种观点整理,最终就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展望,供以后学者参考。

  • 标签: 心理资本 护士 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各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制度存在着差异,因此所采取的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不同,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

  • 标签: 慢性病 示范区 评价
  • 简介:摘要我国一直以来都是残疾人口大国,残疾人的社会问题一直被多方面关注。2017年,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其中肢体残疾者最多,截至2010年底,有29%是肢体残疾者,约为2472万人。国内外研究表明,残疾人对社会化的适应能力较弱,而肢体残疾人也有同样的社会适应问题。本文将探讨肢体残疾人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实现的社会化进程指明方向。

  • 标签: 肢体残疾人 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患者使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共180例,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联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各90例,观察对比两组血糖变化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血糖变化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使患者血糖得到更加理想的控制,从而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 标签: 糖尿病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血糖变化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共同内群体认同和群际关系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群际威胁和群际信任这两种群际关系。这些研究探讨了共同内群体认同是如何影响到群际关系,群际关系又是如何作用于共同内群体认同的。

  • 标签: 共同内群体认同 群际关系社会认同 理论